“没听见有什么不顺当的地方。”玉漏笑道:“也都是托老太太的福。” 玉漏去那边亲自瀹茶,丁柔瞥她一眼,有些瞧不上她这巴结的样子,轻声道:“这些事也犯不着你亲自做,大奶奶二奶奶也不做的。” 玉漏听出她语气不善,轻声笑道:“她们原是千金小姐,我是做惯了的。” “做媳妇的侍奉长辈,难道不应该?” 玉漏捧着茶回那边榻上来,老太太呷了一口才想起今时不同往日,这不是她的丫头了。便向旁边小丫头吩咐,“你三奶奶的茶呢?净在这里傻站着!” 那边已有药香飘过来,玉漏因问:“老太太吃这药吃得怎么样?” 一时那药煎到浓时,玉漏刻意嗅了嗅,那味道并不怎样发苦发涩,十分温和,心下疑惑,什么治病的药这样柔?倒像是日常的补药了。她存下这个疑问,暂且没吱声。 “我起来的时候他还睡着,暂且不用去史家了嚜。走的时候我叫了他一回,不知道这时候起没起来。” 玉漏发讪,只得说:“这会想必是起来了。” “今日午饭你们在哪里吃?”老太太又问。 老太太想到碧鸳的清寂孤单,不免心疼。平常家人都不喜欢到碧鸳那头去,只一个芦笙爱去,不过是为诓哄她的东西。她不大喜欢碧鸳吃斋念佛,总觉得是给排挤在尘世外头似的。不过她也不能多关心,免得像偏心。再则是碧鸳自己愿意,何况她把个成了亲的女儿接回家长年住着,谁心里没点抱怨?只怕他们还担心往后碧鸳是不是也要分一份家财,嘴上不敢说而已。 玉漏偏道:“这两日荤腥吃得多了,在家那一阵为招待亲戚,也是见天的鱼肉,反而腻着了,倒想姑妈那些清淡素菜吃。” 这不是疑问,玉漏忙跟着赞同,“姑妈念佛的人,心善心宽,没计较我出身微寒,处处替我想着。我进门前,姑妈还怕我嫁妆不好看,私下里叫人往我家里捎了一副翡翠头面过去。我还想着今日要还给姑妈去呢。” “这也是姑妈心善仁慈,怕人家听见了我笑话我,所以不张扬。倒是芦笙不知怎么听见了,昨日还说呢。” 玉漏笑了笑,“没什么,估摸是姑妈往日只疼她,瞧见如今也疼了我,小姑娘心里吃醋。” 玉漏亦在心头冷哼了一声,该!谁叫芦笙眼睛里没高低,真当她穷些个就不配做她嫂子了?这话连池镜也不曾说过,她算哪门子货? 这倒提醒了老太太,当下把院里最严苛的全妈妈叫来跟前,说明日和燕太太商议后,就派她去好好教导教导芦笙规矩,免得明年议亲时闹笑话。这全妈妈是池家老人了,原是二老爷的奶母,想必二老爷那寡淡沉默的性情也有她一分功劳。这下芦笙可有好果子吃了,玉漏想着便觉痛快,一面听着老太太苛刻的嘱咐,一面在旁边将两手扣在腹前,眼睛事不关己地飘到藻井上去。 老太太正预备掂他过错子,没想到他倒按时按点来了,只得道:“领你媳妇去给你老爷请安,再回房去吃早饭吧。” 池镜吭地敛了笑,摇头道:“没什么。你忽然叫我想 玉漏哪里能猜到他将她比作太监,只觉他说话牛头不对马嘴,懒得理他。不过她令他想到一个人,谁?是他外头那个女人,还是旧日相好?果然这天下就没有不吃腥的猫,既然没有,她也不苛刻,心下觉得淡然,怕只怕外头那个女人很费钱,亏得昨日将银箱子的钥匙诓到了手上。 他去握她的手,玉漏觉得忽然,不自在地挣开了,“人家看见了要笑——” 到雁沙居磕头,赶上个小厮进来回有两位户部的大人来拜见,池邑自然也不留他们吃早饭,只说:“我这里倒不必天天来磕头,是个礼数就成。” 池镜只得跟着去,玉漏又在屋里坐了会,看见太阳从窗上丝丝缕缕地斜照进来,想起了西草斋。好像凡是二老爷的地方,总透着幽静孤僻,想必京城的宅子也是一样。一句:“老爷搬到这里来还惯么?每日都做什么呢?” 言下之意好像玉漏此刻问他也不过是巴结,她便不问了,往碧鸳那头去。