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之间,李景隆在阳江招揽船匠三百余人,其他人员两千余,开出五座简易船坞,营造了三艘大福船,五艘小福船,尚有大福船五艘建造过半,可谓是成效斐然。 仅从这一点,朱允炆便深感欣慰。 在奏折之外,李景隆上报了一个消息: 朱允炆皱了皱眉,吩咐双喜传召内阁解缙与兵部尚书茹瑺,待两人入殿后,朱允炆便将三佛齐使臣之事讲了出来,询问道:“三佛齐国王梁道明差遣郑伯入京,你们如何看?” 朱允炆微微点了点头,看向解缙,道:“你可有不同看法?” “若是如此,那三佛齐此番派遣使臣,应不止是入贡,以结友好那么简单。臣揣测,那三佛齐很可能会请求朝廷出师南洋。” 茹瑺认为三佛齐担心大明水师南下,威胁其生存。 这可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 趁你病,要你命。 茹瑺对于南洋之事,知之不多,他的目光,往往关注的是三大营与北方蒙古部落。 会同馆,是朝廷邮传机构,隶属于兵部。 人家虽然顶着邮传的羊头,但主要干的,还是卖狗肉这个生意。 会同馆类似于后世的国宾馆,是接待外国使臣的地方。 大明他好强啊…… 所以,你得拿出来证据。 我们是大明的子民,你们是哪里来的? 人家不远千里万里地来了,大汉也不能太小气了不是,最起码,需要给他们安排招待所,管吃管住吧。 汉唐还好,招待所正常营业,生意不错。 国家都成了半壁江山了,哪里还有人来朝贡? 南宋废掉了鸿胪寺,纯碎是因为没生意。 元朝疆域很大,来的藩国却不多。那也没办法,能打马过来的国家,基本上都被灭掉了。实在灭不掉的,不是隔着海,就是隔着山,人家想来也不容易。 为了招待人,元朝在礼部下面,设置了个会同馆。 说白了,鸿胪寺官员的任务就是上朝时候,看看文武官员谁没洗脸,没梳头,有没有刚忙完还衣衫不整的,再看看是不是有文官跑武官聊天的,武官跑文官这里打架的。 会同馆之外,往往还设置一个四夷馆。 你以为使臣都是精通汉语的高手啊? 把人招待好,才好商谈事情。 “皇上,曹国公与众将士在外辛劳,已近一年,是否需要调换,回京休养一段时日?” 朱允炆想了想,对解缙道:“拟写一份圣旨,赞赏曹国公等人功绩,着令他们若想返京,可分批返回,但需将阳江船厂与沿海防务安置妥当。李景隆虽想长镇广东,但军士们,也想家了啊,该让他们回来团聚下了。” 朱允炆摆了摆手,对茹瑺问道:“三大营整训如何?可有成效?” 朱允炆叹息道:“朕知道,强军之路,没有数年之功很难收效。只是朕太希望有一支强军,护卫帝国万民。” 茹瑺肃然道。 茹瑺谨慎地说道:“皇上,商卖军屯之田,废除卫所,收益或可期,然其问题,当下尚未清楚,是否缓上两年?” “至于卫守问题,朕想扩大新军之策宣传,广知于民。以招募方式引民入伍。各地遴选把关,选出勇猛之士、可塑之士、青壮之士,新兵入伍一年,考核优秀者,享新军之策福利,考核不过者,遣送地方。如何?” 朱允炆点头道:“从战斗力来看,募兵制明显更为合适。”然道:“皇上,募兵制弊端极大,不宜轻易引入。前宋募兵百万,不堪一战,再开募兵,恐不利我大明强军之目的。臣恳请皇上,三思!” 对于任何时代的任何国家,兵制中的兵源补充方式,都是最核心的问题。 当然,还有几乎贯穿了每个时代的征兵制。 可最理想化的东西,往往是空幻且不现实的。 无论是周朝的覆灭,还是明代卫所制的瓦解,都证明了一点: 全民皆兵? 如果是小国寡民,弄下还有搞头,可这是几千万人口,这样搞,那只能重回战国,今天我打了你的高老庄,明天你偷了我的塔,改天约会在鹊桥,一起开黑,聊一聊你们死了几个,还剩下几个…… 府兵制、卫所制,这两样虽然名字不一样,但它们都有一个祖宗,那就是兵农合一制,其身上流淌着的都是一样的血液:一半是兵血,一半是农血。 小样,你们换了马甲,就认不出来了? 八旗绿营制? 老子都当大明皇上了,哪里还有八旗绿营的事,等过几年腾出手来,把他们祖宗都赶到西伯利亚和北极熊跳舞去。 征兵制很好理解,拉壮丁嘛。 什么,你才十四岁? 那位老爷爷,您六十了吗? 到明天就六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