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顾双习在起居室里坐了一个钟头,将上回剩下的半幅拼图补全。当她将最后一块碎片归位时,管家带着电话进来,告知她是阁下的来电。 顾双习一一作答。她声线温柔、口吻沉稳,显露出顺从温和的底色,这份温驯态度成功取悦了边察。只听得他的口气愈发地黏腻,缠着她问她:今天做了什么?有好好看完那本书吗?有没有想我?顾双习将听筒夹在肩膀与脑袋间,手腾空出来端茶,漫不经心地敷衍着他。他还要再问,身畔的秘书便出声提醒他,下一场会议马上开始了。 “我想去的,我会好好准备的。”顾双习如是说。 想她?顾双习把听筒放回原位,垂眸啜饮了一口热茶。想她什么呢?明明他们早上才刚刚分开,不到半天的时间里,她实在不明白有什么好“思念”的。 “顾双习”出现在他身边之前,边察的风评并不好。人们不是质疑他作为皇帝的治国水准,而是对他的私生活作风颇有微词。他尚未结婚,却一直都不是单身状态,身畔的人换了一个又一个,从没有哪个可以与他长久。那些人,与其说是边察的“伴侣”,更像是他的“性工具”。 边察一向认为,他们之间的交易关系,是公平自愿的。大多数人也足够识相,愿望一旦实现,即安静退场,绝不打搅边察的生活;但同他有过关系的人这样的多,其中难免会出现例外,总有那么几个异想天开的,以为可以拿这段露水情缘来威胁边察、要求获得更为隆重的礼物——她们说,要做他的长期伴侣,甚至还有人,妄图染指他身边的那个皇后之位。 边察不喜欢被人胁迫的感觉,何况他从来都不会被人胁迫。那些人自以为步步为营、稳操胜券,洋洋自得地陷入了对未来的美好幻想里,殊不知自己的那副嘴脸,看在边察眼里,只觉得无聊和可笑。执政十二年,边察鲜少展露出温情脉脉的一面,敢于将刀架在他的脖子上的人,下场往往只有一个:被磋磨成灰,由帝国的风吹散至无影无踪。 人们忌惮于边察的薄情寡义,亦不赞成他私生活的混乱无序,于是流言四起,津津乐道于他的那些短期伴侣。他名声不好,渐渐影响到他的统治,边察便开始思考,如何从污名中脱身而出。 这个伴侣必须孤身一人、势单力薄,背后没有家族为她撑腰,她自身也不具备足够强大的力量,可以从边察的控制下脱逃。她不需要多么优秀,也不需要多么漂亮,在边察设想中,这名伴侣仅需要一张楚楚可怜的脸庞。 至于那名伴侣的下场如何?边察不关心,且他相信没人关心。 - 正是因为知道,他和她在一起,尽是为了他自己,顾双习方能冷静客观地看待周遭一切。她知道他待她,全无情意,全是利益,那些话语、举动、神情、作为……皆是为了给他自己塑造一个深情不渝的完美形象。 况且,他是边察。刚愎自用、说一不二的边察,帝国建国以来最伟大的君王,以杀伐果决、强硬张扬的执政风格闻名,他要思虑考量的事情那样的多,怎么可能分出精力来儿女情长。 人们当然不会抗拒,自己拥有一个完美的君主。君主对外强硬、对内慷慨,尽心尽力地为臣民构筑一个更加光辉灿烂的帝国,人民对未来充满憧憬与希望,愿意上下一心地付出努力。君主在某些时刻,成为所谓的“神”,而“神”是不被允许沾染污秽的。 顾双习又在起居室里待了片刻,将起居室里所有的花瓶,皆重新做了插花造型。她不被允许单独外出,整日地待在府邸里,就只能找些事情来做,好消磨掉漫长的时光。 这当然也是他作戏的一部分。那天晚些时候,顾双习窝在书房里看书,听见边察正在语气不耐地同人讲电话,像被激怒,他随手一扫,便将搁在桌上的花瓶推到了地上。 他又何必那样装模作样,好像真的很把她的作品当一回事。说到底,她的作品和她一样,在他眼里只是工具而已。 女佣名唤安琳琅,较顾双习年长,为人稳重内敛,做事细致认真,管家看中她的个人特质,拨她做顾双习的专属女佣。但顾双习是个极好伺候的主儿,很少使唤安琳琅做事,除了这种时候:她需要作为边察的女伴、出席公开活动的时候。 尽管在顾双习看来,这些纯白色的衣裳间没有任何的区别,可她还是配合地选了一件。几名女佣即刻服侍她更衣。裹进礼服裙里,便更似一根苇草,由风一吹即折倒;再将满头黑发挽起,于脑后盘成圆髻,装饰上一圈儿珍珠,就算作今夜的发型。琳琅为顾双习化妆,淡扫眉眼,点染双唇,略略上些腮红,使她看起来气色更好。 顾双习瞥了一眼镜中的自己,将左手伸出来:“有这枚戒指就够了。” 自从他将这枚戒指送给了她,边察便天天戴着另一枚戒指。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也总要刻意地把手放在摄像头可以拍摄到的位置上,几乎成为明晃晃的示意,要把“已有稳定伴侣”这件事昭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