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娘受了无妄之灾,要是按照以往的性格,她也默默忍受了,可今个她却小声的辩驳了几句。 王锤子听了那些话,脸色一下子涨的通红,指着王英娘的手都有些抖。 胆子肥了,敢来反驳他。 可她没动。 如果是她的话,她肯定不害怕吧。 女娘不能打脸,所以王锤子每次都是打她后背。 她跑回了屋子,浑身还在发抖,很久才平静。 灶间烟火升起又消散,空气中有饭香飘来,依稀能听到说笑声。 王英娘枯坐半天,最后半夜饿的不行,去灶间找吃的,结果什么也没找到,谁也没想这给她留下饭。 山路不好走,有些荆棘,张大娘平日里很少往山上去,对路不是很熟悉,黑漆漆的走下来,把衣裳和手都划破了。 张大娘把背篓放下,就气喘吁吁的瘫坐在那里。 “一会儿吃了饭给你。” 不过她花了力气干活,早就饿的前胸贴后背,见那野菜团子调了蒜汁,团子又是过了油,便吃的狼吞虎咽,从来没觉得野菜团子这么香。 “剩着呢,那早上咱们喝拆鱼羹。” 灶间的柴火一直烧着,今个有干热风刮着,将那丝丝缕缕的香气飘散,小黑狗闻到了香味,也激动的在院子里疯跑,完全没了刚来时候的小心翼翼。 赵娘子有些烦,忍着气哄道,“夕食的时候,不是才吃了那小螃蟹,还没填饱你这肚子不成?赶紧睡吧,明个娘给你去找好吃的。” “败家子,才这么点就知道天天吃,那些都是要花银钱的。” 他可是总听赵娘子念叨,他们家里如今能这么宽裕,可都是沾了梨花的光。 小孩被赵娘子一吼,吓得哭了起来,旁边的梨花爹翻了个身坐起来,语气不善。 说完,从床缝里摸了两文钱出来,“既然我儿爱吃,明个就再去买些,你还别说,那味道当真不错。” 小孩总算被哄住,赵娘子也松了口气,把铜板收好,觉得住在这里也有不好的地方,总是被勾的馋虫出来,大人都忍不住,何况是孩子们? “谁知道,这也快七夕了,得看主家让不让回来。” 林桃红早先就看到林春燕把鱼肉拆了出来,忍不住在心里咋舌,只光看着就麻烦得很。 鱼骨头煎香之后就倒入热水,将汤汁熬的纯白浓厚,里面再放些笋丝,胡萝卜丝,蘑菇等,熬到成羹状就可。 和宋娘子的鱼肉羹不同,但丝毫不逊色。 “我在码头上, 看那来卖鱼肉羹的的人不知道多少,还有好些个闲汉来,都是大户人家想吃。” 林桃红喝完,只觉得浑身舒坦, 恨不得把舌头也吞下去。想到要七夕了, 她就从屋里拿了两多花, 递给林春燕一朵。 “哪有姑娘不爱戴花的?”张大娘也不能理解,“你要是不喜欢这些宫花, 去外面摘几朵新鲜的。” 张大娘从前也会戴花的,不过是被休了之后, 怕人说闲话, 这才不戴。 张大娘给他们搬了凳子,问她是不是有事。 “自然去的。”张大娘赚钱挣赚的热火朝天,哪里舍得不去。 两个妯娌有一段日子没见, 林二婶和张大娘说了几句话, 就觉得张大娘和往日不太一样。 林二婶在心里啧啧称奇,赶紧站起来,快言快语的问,“大嫂,在那里摆摊怎么样?” 不过也不能不回,张大娘耷拉着眼皮,没看林二婶,说:“在码头上卖东西的人太多了,咱们又是后去的,能卖出去的实在太少。” 毕竟张大娘的性格在那里摆着,如果真的卖出去钱的话,张大娘怎么可能不大嘴巴的说出来。 “那我就 “我把三房的蝶娘也叫来,你们几个姊妹好好热闹一下。” 林桃红已经高兴的答应下来,还扯了扯林春燕的袖子,“从前七夕的时候,咱们姐妹也都一块过。” 林春燕只好点了头,林二婶就和林翠香一道走了。 走到半路上,还碰到一辆马车,林春燕他们停在了路边,马车的速度并不快,但还是扬起了一阵土,挂在了他们头上脸上。 “咱村里面能坐得上马车的也没几个人。” 到了岔路口,林春燕他们和张大娘分开,林春燕不放心的叮嘱了许多,让张大娘子觉得不耐烦。 后面林桃红偷偷捂嘴笑,林春燕也不生气,不由自主地跟着笑了笑。 林桃红一眼便看见挑着卖的花,招呼林春燕过去,“这花怎么卖?” 林桃红听了这价格,直接就把花放下,拉着林春燕就走,“这价也太高了,卖花的铺子里也不过才一文钱两个。” 卖花的婆婆赶紧喊,见他们没回头,就降了价格,“一文钱三个,多饶你一个,算是开门红。” 那卖花的婆子很受难为,“从来就没卖过这个价,小娘子长得这么俊,带我家的花好看着呢。” 卖花的婆婆一听怕他们又走,赶紧叫住,“看你们两个小娘子长得俊俏,多的两个就算是送你们的了。” 挑完之后,林桃红就把两朵花都带到了自己的头上,踮着脚尖也要给林春燕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