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嘴八舌的说了一通,让那两个说酸话的外村人哑口无言起来。 他们这些人就是因为村里不建这个才说酸话呢,里正一开口他们就讪讪的闭了嘴。 “刚才还说这事呢,你们村要是想建这个的话,我们都已经有经验了,保证到时候知无不言。” 里正笑容更大,“可是呢!原先只让衙役过来看看,听说我们建成了,又特意让人来看看呢!” “叔,可别说闲话了,快过来起鱼了!”李有福响亮的声音在他们身后响起来,几个女娘听到动静也不在这里玩儿,都要往池塘那边跑。 其他人见状也都四散开,有不舍得走的就盯着他们看,果然瞧见没多大会儿他们村围起来的那大门就重重关上了。 不过大道至简,这门装上去之后立刻显得他们这地方不一样起来,这些来看热闹的人走了老远还在回头看。 洪家村的那个里正慢悠悠的说,语气里的羡慕遮也遮不住。 说是这样说,怕是也不好建起来,主要是他们这些人手里面没什么钱,也不愿意大冬天的起来干活。 鱼塘旁边,许多人都已经在这里等着,一些大小伙子早就迫不及待的下了水捞鱼。 她打算等这暖房盖好之后,让麦芽过来种木耳的。 他们这边也围了不少人,村里几个小的只恨不能分身法术,好把这两处的热闹都给看了。 张大娘他们几个都没去池塘边,捞鱼固然热闹好看,可架不住天气太冷了。 “哎呦,要是在这样的屋子里住着,不知道过得得多舒服。” “那些菜在这里面肯定能长起来的。”柳娘子也跟着转了一圈,出来就和他们说,“我瞧着把鸡鸭放到这里估计下的蛋也更多。” 好在终于做了出来。 “就是太费柴火了。” 大家伙就都跟着笑了出来。 不过半个月的时间,王英娘对那关大郎也没了之前的排斥,这几天见他过来送柴火的时候,还会和他说上几句话。 王英娘也往后躲,这个样子倒是让大家都笑了起来。 今儿个听说去看什么暖房去了,来的人寥寥无几。 关大郎却特别爱逗着他说笑,就指了远处站着梨花说,“人家小娘子从刚才开始就一直看着你呢!” 梨花旁边的几个女娘也跟着打趣起梨花,梨花却大大方方的任由他们打趣,视线却一直没离开那关二郎身上。 “虽然年景不好,可咱们村看来又有喜事传出来呢。” 怕就在林春燕现在房子对面再盖一个。 暖房里的几个人可没打算放过林春燕,“说说,你和那孙镖头是什么时候的事儿?” 林春燕也不知道这火是怎么烧到她身上的,明明刚才还在说王英娘呢。 “不和你们说了,我回去做饭了。” 难得看她这样子活泼,张大娘也在那里笑起来。 柳娘子还不忘在后面喊林春燕,“燕娘,我可还记得那鹌鹑呢,可要和那孙镖头说一说!” 就连李梅娘和石头听到了也都勾了唇笑起来,林二婶见他们来家里这段日子一直老实本分,眼里是个有活的,也多少消了一些偏见。 二郎前几天的时候简直就是寸步不离,生怕林二婶吃了李梅娘他们,让林二婶又好一阵的伤心。 石头本来就坐不住,见林二婶释放了好意,立刻就顺着杆子往上爬,“那真是太好了婶子,我正想出去看看呢!等春天暖和了之后我们几个小的还要出去捞鱼捞虾挣钱!” 李梅娘其实有些不太想去的,毕竟她住过来之后身份以及尴尬,也就家里简单的吃了个饭。 这事和二郎说了,他 李梅娘去的时候就有些心不在焉的,见石头这样兴高采烈倒是不好扫了他的兴,一路上也做了强颜欢笑的样子。 有些个人都不知道她是谁的,就和旁边的人嘀咕几句,有大胆一些的就问了出来。 二郎正在池子里摸鱼,看到李梅娘这个样子心里也高兴起来,捞了几条鱼之后就上来和李梅娘他们说话。 旁边就有婶子打趣二郎,“这是谁家的娘子,可是你那几个舅舅家的?” 二郎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后脑勺,大咧咧的对这个婶子说,“她不是我舅舅家的姊妹,是我要娶的媳妇,叫梅娘。” “你们这是什么时候办的酒席?怎么一点动静也没有听到?” 有了二郎这个话,大家也都恭喜亲李梅娘和二郎来,哪怕觉得这样有些不合规矩。 李梅娘跟着二郎往回走的时候还故意问,“当真过段时间就办那酒席?” 李梅娘倒是没想到林二婶还能说了这样的话出来,倒是有些诧异,“我以为婶子不愿意呢。” 林二婶还真就说过这话,见林春燕他们已经忙着做饭,就和张大娘坐在一旁说话,“哪怕不喜欢那梅娘,咱们也不能让她不明不白的住进来,别人到时候也说咱们就没规矩呢。” 林二婶本来并不饿,看看张大娘吃的香,也觉得肚子饿起来,她也不和林春燕客气,“燕娘,还有没有这鸡蛋羹,给我也端上了一碗。” 没多大会儿,林春燕果然给林二婶端出来一碗鸡蛋羹,瞧着和张大娘一般无二,上面一层肉沫也香喷喷的,林二婶就开始心满意足的吃起来。 “还没想好呢,里正可是说要好好的热闹一番。” 张大娘在一旁点头,“那道菜倒是挺好吃,里面粉条和酸菜也都入味的很。” 没多长时间,里正就把每家每户收上来的五个铜板给林春燕送来了,“这钱都是大家心甘情愿拿的,让你使劲的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