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大家提议,郑芝龙开几张番外,免费,就放在作品相关里了。 王云,这是一个赵构前世根本没一点记忆与认知的人。 而赵构本身对王云的印象且不是很好。 宋钦宗派冯澥和李若水出使粘罕(宗翰)军中,派王云和马识远出使斡离不(宗望)军中。王云本应与李若水一起,可王云却坚持要求康王同他一道去见斡离不。所以,十四日那天李若水按时出发了,而王云并没走。 对于这事是否可行,宋钦宗拿不定主意,令宰执们商讨。 虽然赵宋制度下,王爷也没鸟的实权,但这也不意味着宰执们可以不把宗室亲王当回事儿。 宋钦宗素来信重耿南仲:“卿去面谕王云,若兵退后,亲王再去感谢不妨。” 然后,然后赵构就又出使了,王云为副使;答应割让三镇,携带衮冕、车辂以行;并尊金主为皇伯,上尊号为大金崇天继序昭德定功休仁惇信修文成武光圣皇帝。 便是换了内核后的赵构对王云也印象很不好,这家伙从金营回转东京后,一路上都在散播金兵不可敌之言,在相州(今中原安阳)时,他对知州汪伯彦说:“金人情状甚乖,本州宜多积粮斛,预作防备守御之计。我窃闻虏寨中人说,此次渡河至京城下,恐怕要呆到来年夏初,方可回师。”是再三嘱咐叮咛了,方才离去。 结果被宗泽很坑了一把。王云走后,宗泽更是对身边人说:“王云奉使卖国,却尽为金人大张声势。我要将此奏报朝廷,请你们不要信其说。” 前者王云的作为,赵构都是听人说的,但后者却是他这具身体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这换了一个内核后,他要对王云的印象好了才有怪。 被金兵的威猛一吓,整个人就彻底的没了自信了,跟赵桓怕是一样的心理,花钱消灾。对金兵割地赔款了,这事儿也就了了。 只是赵桓也是在艰难局势下才做出了割让三镇的打算的,之前可是想着多花钱不割地的。可王云却是早早的就被金兵吓的提不起来了。 他就想看看王云会怎么说。这家伙见了赵构已经清醒了,就一副卸掉了千斤重担的样子。 “如今国势艰难,金兵纵横无敌,兵锋已是逼近东京,此正是大王为国出力之时,岂能胆怯?” 赵构笑了笑,把人打法了出去。“这人……” “大王勿忧。这王云且得不了好。就老奴所知,本处的宗相公对这厮甚有不满。” 赵构觉得是自己换内芯的时候,磁州城内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儿。 “大王应该知道,那王云与磁州以及宗相公早就有过接触,他上次从金军营中回京曾路过这里。因为觉地金人很可能会打真定南下,便建议宗相公坚壁清野,不给金人留下任何粮草。 因为二太子(斡离不)带的大军虽然南下了,可却并没从磁州走。 这下事儿大发了。 这次,磁州百姓见王云又陪同大王北去和议,上下都在痛骂他。” 乍然见听康履说什么王总管、范相公,他根本就不知道王总管、范相公是谁。但脑子里一个个片段闪现过后,他就已经明白谁是谁了,脸上还露出一股掩不住的喜色来。 斡离不打真定南下,金军骑兵撒开马缰就跑了起来。 与相对‘斯文’一点的粘罕很不同。粘罕带领的西路金军一路上对所过州县,采用的是“服者抚之,拒者攻之”的政策,所过州县基本上都被他扫平(河东)。可斡离不带领的东路金军,对沿途州县却基本采取绕城而过的策略,除非是必要,那是不会去与坚固的城池死磕硬碰的。人,从西北门出城偷袭金军。韩世忠先放火焚烧金军的营寨,造成寨内大乱,然后趁机率众杀入,杀死金人数百,杀伤无数。 不仅没拿下庆源府城,还损失了一些人。 王渊立即派人入京,将韩世忠战绩报告给老领导刘韐。刘韐再上奏赵桓,后者很是高兴,下旨任命韩世忠为正任防奭使,其他参战将士也一律行赏。 赵构如何不欢喜?这队伍还没开张呢,先就知道韩世忠在那儿了。南宋诸将里,韩世忠给人的感觉固然不能同岳飞相比,可也绝对是一个能打仗,能打硬仗的人。 统兵五万,守卫在滑州、濬州一带,严阵设防。而那里本是斡离不上次南下东京城,渡黄河的地方。 然磁州百姓因为坚壁清野却无不损失惨重,一个个不恨宗泽,却都恨起了王云,赵构就知道自己在进磁州的时候,就听人大声呼吁:“王云是细作,他肯定是想将大王献给虏人。大王勿行,不如起兵!” 那或许是因为他真的看不惯王云为金兵张声势的行做,可下令磁州上下坚壁清野的到底是宗泽啊。结果人人都恨起了王云,这对赵构还是有一定冲击感的。 上辈子时候,南明要跟满清苟合,派出了第一波人后(左懋第),那就再找不出第二个不怕死的人选了么,那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赵构心里又是一震,这种关系奏折的事儿,康履如何自动? “宗相公被王云当众斥责一番,岂会善罢甘休?” 赵构半响无语,赵桓这是什么操作?是在说自己深信王云不疑么?可你要真那马看重王云,为什么要叫他去几次进金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