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行长很满意的看到大家都很认真,这和下午来时的景象截然不同。 李行长刚开始心里还有些紧张,但不把下面的当人之后就好了很多。 “这既是股市现象,也是经济现象。” “谢谢大家,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记者的相机记录这一幕。 他刚放下话筒,忽然瞧见投资人里有人举手示意。 “请问李行长,贵行三次更改合作伙伴,这内里的原因是什么?” 但李行长早有心理预期,这本来就不赖己方,是淡马锡的问题,是苏格兰皇家银行的问题,是美林的问题。 不过,开了这样一个提问的口,也有其他人把手举了起来。 提问被应允。 李行长隐约有种下面的也不把自己当人的感觉,他尽量平静的回答问题。 随着李行长的停顿和思考时间变长,提问却没有停下的意思。 汇联资本的投资经理姚霏问了更宽泛的问题。 旁边坐着到的方卓却发现领导额头已经冒汗,他犹豫两秒,按开话筒,“咳”了一声,主动把问题揽了过来:“这又是个好问题,但你们一直问出好问题,我听着李行长的嗓子都要哑了。” 他连忙喝了口茶,又示意其他人等下来推进度。 如此沉吟十数秒,他也不开口,伸手在空中画了个三角形。 他目光往下一瞥,发现台下虽然大部分人也和自己一样茫然,但是竟然也有人露出了然的微笑。 方卓画完三角形,又等了一会,再次画出同样的三角形,然后点了点最上面的一个角。 这一次,看懂了的人自发为旁边茫然的人解释:“是蒙代尔三角。” 方卓这时候笑着说道:“这一点很重要,这是香港很核心的一个价值,资本自由流动,也是香港如今繁荣的一个根基。” 这是号称欧元之父的经济学家蒙代尔提出又由其他经济学家近年来结合金融危机所完善的理论。 旁边的李行长跟着鼓掌,他虽然在这个位置,但对新兴的理论不太关注,刚才方总也没教自己这个…… 现场响起笑声,刚才的掌声倒有几分是给由他口中说出这个理论的始料未及,毕竟,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是99年才画三角形来展示“蒙代尔三角”的内在原理。 路演会议厅的气氛因为方总对香港价值的解答而变得……爽朗起来。 这位能与李家争锋,果然不是媒体八卦的那么鲁莽、简单、狭隘。 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说一个国家只能三中取二。 而香港就是汇率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 内地:没错啊,我没选“资本自由流动”,但我还有香港这个地方。 单单看内地或者香港,它们都是三选二。 作为印证,此时此刻,不少香港投资人都想到了李行长先前发言所提到的数据。 ——内地在港股企业一共335家,已经占了港股的30。 国际金融中心吸引的是全球资本,既繁华了香港,也毫无疑问的是内地企业筹集国际资本的首要市场。 方卓坐在台上,注意到不少人对自己微笑,他也回以微笑,他们还是很机敏、很有货的。 方卓伸手拿茶杯,继续回应问题:“这个产业空心化的威胁……” 方卓微微一惊,行长,您怎么这样看我?有一个答案。” “我觉得拿美国来对比是个很好的对象,我有不少时间都在美国,那边也时常提及产业空心化、金融空心化的担忧,但是,美国和香港是不同的。” “香港就不一样了。” “这显然是香港在产业上的自我救赎。” “只是,令人遗憾的是,到了今年已经是2006年,时隔8年,城市产业的发展与转型似乎并不乐观。” 然而,这一回却有来自下面投资人的提问打断,不少人都举手示意。 “方总,你谈到香港的产业空心化,你觉得我们要怎么应对这种威胁呢?”漂亮投资人认真的询问。 香港路演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有时候过于看重路演高管的表现而忽略企业本身。 同样,当方卓表现出太美妙的翩翩风采,投资人也都忍不住见之而笑。 他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说道:“香港过去不是没碰见过类似的机会,李泽凯先生的数码港我就不评价了,就我所知的,中芯的创始人张汝京张总,他选址的时候就来过香港,彼时这里还有个‘矽港计划’,为什么最后没做成呢?” “香港错过这样一个转型的好机会,在我看来是十分遗憾的。” 方卓的直言不讳让现场变得沉默。 方卓等待和观察了一会,回归自己的解答:“至于内地城市的gdp发展,它们仍旧任重而道远,追赶香港的规模是漫长的过程,因为我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信心,所以,我相信我能看到内地城市gdp超过香港的那一天。” 因为年轻,似乎太漫长的话也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