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两人有瓜葛,孙娘子也觉得赵怀子这人不错,俩人来往了有一段时间。 从那开始,孙娘子就和赵怀子断了关系不再来往。 又把孙娘子的想法细细的分辨,劝她说,“这事你且放心,既然你不想再和他来往,就是碰见了又如何?难不成还能死灰复燃,让他钻了空子?” 夜里躺在床上,孙娘子心情有些复杂,一半是激动的,一天二十个铜板,她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 倒没觉得李婆子对她怎么样,她知道李婆子就是这脾气,说来就来,却是一心为她打算。 “可不就是大事!”孙娘子和林二婶想法是一样的,“我婆婆昨个儿叮嘱我好些遍,就连今日来时穿的衣裳,也是从头到脚看过一遍才行。” 可女人要想打个零工,除了像胡同里的李娘子给人浆洗衣裳之外,没有个手艺,也只能自卖自身。 林春燕一大早起来,先拿了灶上的热水洗漱,王英娘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把粥都熬好了,说了几遍都不听。 王英娘已经比之前开朗了不少,也敢和林春燕打趣,“我哪里有你们辛苦,只在家里便行,做的又都是从前做惯了的。” “怎地来的如此早?” 林二婶就说,“这不是怕你们等急了,也不知道要来做什么,心里没底的很。” 活计不多,但很琐碎,孙娘子和林二婶对视一眼,两个人只觉得就这么点活计,都有些不安起来。 林春燕他们要去摆摊,张大娘眼珠子一转,就对林春燕说,“不如我在家里,也好看着他们。” 请了人,她就想着自个儿不干活了,也好享享清福。 林二婶他们松了一口气,和王英娘他们是真的不熟,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彼此都尴尬。 被盖上自家人的王英娘,走路的时候都有些飘,哪怕不愿意去镇上,也咬牙应了。 林三叔这几天一直没白天黑夜的帮他们做桌椅,可能被四郎瞧见他哭的事情,又传的全村子都知道,李氏倒是没有再反对。 张大娘收了,看那些桌椅也是乐的不行。 亏的也有他在,码头上的人来人往,很少有那泼皮往跟前凑。 有这个形象的二郎,此时有些手无足措,脸胀的通红,看着王英娘把东西摆好,开始吆喝,一直插不上手。 她声音压得很低,却还是让王英娘听到了,知道了二郎的不好意思,找了人少的时候,就轻声细语的说。 王英娘一想到以前的日子,就觉得脖子像被人给掐住了一样,哪里有什么心思想着嫁人的事。 这些话旁边的糖水婆婆和老大爷都是听到的,只是怕二郎觉得失了面子,谁也没开口说话。 从前倒是看轻了这王英娘,却不想也是一个有志气的。 家里人找他,都不用往别处去,一找一个准。 “自然,给我多放些小咸菜,还是那四样都要。” 林桃红把那一碟咸菜端了来,里面是芥菜,笋丝,黄豆,花生豆,滋味格外好,老丈人最喜欢拿来下酒。 “这其中倒是因为什么,我却不知晓,只我那亲家是个跑货的,平日里又最爱吃,先前带了好些豆干走。” 前段时间的确来他们这里买了好些豆干小咸菜,说是路上吃。 臊子面做好了,里面的肥肉已经变出油脂,加了些韭菜花,豆干,红红的一碗面端上来,老张立刻就满足的吸了一口气。 他挑起一筷子面条,那白色的面条也浸泡出了微微的红色,吃到嘴里,是混合了猪肉,胡萝卜,豆干等的香味。 “大姐儿,给我也煮一碗吧。” “我来一碗烩面。” 还有棉花得再买些,眼前这天越来越冷了,只一条棉被可不够。 烩面要想好吃,那胚子却是要制作的筋道,都是头天晚上就把面和好,上面刷上油,松弛以后就能扯很长。 也有客人爱吃羊骨棒做出来的,那味道更绝,只光那汤就能让人喝上两大碗。 他们这边吃的东西不多,吃起来也有一股海腥味,价格又贵,不知道林春燕买这干什么。 不过卖的到底不如其他咸菜好。 “还没说你那亲家有没有把豆干高价卖出去?” “一会儿走的时候我再带些。” 为了这个,坐了老半天的船,晕乎乎的到了码头,就问他们知不知道卖豆干的摊子在哪里。 一开始的时候,她也只是嫌张大娘卖东西卖的好,和宋娘子嘀咕了几句小话,想着让宋娘子把他们收拾一顿。 后来她也拉下老脸,去找了林春燕,也想把那肉夹馍的事情合作一下。 她可是听说了,这些烧饼胚子都是从镇上那方娘子处买的。 林春燕却拒绝了她,这让沈娘子越发记恨上。 这话倒真让那客商打了退堂鼓,沈娘子还没来得及高兴,一旁的梅子直接啐了过去。 沈娘子没脸,“你知道什么,我也是为了人家好,你不就仗着和他们关系好……” 那客商是知道她的鱼肉羹,曾经也喝过一次,忙问她到底谁说的是真的。 那人也不想空手而归,寻着走了过去,见摊子前已经有了三三两两的人,在那里精心的挑选着要吃的东西。 他好歹也是见过世面的,可这里的东西,多半都是不知道叫什么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