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员快速行动,收起风帆。宝船两侧伸出长橹,掌舵手操纵着宝船缓缓靠岸。 郑和归来,只有十五艘大、中型宝船,三艘大福船。 徐辉祖一脸悲戚,铁铉、杨荣也止不住暗暗神伤。 可现在,他们只有十五艘宝船,三艘大福船!战力强大的宝船竟然折损了五艘之多,而大福船几乎全灭,只剩下了三艘! 要知道宝船的吨位不同寻常,寻常风暴足以扛住,可即便是如此,他们还出现了五艘的折损! 朱允炆看着船上的郑和,两个人的目光时隔多年再一次碰撞在一起。 可现在看,这个神明依旧是一个人间的帝王,他在注视着自己,在等待着自己。 他不是神明,他是温暖的避风港,是心灵安放的地方,是日思夜想的帝王。 朱允炆思绪波动,郑和啊,你终于回来了,我等你等得好辛苦。我知道,如果这世上还有人能完成这一次绝命之旅,能抵达原始之地,能跨过无尽的海洋,那一定是你! 你虽有悲难的童年,但你郑和将拥有无数人无法匹敌的伟大,你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大明每一个人心中! 现在,我来接你们了。 码头之上,归家的水师将士纷纷列队,一如远航之初,列队走向帝王。只不过,归来的队伍与出航的队伍相比,少了太多太多…… 至近前,水师整齐列队,威武之气瞬间爆发。 这一刻,声震寰宇! 朱允炆微微抬起头,看向长空,想要止住眼角湿润泛滥。 他们是忠诚的水师将士,是当之无愧的大明英雄! 便在此时,礼部尚书陈性善走至高台边缘,气沉丹田,一声雷喝:“郑和水师将士全体,为苍生历生死,为社稷舍家小,为七千万百姓带来新粮种,当以圣人礼接待。帝后,太后、太子、藩王、文臣武将行揖礼,大明军士行军礼!” 朱允炆、马恩慧站在最前,身体肃立,双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内,对着郑和水师将士,俯身推手,双手高过眉心。 朱棣、朱桂等一干藩王行揖礼! 徐辉祖、李坚、李景隆等勋爵武将行揖礼! 万民看到这一幕,竟自觉地分散开来,让原本拥挤的广场变得稍有距离,有的百姓跪了下来,有的士人作揖,有的退役军士行军礼。两道浮桥之上,郑和水师家眷肃然行礼。 天下行礼,圣人待遇! 自天子至百官,自百官至军士万民,无一不行礼! 陈性善见众人行礼毕,喊道:“再行礼!” 这世上,还有什么比帝王行礼更尊贵的礼仪? 再没有! 他这一礼接一礼,直砸在人心坎里。 陈性善再次高喊。 朱能、骆冠英、万青林、王景弘等人肃然,整齐划一,单膝下跪,上身挺直,目光看向高台,朦胧的视线里全是滚烫! 肃然的场面,深深震撼着每个人的内心,尊崇的氛围与可歌可泣的旅程交织,落入每一个人的眼眸,成为一生不可磨灭的鲜红烙印。 郑和水师将士起身,所有的人将目光投向建文皇帝。 “因为有你们,大明将让几千年的五谷变为六谷!因为有你们,大明的土地上将生长出高产农作物,无数百姓将不会再挨饿,因为你们,大明国力将变得更为强盛!每一个牺牲的水师将士,都是缔造盛世的砖石,是大明英烈,是留名万世的英雄!” 骆冠英也收敛了往日的不羁,忍不住泪流。 兄弟们,你们听到没有,听到没有,皇上说了,你们是大明盛世的砖石,是大明英烈,是留名万世的英雄! “朕令,大明学子,进社学、进县学,进府学,进国子监,均需先参拜英烈碑!” “朕令,大明婚 “朕令……” 郑和万万没有想到,无数郑和水师将士也想不到,建文皇帝为了牺牲的水师将士,竟做到了这一步! 兄弟们,你们听到了没有? 朱允炆打破了种种限制,为的就是让所有人记住,记住曾经死去的,曾经付出生命的先烈! 可是在看不到的网络里,在那一个个教材里,在那曾经经历过大屠杀伤痛的城市里,有人却鄙视着先烈的付出,有人却怀疑着先烈的愚蠢,有人却责怪先烈不跪着求活,有人却穿着先烈最痛恨的衣着招摇过市! 朱允炆绝不允许大明出现那种人渣,决定将英烈作为每一个大明子民生命不可缺少的部分! 大明英烈将会通过一个个行为的绑定,内化为大明子民的一个符号,让所有人都清楚,正是因为有英烈的付出与牺牲,有他们的鲜血浇灌,才有了今时今日,才有了当下! 朱允炆浩然喊道! 传令兵高声呐喊:“遗忘英烈者,不配为我大明子民!” 军士山呼! 郑和带水师将士山呼! 朱允炆以强势的君权,以《大明律》,以超越规格的条令,让牺牲的英烈融入至生活与礼仪之中,给了所有牺牲英烈一个无法超越的礼遇! “谢皇上隆恩!” 巨大的牺牲数字一出来,无数人不由地深吸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