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甲在崇祯帝面前鼓吹四路进攻方略,认为明军有二十五万之众,应分兵合击,让奴贼首尾不能相顾,如此辽东战事或许可一战而定。 “双方兵力相当,我军在兵力上不会有太大的优势,如此分兵出击,难道要重演萨尔浒之战的惨败吗?” 虽然从内心来讲,崇祯帝是支持陈新甲方案的,也迫切希望大明能有一场大胜,振奋自万历以来对清军的畏惧之心。不过兵凶战危,一个不慎就是重蹈大凌河覆辙,九边精锐毁于一旦的结果,是崇祯帝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在座的一众总兵官中,崇祯帝比较重视刘衍的意见,虽然今日是第一次与刘衍见面,不过刘衍有巨鹿大捷、济南大捷两场对清军的胜利,还有斩杀张献忠、张文秀的战功在手,可见刘衍在战略战术上,不是一般的武人可以比拟的,所以特别希望当面听听刘衍的意见。 不过有洪承畴、陈新甲在场,众人也不敢逾越,只是纷纷表态,自己当尽心戮力,勤奋为国征战。 崇祯帝也说道:“刘总兵为何不畅谈一番?” 此前众人都是说了一些空话,或是直接表决心,只有刘衍如此务实,崇祯帝心中欢喜,当即命人取来辽东舆图。 吴三桂微微皱眉,想不通刘衍究竟是自恃才高,还是不知进退。唐通、马科则是等着看笑话,在他二人看来,上一个在皇帝面前款款而谈的还是被千刀万剐的袁崇焕,想必这个刘衍说完之后,下场也不会太好。 王朴和其余总兵官也都是神色各异,众人心中都在暗自嘀咕着。 此舆图自然是大明最详尽的关外舆图,虽然比后世的军用地图差了不少,但己经极为标准,与以前刘衍看到的印象派舆图大不相同。大明流传在外的舆图,由于需要保密,经常画得极为夸张。眼前的舆图,就真实多了。 张若麒等人都是点头,杨国柱、吴三桂等总兵也都是神情凝重,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粮道被断,兵马再强悍也是空架子。 众人当然明白,松山与杏山、塔山、宁远几个城池相依托,互为声援,若他们是洪承畴,也肯定这样布置。 说到这里,刘衍的右手化作箭头,从锦州向西直过小凌河、女儿河,然后绕过杏山山脉,突然折而向东,重重点在杏山堡上,说道:“便是这里!” 到时候奴军猛攻杏山堡,后路大军不多,如何抵挡?而且杏山山脉离海不远,东奴最善掘壕,甚至如在锦州一样,在杏山堡前挖掘数道长壕,松山大军,立时断了与后方的联系。 崇祯帝重重哼一声,心中暗道:“有前权,无后守,洪承畴说老于兵事,这么一个明显的失误都看不出来?” 一旁,洪承畴闻言也是一惊,随即瞪向刘衍,自己如此重视刘衍,可是此人却在陛下面前拆我的台,是何居心! 此时陈新甲心中大喜,暗道刘衍果然是治军打仗奇才,战略方面,也这么出众。 洪承畴随即叩拜,说道:“陛下恕罪,此乃臣之疏忽,幸好有刘总兵提醒,臣一定以重兵防守后路,防止奴贼截断我军粮道!” 此时崇祯帝见洪承畴都被刘衍比了下去,对刘衍大起信服之心,迫不及待要刘衍继续分说。 现在刘衍提醒了洪承畴一下,见好就收为妙,于是刘衍说道:“接下来就是在松山、杏山与奴会战血战。步步推进,看谁耗得过谁。若有可趁之机,便可实施陈新甲言说的四路进攻方略。” 崇祯帝连连点头,刘衍说的方案还是很稳妥的,而这也正是洪承畴一直以来的打算,崇祯帝也是知道的,所以刘衍此时这么说,也算是给了洪承畴一个面子。 这次召见到了申时才结束,众人都兴奋不己,还沉醉在方才与皇帝的对答中。 卯时初刻,德胜门外大校场周边己是人山人海,今日就是皇帝大阅兵的时刻,京师百姓能动的几乎都来了。校场附近较高的建筑,都被人包下,校场边各胡同口的房屋上,也是密集的爬满人。是潮水般的人流,这可忙坏了顺天府的差役及兵丁们,他们连同京营的士兵一起,组成了一道道警戒线,把汹涌的人流搁在外面,一个个累得大汗淋漓。 