这两处地方简直远得刻意,玉漏额上生生走出了些微薄的汗,到底将进三月了。 玉漏想着婚事她帮了大忙,不觉亲近,笑盈盈答应了声,搀住她踅进罩屏,“姑妈榻上坐,我给姑妈磕头。” “老爷叫着他外头会客去了,听说是户部的两位大人。” “听丫头说是,成日不是有人请出去,就是有人到家来拜。下月要回京去,只怕外头听见了,应酬愈发多。” 玉漏窥着她的侧脸,心下疑惑,怎么这兄妹俩又像要好又像不要好的样子?她句句照实说:“老爷说不急,走前两三日再收拾,他也不要另买什么东西,太太问要不要卖些南京的特产捎回去,他也不要。” 玉漏不知该如何接话,只好沉默了一下,转而提起那副头面,“该拿来还给姑妈的。” 玉漏哪里晓得,她又不在跟前,只得摇头笑道:“这个倒不大清楚,不过这两日见他都精神着,不像烂醉过的样子。” 玉漏摇摇头,“没有。老爷也没和我讲过几句话,总是公公儿媳妇,不好说那样多。不过我今日给他磕头时,他说犯不着日日去磕头,有个敬意就行。” 经霜老(o六) 碧鸳便问那丫头:“两位大人都走了?” 碧鸳向玉漏笑了笑,“你看你老爷,就是这样忙,都快走了也不得在家清静几日。”想了想,又忍不住问那丫头:“你去时老爷在跟前?” “那他可说了什么不曾?” 碧鸳听后把脸半垂下来,温情沉默地笑了会。玉漏在旁看着,越看越觉得异样,又不问什么,只格外留心起来。不一时池镜过来吃午饭,果不其然碧鸳又问了他好些池邑的话,事无钜细,忽地想起什么来就要问。 池镜轻飘飘地道:“老太太不许。” 这些年池镜心里早有了猜测,不过不好明说,一来别人的事他一向不大关心,二来这样的事也没什么好说的,不过平添是非,难道说出来还要问谁个罪名不成? 这倒是老太太的性子,何况听池镜的语气也不大留意这些事,玉漏虽还有些疑心,也没好再多问,和他双双回房换过衣裳,下晌又往二府那头去。 自是燕太太负责替池邑打点行李,不过她这几日给芦笙闹得头疼,不大有精神,便交予玉漏去办。玉漏把行李都清点给了老房管事的装完车,便来回燕太太—— 燕太太刮着茶碗盖子睇她一眼,“老爷开的那些单子是使的哪里的钱?给京城旧交家的礼又是哪里出的?” “给了多少?” 燕太太嗑地撂下茶碗盖子,心下后悔不迭,当初这差事就不该交给他们小两口去办的,原以为池邑一向怕麻烦的人,不会多余添办东西,谁知又添了,这不是给他们小两口白赚了一笔?因想到明年要给芦笙议亲,赚钱的心便紧迫起来,谁会嫌钱多? 玉漏心笑,他对古玩字画只怕你比懂些!口里道:“太太只管放心,这些玩意他还在行。何况老爷说,办得好办不好也随他办去,果真吃了亏,就当是花钱买个教训,和做生意的人都周旋不过来,往后在官场那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岂不是更没出息?” ,又问那些给京城旧交的礼。这一项是玉漏亲自办的,回起来更是处处周到,“不过是按咱们往日同几家世交的例来办,额外又添置了些南京的土特产,捎上京去图个新鲜,给老太太过了目,她老人家没说什么。” 玉漏可理她呢!从前见她在府里就没作为,又是个软弱没主意的人,如今便是成了她的婆婆,她也不放她在眼里,不过应个景得敬她一敬。 玉漏想想却好笑,他一面不叫她狠敬着燕太太,自己每逢说起燕太太来,又是那样又不屑又怅惘的意态。她猜他是对燕太太是有些复杂的感情,所以尽管满嘴狠话,语调却狠不起来。倒只对芦笙是纯粹的不屑,说也懒得说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