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吃猪血的人,觉得猪血做出来的菜十分好吃,自然也有人不爱,嫌那猪血有一股味道。 一口麻辣的毛血旺一口米饭,再加上那冰饮子,孙安元只觉得方才激动的心情才平复了些。 别说,这些东西卖得都还挺不错,尤其是葫芦镇那些人,知道他卖这些东西之后,一早就会去码头等他。 “除了那些豆皮烧饼之外,再给我额外装几道菜。” “这是那刘大娘要的,还有他们那边几个后生,问了我好几次,不知道你们这里还做不做那山海兜了?” 那次比试过后,刘大娘带着的几个后生回去了大肆宣扬一波,好些个没来的人都捶胸顿足,后悔不已。 刘大娘也不和他们争辩,只让不信的人自个去尝一尝。 恰逢端午节,船夫的船上带了不少的粽子,这些人虽然失望,但都买了各色馅儿的粽子回家。 林桃红摇摇头,也没打包票,“这还得问我大姐他们。” 天气炎热,有不少人就坐在宋大爷的棚子里,直接要上一份凉皮或者凉菜,再就上凉饮子,便觉得浑身的躁意都退散了。 他不禁一时感慨起来,想着最开始吃的时候,还是在镇上的那卖小鱼小虾的小摊子,当时友人介绍让他吃,他还偏不信。 他那友人直接哈哈笑起来,“我当时还想着,你这人看起来精明,再不承想却是个古板守旧的,这如何做成大生意?” 说完这个,王行商又问如今都有些什么吃食,“在外面时常惦记着那肉夹馍,也不知道还有没有。” 边说边带着王行商往里面走,看到这虽然装饰简朴,里面却人来人往的铺子,王行商还是忍不住地咋舌。 他学着友人那样买了票子,看见琳琅满目的炒菜,有那京酱肉丝,红烧狮子头……主食也有好多种,什么凉皮凉面,豆皮烧饼,他一时倒不知道选什么了。 王行商倒没觉得有多可惜,光铺子里的这些东西他都吃不够,每一样小菜都要了半份,只说这能买半份太好了,可以让他多尝一些东西。 “我这以后不跑货了,干脆在你们镇上也买个院子,像你这样闲时就能过来吃东西,日子真是太美。” “林小娘子,可是许久不见!” 陈娘子却让她不用着急,“我已经同其他中人们都打了招呼,要是得了信儿,不管李家把她卖给了谁,到时候我多花上几百个大钱把她要过来。” 那些个高门大户里面的婆子们,有成家生子的还好,不少是孤苦无依的,这些也就挑了伶俐的丫鬟收为干女儿,全当真母女相处着,也图日后有个人养老。 林春燕这才放了心,也不枉董小娘之前处处为着陈娘子忧心。 王行商点点头,“再不承想小娘子这生意做得竟然这样大,在外面的时候,我还惦记着来吃上一口肉夹馍呢!” 王行商赶紧摆手,“我吃这豆皮烧饼也很好吃,倒是别有一番滋味,明儿个早上不就有那肉夹馍了,我到时候再来吃。” 不过转念一想,安全不安全的跟他们又有什么关系,不在家正好,他们娘几个还自在。 果然金娘子说得对,干什么老局限于在这几个村子里,他们开着铺子,来往见到的人这样多,总能找到好的。 林春燕只以为张大娘是体贴他,回到后院就去休息了, 他打算晚上回家之后上趟山, 把麻笋带回来。 王行商那友人来这铺子里吃了很多次饭, 对这里面的人都熟得很,就没见过张大娘对谁这样热情过, 坐在那里都快把王行商家里问个清楚,也明白了几分。 王行商摸不着头脑,但他那友人却不再多说, 只拉着他去自个家里住, “回回来了都住客栈, 他跟我见什么外。” “娘今儿可真是太过分了,只让我在那里打饭,她自个儿倒好, 和这个说说话, 和那个说说话, 好不清闲 张大娘见林春燕看过来了,赶紧解释说, “我哪里偷懒了,是有正经事呢,只你们小孩家家的别管。” 宋大娘点头附和,“对,这可不叫躲懒。” 林春燕压根没往其他地方想,张大娘时不时就要弄出些幺蛾子来,谁知道这次又是为了什么,用不了多久她自个就会说出来。 从前不知道能吃也就算了,如今知道麻笋是好东西,还不赶紧趁着还没太老的时候,多挖些回家腌起来,能吃一整个冬天。 除了自家吃的,剩下的都能拿到他们这里。 “那里就那样夸张了。”林春燕不信,“别是娘你不想干活,又编出来的话吧。” 张大娘边说边比划,也不觉得有什么不自在的,引得大家都哈哈笑起来,一群人边挖边说话,没多大会儿篓子就满了。 “这些能吃?” 这些人都没听到林春燕说的前半句,都只听到能换钱上了。 有这些人帮忙,也能早点把山上的麻笋挖下来,不至于浪费了。 没有地也就意味着他们种不了粮食,得从别的地方想办法活命。 听了林春燕的话,她比其他人都要激动几分,当场就落了泪。 江琴姐一擦眼泪,直接往山下跑,要把家里其他人都找来。 王英娘已经好了不少,可林春燕怕她下个月来的时候再难受,坚持给她艾灸。 他们家的艾柱用得特别快,温度一天比一天地高,他们屋子里的窗户纸都撤下了,只有一竹帘挡着。 还不如在房顶上睡,有时候风大了,那些蚊子反而咬不到他们身上。 林桃红听了赶紧点头,“我早就说了要去房顶上,偏你们还不愿意。” 林桃红被说得哑口无言,只能走到一边也帮着搓起来。 “行,咱们什么时候就去摘些回来。” 林桃红还在记着白天在铺子里的事情,不愿意和张大娘挨着,母女两个就吵吵闹闹地上了房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