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四千三百八十二命将士! 张泽感觉母亲身体有些摇晃,连忙扶住。 张泽眼眶发红:“娘……” 李淳握着拳头,重重点头:“爹,不管大哥回没回来,我都会去水师!” 家眷悲痛,却也光荣。 朱允炆深吸一口气,喊道:“郑和,汇报牺牲的将士名单,每一个名字都不能遗漏!” 但朱允炆在等,百官在等,万民在等! 每一个牺牲的人,都记录在册。 每一个牺牲的人,都在这里。 「感谢v臭不要脸v打赏,感谢大家的月票,感谢各位……」 死了的,不是无名之辈,他们有自己的姓名。 随着一个名字喊出,就多一个人的身影。 “张一,王六,孙虎,赵七斤……” 徐辉祖看着这一幕,心头不由的有些心酸,每一个名字意味着每一个家庭的破碎,一万多家庭失去最重要的人,这对他们来说,是何等的残酷! 杨士奇看向浮桥方向,哪怕是郑和念了五百多个名字,哪怕是传令官将一个个名字传到了浮桥之上,告知了他们的家眷,可浮桥上,没有半点哭声。 当张泽听到张超的名字时,紧握的手指甲已刺入肉里,低着头一滴滴眼泪向下落,而张母却很平静地接受了,或有些木然,或早已做好准备,或已是伤到最深无法动弹。 没有嚎啕大哭,没有撕心裂肺,只有默默流泪,神伤黯然。这些伟大的英烈家眷,选择了最平静的方式,接受了自家英烈,也不打扰其他家英烈。 两个时辰,朱允炆、马恩慧、太后、太子等,都肃然而立。藩王、百官、将士与百姓皆肃然听着,无人离开,无人随意行走。 朱允炆凝重地点了点头,侧身看向浮桥方向,看着沉浸在悲痛之中却依旧坚强的家眷们,朱允炆开口道:“郑和水师将士,无论是牺牲的,还是归来的,都是大明当之无愧的英雄,你们是大明英雄的家眷!是你们儿子、丈夫、父亲的生死付出,才有了新粮种的到来。” 朱允炆、马恩慧、朱文奎行礼,藩王、百官行礼,大明军士行礼。 朱能、骆冠英、沈伟、万青林等带军士转向浮桥方向,整齐行礼。 原是坚强的水师家眷们,再也忍不住,一个个哭出声来。他们的牺牲换来的是大明的未来,他们的牺牲换来的是帝王之礼,他们的牺牲换来的是天下之礼! 谁能想到,百官会给军士家眷行礼! 在这个阶级森严,在这个秩序井然,在这个礼制约束强大的时代里,朱允炆凭借着一己之力,破除了一道道藩篱,踢开了一道道障碍,舍弃了高高在上,对牺牲的归来的郑和水师军士,对承受苦难与万千等待的家眷们行礼! 朱允炆上前一步,声震寰宇:“世人终会记住,他们的牺牲是何等的伟大。都说朕万岁,今日朕就破例,将这万岁之名,冠于郑和水师将士!大明万岁,郑和水师万岁!” 传令官齐声。 在这一刻,郑和笑了。 朱能、沈伟、赵世瑜等也被感动得一塌糊涂,想过朝廷会热烈迎接,可谁能想过有如此超规格的待遇,就是那孔夫子,孔圣人,也没有人喊他万岁啊! 可现在,郑和水师也能用万岁了! 礼部尚书陈性善苦涩不已,这些礼仪在之前是有过商议的,没有谁同意朱允炆冠以郑和水师“万岁”之名,但朱允炆非要这样做。 但这都是值得的! 马欢擦了擦眼角,可眼泪不争气地又流了出来。苏庵不断眨眼,想要忍住泪珠,可怎么也忍不住。匡愚、郁震含泪笑着,所有的牺牲与苦难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万岁”,是不褪色的尊崇与永恒的铭记! 声浪不知卷过多少重,长江水滚滚而下,似乎将这些消息带到大海,带至无尽之地。 郑和领命,转身对军士安排:“取玉米、土豆、番薯、花生……” 郑和也清楚,朱允炆摆出如此大的阵仗,并要求直接在码头之上,在无数人的眼皮子之下进献新粮种,是想要告诉天下人,新粮种是真实存在的! 水师带来的玉米数量超出了朱允炆的预期,郑和直接让三百军士扛着玉米出来了,看他们轻松的样子,估计还有不少库存。 杨士奇很是好奇。 许多百姓更是垫着脚尖看着,很渴望弄点新型粮食种种,但又不知这东西如何种植,更难的是,就这点种子,估计还不够皇上家、官员家用的,还能轮到百姓家吗? “竟能作战马的精饲料?” “来人,邀请耆老们看看。” 在这个时代里,耆老是备受尊重的人,他们年纪大,经验多,威望高,对民间百姓与乡邻等有着巨大影响力。 围观的百姓有不少耆老,被军士请了出来,看着金灿灿的玉米,一个个激动不已,还有几个取了玉米粒往嘴里送的,也不怕把剩下的那两颗牙齿给崩掉。 “好了,别吃了,这可是种子!” 耆老讪讪然才放下,连连点头,更有耆老说:“皇上,这玉米之物果是谷物,此乃郑和水师不朽之功,是我大明万民之福!” 骆冠英已抬起一大筐篓土豆跑上前,筐篓里满是大个的土豆,献上之后还不忘记喊一声:“姐夫,这是你要的土豆,我们取来了!” 骆冠英嘿嘿笑着,如同一个孩子,享受着此刻的夸赞。 杨士奇连忙凑上前问:“这就是那亩产十石的土豆?” 骆冠英生怕水师的功劳被人抹了,瞬间怒了。 骆冠英张大嘴巴,站到一旁,想起什么,不由地哈哈大笑起来。 杨士奇、解缙都呆住了,骆冠英的那一声怒吼也惊住了许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