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在三国练神功 > 第287章 花一亿钱烧玻璃

第287章 花一亿钱烧玻璃(2 / 2)

以前没少自己把炼丹炉给玩炸了的史子眇则是十分淡定,并未怪罪杨磊这个很有想法的年轻人,反而开口安慰他道:“哈哈,波叔不必如此惶恐,想当初吾在家炼丹,隔三差五就炸炉,玩火的都这样,乱烧东西哪有不冒风险的?都是小场面而已,汝勿虑也。”

翟介虽然被吓了一大跳,但看在徐晃的面子上,也没有要怪罪杨磊的意思。

毕竟眼下还在技术研发阶段,具体的工艺流程完全是两眼一抹黑,出意外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不能因此而太过打击参与实验的工匠,否则以后大家都怕出错,那谁还用心干活?

搞研发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其实能有现在的进度,他们已经足够逆天了。

若非王景提供了玻璃配方,还传授了现代物理和化学知识,真要任由这门技术自然发展,怕不是还得等上十几个世纪才能逐步完善到可用的地步。

而满打满算,翟介和史子眇研制玻璃总共才半年多的时间,期间还兼顾了其他的一些科研课题,并且弄出来许多技术成果,这样的研发效率简直傲视全球。

因此大家并不觉得气馁,反而斗志昂扬。

没有什么是一次实验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不想,那就两次,三次,乃至一百次一千次!

只要砸钱继续深入钻研,总有把问题解决的那一天,科研之路本就是如此,从来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王景为了将玻璃研制成功,丝毫不吝惜钱财,之前就已经砸了六千万钱进去,实验几次失败之后,到现在钱已经差不多光了,王景顿时又从卖家具赚到的钱里面,抽了四千万钱出来,追加投入。

好家伙,直接一次性凑够了一亿钱的研发成本,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姿态。

这可是一亿钱!

一亿钱是个什么概念?

炎汉帝朝的佃租,每年也就差不多二十二亿钱左右,而全盛时期的炎汉帝朝边军,军费也不过二十三亿钱。

王景直接在玻璃的研发上面砸了一个亿,就相当于是拿了炎汉帝朝国防开支的百分之五去研发一门新技术,这件事情传开之后,洛阳城内不少达官贵族都炸锅了,觉得这件事过于离谱,还不如穷兵黩武呢。

至少穷兵黩武之后,或许还能通过外部掠夺的方式回本,可研发投入这种事情,士大夫是难以理解的。

万一失败了,这钱不就特么打水漂了吗?

当初灵帝也不过这么糟践钱啊!

得亏王景此刻还不是皇帝,否则怕是站出来劝谏的大臣,都能用唾沫星子把他淹死。

毕竟王景虽然钱大手大脚,可毕竟是他自己赚来的钱,别人也不好多说什么,顶多是酸溜溜地骂他几句暴发户,觉得他钱如此豪横,迟早把家业都给败光。

司徒府邸,杨彪将杨修找来书房讨论此事:“德祖,祁侯最近做的事情,你可曾听闻?”

“父亲想说的,恐怕是关于玻璃的传闻吧?”

杨修对此倒是相当淡定,和不懂技术的儒门士大夫阶层不一样,关于玻璃的研究,他也有幸参与其中,甚至已经看过具体的初代产品,不过这个项目眼下还处于保密阶段,因此他才从未和家人提起过。

“这玻璃,听说和琉璃差不多?”

杨彪试探着问了一句,他无论思想还是作风,都属于那种老成持重的老派文臣,虽然杨家的日子一点也不节俭,但他还是希望统治者的生活能够节俭一点。

毕竟一旦为君者穷奢极欲,对世家和豪族,对天下百姓,都不是什么好事。

一个贪得无厌的皇帝或者权臣,少不了要穷搜天下以填欲壑,到时候说不定会对世家和豪族开刀,一如当初的灵帝刘宏。

王景要是一亿钱去打仗,甚至盖一座豪宅自己住,他都不敢多说什么,可拿去搞研究,这种事他就完全不能理解了。

在杨彪眼里,这就是瞎折腾。

万一王景把自己的钱折腾完了,觉得还不够,又伸手找别人要怎么办?

