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在三国练神功 > 第287章 花一亿钱烧玻璃

第287章 花一亿钱烧玻璃(1 / 2)

(' 张辽在并州镇守,最近两年没少抓住那些跑来犯边的乌桓人、鲜卑人和匈奴人去挖矿修路,干一些危险的重体力活,从这些奴工力随便找来几个会说汉话的,就用刀子逼迫他们开始了第一次试验。

这几个胡人俘虏早就在皮鞭下变得神情麻木,不复昔日的狼性和凶恶,不管王景和史子眇要求什么,他们都会照做,即便是死亡,对于他们而言也是一种解脱。

当然啦,这些不要钱的奴隶工使用成本极低,保证不饿死就行,可让他们做一些精细的活就别指望了,就那生疏的动作,基本上没法成为一名熟练的技术工人。

但反正只是进行研发玻璃的技术验证罢了,目前研发团队要解决的是产品的有无问题,因此对产品质量暂时不作要求,所以倒也无妨。

只见坩埚里,玻璃液融化之后,几个毫无防毒设备的胡人俘虏先按照吩咐,扔了一些研碎的硝石到坩埚里面,进行脱色作业。

然后又遵照指示,开始不停地扭动手臂,吃力地对玻璃浆进行搅拌作业。

在他们面前的大坩锅可是有盖子的,因此搅拌的时候,长长的钢钎也只能通过盖子上的洞进行,非常的费力,不一会就把他们这些在采石场和矿产里天天干重体力活的猛男都给累得满头大汗,混身几乎虚脱。

王景和史子眇两人并不靠近,只是隔着大老远进行观察,每搅拌一个时,就下令再放些砒霜进坩埚里面去,然后继续命他们用力搅拌。

如此往复,前前后后地费了不少功夫,最后总算是看到了成果。

王景和史子眇得到了一批品质极高,色泽澄清的上品玻璃,虽然形状乱七八糟,但晶莹剔透,宛如最完美的水晶石,透光性十分优秀。

但问题却也不少,第一点就是原料的消耗实在让人乍舌,整整用掉了差不多整整一公斤的砒霜!

不要以为一公斤很少,实际上这么多的砒霜,以洛阳地区的百万人口计算,砒霜的日常年消耗量总共加起来估计也就六公斤左右。

毕竟这玩意儿可是剧毒,几克就能毒死一个青壮年的大活人,而且无论是制备还是存储,都相当的麻烦。

因此按照这样的效率进行生产,奇巧阁在制作玻璃之前,难不成还得先建立一个完成砒霜工业生产链?

这不成了为一碟醋,然后去包了一碟饺子吗?

而且光生产砒霜也解决不了问题啊,因为按照这个流程进行生产,那就可不是费材料那么简单的事情了,还特么费工人啊。

史子眇这个道士本身也擅长医术,他上前几步,仔细检查了一下两个倒地不起口吐白沫的胡人俘虏,用把脉的方式查验了一下他们的心脏和脉搏之后摇了摇头:“没救了,抬下去吧。”

一次实验,六个胡人俘虏死了四个,超过一半的伤亡率,这是什么死亡生产线?

材料的问题,想想办法总能解决,可死人就不行了,就算用死囚和战俘来生产,不是长久之计啊。

关键是这种事有违伦理道德,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谁敢买啊?

每一块玻璃背后都有一个被血祭的工人?