二十五万余出征将士只有一部分位于校场内,大部分将士还在在校场外集结,毕竟校场也容不下这么多的兵马。 卯时正点,京城内传来山呼万岁之声,声音沿途而来,巨大的声浪,似乎要把天上的云层都吹开。大乐声中,崇祯皇帝由神枢营三千骑兵开道,他的大驾卤簿,源源不断进入校场之内。 大驾卤簿之后,又是密集跟随的文武百官们。 大乐声中,崇祯皇帝策马阅兵,他一身戎装,戴了凤翅盔,穿着长身甲,又戴臂手,腰悬利剑,盔甲皆涂成明黄色。 众人簇拥着崇祯帝策马行进,在一个又一个军阵前经过。 所有将士皆齐声呼叫万岁,万岁,万岁!” 崇祯皇帝策在马上,看着欢腾的大军,心情激奋。特别是在经过青莱镇新军几个方阵的时候,崇祯帝更是被新军的军容和装备所震撼,激动之情无以言表。 出关 大军沿着通州、三河、玉田、丰润、永平、抚宁、山海关的路线行进,沿途各县均要为大军将士担负一日粮草,以节省大军辎重的消耗。 大军浩浩荡荡出发,由于是内线行军,所以明军各部都是骑兵在前,步兵在后,辎重炮兵跟在最后,此外大军后面,还有无数运送粮草辎重的民夫。 青莱镇新军作为各方寄于厚望的强军,粮草的供给,自然是优先的,谁也不敢短了或是少了,免得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 只不过各营辎重兵都是优先载运武器弹药等,剩下的粮草,则是使指一部民夫运送。 只有刘衍麾下的青莱镇新军将士始终全副武装,各营夜不收也是照常四处巡视、警戒,一路数百里下来都是如此,让其余各部明军骇然。 途中,洪承畴思前想后,见到青莱镇新军如此强悍,也对刘衍更为看重,在宫中的不愉快转眼便烟消云散了,而后更是时常策马来到刘衍的中军,与刘衍探讨战局得失。 此次出战,刘衍也颇为关注洪承畴的督标营情况,毕竟督标营都是洪承畴的老班底,也号称强军。 督标营的车营,则装备有三百辆的火箭车,以及大量的轻式战车,上载大小佛郎机炮等,又载有神火飞鸦、飞空击贼震天雷等武器,此外还有数门神威大将军炮,火力堪称强悍。 于是洪承畴大方的为刘衍介绍起督标营的作战方式。 刘衍听完先是赞叹了一番,对洪承畴也是一阵恭维,不过心中却在感叹:“明军的这套打法其实非常的先进,已经与近代西方的作战方式大同小异。只要军中装备的火器质量有保证,士兵的训练足够,粮饷也有保证,那么这样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将会非常可观,至少打清军的没问题的!” 只是满人的运气是所有胡人中最好的,此时的大明已经不但被李自成、张献忠搅乱了内部,还遇上了千年难遇的小冰河期。再加上不时南下的清军,大明在这三方的共同压力下,被不断“放血”,如同是一个感染重病的巨人,被三个小矮人东一刀、西一刀的不断放血,最终轰然倒下! 说白了,满人就是赶上了千年狗屎运! 此时的天气是早晚凉爽,但是中午的太阳就颇为猛烈了,特别尘土一起,让人燥热非常。泥坑表面平整,若一脚踏上去,粉尘就扑了你一身一脸,再光鲜的衣甲,不久后就成了民夫乞丐。 刘衍都看在眼里,不免对各镇兵马有些鄙视,暗骂:“绣花样儿枕头兵。” 刘衍看着各镇总兵官忙前忙后的约束兵马,各镇之中,也只有吴三桂、曹变蛟、杨国柱三人的兵马稍好一些,王廷臣、左光先的兵马次之,其余众人,特别是唐通、马科、王朴三人的兵马,那完全就是没有样子看了,如同一大群“郊游”的兵油子,全靠各镇总兵官的家丁约束、弹压,才维持了大军的完整。 由于天气酷热,此后大军便按照洪承畴的命令,大军正午到申时歇息,上午与晚时前赶路,这样总算避开了最炎热的那段时间,各路兵马的状态也稍好了一些。 大军到达山海关时,己近黄昏,夕阳穿射过来,给这座雄关蒙上一层金色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