所以大家都很担心,都在害怕,唯恐王景变成第二个董卓,到时候世家豪族指不定也要被当成韭菜一样收割。

杨修何等聪明,只是看了一眼杨彪的目光,就猜出了他的心思,笑着说道:“父亲不必忧虑,主公英明神武,何曾做过赔本的买卖?”

这话说得铜臭味十足,但杨彪都来不及训斥,而是对杨修的话感到十分好奇:“德祖,你是不是收到了什么风声?”

杨修点点头:“项目的具体进展我现在不能多讲,但可以提前告知父亲一声,关于玻璃,其实成果早就已经已经做出来成品了,只是主公还不太满意,想要尽善尽美,因此才继续投入经费研究。”

杨彪眉头皱起:“可这玻璃,不过区区玩物罢了,值得这般巨大的投入吗?德祖,你如今为祁侯谋划,应当极力劝说才是啊。真要有钱,也当投入军队和民生之中,如此才是强本之策,岂可在旁枝末节上徒费钱财?”

杨修听完却是摇头,与王景接触之后,他就不再认同儒门的这种理念了,因此面对杨彪也出声反驳,据理力争:“父亲,时代变了,往后的未来,谁掌握技术,谁才能坐拥天下,钱、粮、兵甲,只要掌握了核心生产力,那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单纯靠着耕战那一套来打天下,已经行不通了。”

两人对技术的认知,已经有了截然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在杨彪看来,玻璃其实就是琉璃,而琉璃这东西,汉代之前就已经出现过了,相关的出土文物就证明了这一点,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工匠炼制蜻蜓眼,汉代也有工匠掌握了烧制玻璃蝉的技术

实际上,琉璃应该古代道士炼丹的意外产物,比如史子眇这货,以前就喜欢将富含二氧化硅的石英和铜,铬等致色元素一起投入了燃烧着烈火的丹炉中,出炉冷凝以后,炉底便出现了五光十色的琉璃。

成语“点石成金”,最初所指的便是道士们利用矿石炼制出的各种值钱宝贝。

但这些东西,杨彪这种传统大儒,是不放在眼里的,毕竟争霸天下,谁靠的是金银珠宝啊?

想要问鼎中原,靠的是人口,粮食和军队以及猛将,这些才是国力强盛的根本。

这不能怪杨彪,因为在他的认知之中,只有颜色复杂绚烂,有观赏性而没什么实用性的琉璃。

可杨修是见过玻璃的,这种宛如无色水晶的无暇造物,用途十分广泛,无论是用来制作烧杯等实验器皿,提升科研的便利性,还是用来制作千里镜等《物理》学中提及到的光学仪器,都是实用性极高的物品。

玻璃本身也十分精美,可以卖出高价,偏偏成本又十分低廉,因此能够获取巨额回报。通过这种方式赚来的钱,不仅能够用于提升生产工艺,同时也可以用来充当军费,又或者是投入基础建设,扩大产能,带动就业,从而彻底改善民生。

这里面的好处,太多了,只要研发成功,别说是一亿钱的投入,就算十亿钱,那也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历史上的威尼斯商人,当年靠着垄断镜子的生产技术,就聚集到了足以富国强兵的巨量的财富,显赫一时,成为威震欧陆的一方豪强。

直到后来因为外国间谍的盗窃行动导致银镜的制作技术泄密,使得威尼斯失去优势,因此而迅速衰落下去。

由此可知,技术是可以作为强国之本的。

只可惜,眼下的炎汉帝朝,有这种见识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本章完) ', ' ')

最新小说: 我的能力太常见啦 异之理 女总裁的上门女婿 乌鸦给了我一双眼 恋爱攻略小竹马自我攻略 母子 重生只为傲娇青梅,谁管你系不系统的? 外科教父 够野 more,more,n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