这消息今天传出去,奇巧阁明天就得倒闭,连带着王景的名声都要烂大街。

钱没赚到,还要背负骂名,这事傻子都不干啊。

王景见状也是表情凝重,无奈地摇了摇头:“看来用砒霜做澄清剂是有用的,可这条技术路线没法走,代价太大了,还是另辟蹊径吧。大家群策群力,想想别的法子。”

技术研发的道路就是这样,前期也只能不断试错,才能找到一条最终的康庄大道。

若是一般的统治者,恐怕既没有如此耐心,也不愿意这么烧钱,毕竟无论是皇帝还是各路诸侯,凡是官僚体系出身的人,都不重视技术发展,他们习惯了直接伸手拿,需要的稳定的产出,没有任何风险,这样自己才不用背锅。

至于投入研发什么的,这种事情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了,万一失败更是要赌上自己的政治前途,因此政客都为之深恶痛绝。

不过王景不是官僚,或者说,他还没有官僚化,因此知道科学研究,没有投入是不行的。

“继续实验,需要什么直接去卫将军府申请就是。”

留下这么一句话,王景便离开了玻璃工坊,开始去进行销售方面的宣传造势去了。

玻璃产业虽然还没完善,但已经可以准备将产品推出市场了,这玩意儿在眼下的时代,绝对能因此天下人的轰动。

是时候再薅一波世家豪族的羊毛了,之前用新式家具从他们身上弄了不少钱,已经让王景食髓知味。

既然这个捞钱的路径能用而且好用,那当然是要一二三四,再来一次。

王景离开之后,玻璃场,临时组建的联合技术小组里,史子眇和翟介,两人一位是道门版的化学家,一位是墨门传承的物理学家,现在都开始拿着王景给他们的《化学》和《物理》教材,研究怎么解决眼前的技术难题。

翟介翻着书,眉头拧紧:“砒霜挺好用的,可惜这个办法太过有伤天和,大家可有良策献上,为主公分忧?”

想要破解技术难关,奇巧阁已经习惯了群策群力的头脑风暴模式。

因此翟介刚刚问完,其中一位在学习物理学和化学时两大学科都展现出了超高数学天分的年轻工匠,他小心翼翼地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澄清法构想。

“在水中,小气泡会被大气泡吞噬融合,我们不如顺着这个思路走怎么样?只要用钢钎将水泡木强行插入玻璃液中,使其沸腾,或许带走其中的气泡。”

史子眇听完之后,觉得有道理,还很欣赏地问道:“不错的建议,你叫什么名字?”

“小的姓杨,单名一个磊字。”

杨磊表字波叔,今年只有十九岁,身材高高瘦瘦,是徐晃的远方亲戚,在老家听说徐晃发达之后,就跑到洛阳来投奔,因缘巧合之下接触到了物理和化学,仅仅半年时间,就展现出了强大的学习和理解能力,被奇巧阁给特招了。

而他所提出的方法倒也很有意思,在后世被戏称“水泡木强迫沸腾法”,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技术路线。

不得不说,天才的想法往往都是相通的,连王景都不知道的玻璃生产工艺,就这么被三国时代的天才在读完了基础班的《化学》和《物理》之后,便成功发明了出来。

有了思路,大家立刻开始进行技术验证。

杨磊的这个实验,需要的水泡木倒是比砒霜好找得多,玻璃工坊为了取水方便,特意设立在了孟津港,因此周围靠河的码头可谓多如牛毛,泡烂的木头更是随处可见,随便就能找来一大堆。

为了保证安全,工匠们都是隔着老远用钢钎戳着往玻璃液里按。

结果第一次实验,就差点弄炸锅了。

现场特别热闹,那场景简直就好像在除夕节放烟一样,红热的玻璃熔液四处乱飞,原地炸裂开来,上千度高温的灼热汁水喷得到处都是。

别说是普通工匠了,就算是武道四境的高手面对这种情况也只能抱头鼠窜,落荒而逃。

幸亏在场的人都有穿着特制的防火法衣,一种用玄丝草编织而成的特殊布料,能够有效抵御高温伤害。再加上工匠们都站在安全距离之外,所以今天才没死人。

提出这个建议的杨磊差点没被吓个半死,连连道歉认错。

最新小说: 我的能力太常见啦 异之理 女总裁的上门女婿 乌鸦给了我一双眼 恋爱攻略小竹马自我攻略 母子 重生只为傲娇青梅,谁管你系不系统的? 外科教父 够野 more,more,n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