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兵这一块,隋炀帝就干的很彻底,一句“扫地为兵”,便足以见证隋炀帝有多生猛,估计连地皮都刮了一遍…… 可见当时征兵,连老人都不放过了。 征兵制看似合适,但一旦操作起来,很容易出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管你是什么人,只要十七至六十岁之间(大部分是这个年龄段,各朝代有所区别),需要你的时候,你就是兵。 征兵制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充分的兵源,这是其最大优势。 为什么古代叛乱,要么就小小一点动静,要么就是大动静? 大动静的,都是精通拉壮丁的,谁管你愿不愿意,不跟我走就砍了你,跟我走,我带你吃饱喝饱,说不定还能给你解决下大龄单身问题。 和平年代,使用征兵制,那是静若处子。战争年代,使用征兵制,那是动若疯兔。 最终,朱允炆将目光投向了募兵制。 武卒。 一个词:不可敌! 这才是真正的职业化军人! 可是宋代募兵制的使用,给了后世太大的教训,让募兵制走得颤颤巍巍,小心翼翼。 什么是失职? 什么是犷悍? 如果什么地方发生了灾荒,出现了流民与饥民,也别慌,来,当兵,朝廷养。 宋代统治者的思维很清奇,那就是: 朱熹对于宋代的募兵情况,直言是“竭生灵之膏血,以奉军旅之费”,“冗兵浮食,日益猥众”,就差直接骂出来:这都是什么情况,一群混蛋啊。 二是募兵制有一个难以破解的两难问题,那就是将与兵的问题。 如果将领不长期在军队,打仗的时候,朝廷临时委派将领去,那也完了,将不知兵,兵不知将,上下离心离德,这样的情况,孙武再世也打不了胜仗啊。 只凭着这两个字,便足以让朱允炆下定决心。 朱允炆虽下定了决心,拿定了主意,却还不是完全推出募兵制的时候,募兵制的入场,需要与卫所制的退场相衔接。 茹瑺心情沉重,面带忧虑地说道:“皇上,募兵制一开,冗兵将至,地方割据,到时候大明便乱了……” “新军之策若无法把控军兵思想,让其一心效忠朝廷与大明,那新军之策,便是失败之策。朕以为,紧抓军士供给、思想、训练、器械,纵有将领统兵二十年,也只能为朕带兵!” 朱允炆会意地点了点头,说道:“此事,待取士之后再作定夺吧。” 宁妃昨日中了暑,吃什么总没胃口。 宁妃听到动静,以为是侍女,便没有起身,躺在床上说道:“那些药就不用煎了,太苦,也没什么效果。” 朱允炆将食盒放在桌上,责怪道。 朱允炆探过手,轻轻托住宁妃纤柔的后背,微微用力,道:“好好坐着,朕给你准备了些许晚膳,多少吃一些。” “暑气可不会传染,怎么,太医开的方子没用?” 后世医疗那么发达,中暑都可能要人命。 虽然正史没有记载,但在民间,却记载颇多。 “总感觉没疗效,头有些晕痛。” 朱允炆伸手触摸了下宁妃的眉头,还好,并没有起烧,略一思索,便对一旁的侍女吩咐道:“去准备一碗清水。” 朱允炆走到食盒旁,拿起了汤匙,对宁妃轻轻说道:“还请宁妃脱衣……” 美人刮痧话苏杭(一更) 朱允炆拿着汤匙,看着局促不安,慌张如受困麋鹿的宁妃,往日里清绝的女子,此刻因病竟凭添了几分扶风的柔弱,尤是在羞涩之下,脸色红润,甚至连白皙的脖颈,此时也透着几分红色。 宁妃看着朱允炆,眼神中透着几分哀求,眼看着侍女与太监离开,房门关闭,只留下自己与皇上两人,宁妃更有些无助,还有些许说不清楚的渴望。 “刮痧?” 说不清楚是因为朱允炆的体贴而感动,还是因为渴望不得而失落,亦或是满腹不解。 “何为刮痧?” 朱允炆解释着刮痧之事。 这其实这是一种想当然的误解,不能因为刮痧是传统中医经络腧穴疗法的一种,便认为它传统到了两三千年。 当然,在《内经》里面并没有介绍刮痧,但刮痧的原理,却存在于其中。 明初刮痧还只是一种上不得台面的民间方法,太医院的太医自然是不会用这种法子治病的。 宁妃听过朱允炆的解释之后,知是为自己治病,感动之余,不忘问一句:“皇上如何得知此法?” 宁妃抬手扶了扶眉头,晕痛总是让人难受,只好答应道:“臣妾愿意,只是,还请皇上转过身去。” 宁妃脸更红了,两个手抓着薄薄的锦被。 宁妃见朱允炆虽转过身,却依旧坐在床榻上,不由轻叹了一口气,缓缓解开外衣,露出了里面的白色亵衣。 亵衣之下,是玲珑起伏的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