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东西只看钱给了多少,根本就不管说亲的好坏,之前就有小娘子上当,她把男方说的天花乱坠,结果嫁过去,根本就不是那样。 媒婆知道不是这几个人的对手,只能拍拍身上的土,一溜烟的就跑了。 她家里可是有两个闺女呢,平日里也是疼得很,要是被说了王锤子那样的人家,她不定多么难受呢。 回去之后,又添油加醋的和王锤子他们一家说了这情况。 王锤子听了也十分不爽,自家可是有三个儿子,嫁进来保证不会被欺负,他们能看上林春燕,她还不赶紧烧高香。 张大娘去了码头,来的次数多了,她和周边摆摊的人也熟悉了起来,没来之前的拘谨。 “味道那是一顶一的好,比那宋娘子家还要好喝的很,就是那天说的拆鱼羹!” 相处时间久了,金娘子也看出来张大娘有爱说大话的毛病,一分的东西能硬生生说成七八分。 金娘子转了转眼珠,故意拿话激张大娘,“要是这样的话,能不能让你家燕娘来帮我做几个菜?” 家里的老太爷就喜欢热闹,特别是他过寿的时候,那定是要办的风风光光,请厨子的价钱都是给的最高。 金大娘没在这种事情上和她计较,林春燕敢不敢接还是一回事呢,何苦现在计较这个。 鱼肉羹好吃,但是价贵,就是他们家,也只老太爷和家中小孩才能多吃上几口。 林春燕的摊子每日的人都络绎不绝,来买豆干的,田螺,小螃蟹的都不少,这些都是家中有余钱的人家。 这时候的零嘴有限,他们能买得起的更少,也从来不像有钱人家的小郎君,能吵着要着吃。 两人成日里吃的也算不上好,不过这条巷子里住的都是穷苦人家,李小郎君也并没觉得他比别人少了些什么。 林春燕看他可爱,就给他一豆干,让他拿着吃。 “这是从哪得的?”李娘子的手成天泡在水里,指关节都变得肿大起来,接过之后也不吃,先问了李小郎君。 见他如此孝顺懂事,李娘子觉得再苦的日子也能熬下去,轻轻的在那豆干上咬了一口,只觉得唇齿留香,舌头都像是有自己的意识,想要一口吃完。 李小郎君不再推辞,也咬了一口,眼睛瞬间瞪得大大的,他还从来没有吃过味道这么好的东西。 可最终他还是不由自主的吞咽了下去,李小郎君却不再吃,又递到了他娘跟前。 “那摊子在哪里摆呢?” 这么好吃的东西,自然好卖出去,他们肯给李小郎君,不过是因为人家心好。 林春燕歇口气的功夫,就见到一旁站着的两人,那孩子看着脸熟。 林春燕见她言谈举止,并不是粗鄙之人,身上的衣衫虽然有补丁,但都非常的整洁,心下有好感,又让林桃红把剩下的田螺给包了起来。 李娘子如何也不收,反而问了价格,想掏了铜板来买。 怪道这里人这么多。 母子两个拿回去,就着馍馍吃了,那螺蛳又香又辣,非常的下饭。 他们几个小孩便凑了这个铜板,买了好些豆干回来,均分了一下,各自带回家。 张大娘在码头上卖的也很快,等林春燕背着篓子过来的时候,她也卖的差不多。 她没敢提自个儿吹大话的事情,怕林春燕不高兴,只说金娘子想在席间做请他们去做那拆鱼羹。 林春燕看了张大娘一眼,先问,“去做一次,要给多少钱?” 林春燕听了心动,盘算一下手里的钱,就答应去看看。 金娘子见了,先是把林春燕打量了一下。 林春燕任由金娘子 “做一次饭是二百铜板,鸡鸭,鱼肉这些食材我们都会提供。” 和心里预期差不多,林春燕就应了,仔细问了日期,说好那天就去他们家帮工。 林春燕也在盘算做什么,听金娘子的意思,除了请她之外,还请了一大厨,说附近十里八乡有名的王大厨。 金娘子请林春燕过去,是想让她给里间的女人做几桌吃的。 再者这些铜板都是老太爷来出,她也没必要省着。 林桃红也想跟着去吃席,自告奋勇的说要帮着烧火。 林春燕似笑非笑地看着张大娘,“拿人家二百个铜板还不行,还得再带两张嘴过去。” 林春燕不理她,自去摆摊不提。 张大娘也舍得给老母鸡下本,就指望着它多多下蛋,最好一天一个。 林春燕把之前收的这些鸡蛋拿出来,她打算腌起来。 这样的三煮瓜,腌制好之后可以存储很长时间,早上吃馍的时候,可以拿来下饭。 柳娘子进来的时候,就见他们这般忙碌,在那里啧啧称奇。 家里来的亲戚,拿这些香豆干当做菜,既好吃又体面。 柳娘子家就在李氏隔壁,两家的院墙都用这一个,有一点什么动静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张大娘正想偷懒,就把东西放在一边,和柳娘子说话去了。 不管过了多长时间,张大娘最记恨的还是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