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深渊集 > 第445章 灰频之声

第445章 灰频之声(1 / 1)

通识纪元·第一百三十六日·共义塔 【一】风动塔上 共义塔顶层,夜灯未熄。 沈茉凌独自坐于词议庭的高台阶上,桌前摊着三份尚未合议的制度草案:《灰频合法表达确认议》《表达结构裁量回避条例》《非归档语言信任备录》。 三份文书,每一页都藏着上百行反复修订的隐义注脚。塔律内部,议论声已暗流涌动七日,魏殊虽未再正面提案,却在各分律室引导“归频守则再议”,意图从源法上重新定义表达权限。 沈茉凌明白,真正的反击尚未开始,但灰频已撼动了塔律的根。 她随手翻开《表达结构裁量回避条例》的第九页,指尖略停于一行注记上: “表达之评定,不得因裁量者之文化背景而对非主频表达施以否定倾向。” 她深吸一口气,将那页轻轻合上。 此时,一道轻微的脚步声从侧廊传来。 “你还在看条例。”弥骁出现在门边,一身便袍未束,神色却极清醒。 沈茉凌没抬头,只道:“你知道今日谁来塔了吗?” “谁?” 她语调轻缓,却藏着分量: “镜礼。” 弥骁眼神一顿。 — 【二】词隐·镜礼 “词隐”,原为盛唐词律系统中的半隐世官阶,仅授予在旧语域工作十年以上、同时通晓五种以上边语结构且具独立‘辞义组建能力’者。 而镜礼,便是词隐中最为异类的存在。 她出身西海旧语群,家族早年因语言制度改革被逐出主城,她自小习“镜语”——一种通过倒影结构表达意图的语言体系,以影、形、动三要素共构句义,世人称之为“回象文”。 镜礼十七岁进入词律司,二十一岁被送入“旧义馆”,整整九年未出塔。她的名字,塔中年轻人甚至未曾听闻;而在词隐系旧职群中,却被称为“回象之中唯一的真声”。 她此次现身,原因只有一个: 她接下了灰频首届“结构中立审议团”召集人之职。 — 共义塔议会厅,此时灯光初亮。 镜礼着玄银色长袍,发如绢墨,双眼极淡,肤色近乎纸白。她立于主座之下,身后跟着三位低阶词隐助议,手中无纸、无简,只有一块不规则水晶,嵌于掌中。 “我来此,不为审判谁。”她声音极轻,却带有金属擦过玻璃的质感,“我来,只为倾听那些你们未曾听见之声。” 魏殊站起:“阁下久居旧馆,或许不知塔中制度已设‘表达权结构三阶过滤’,无需特设灰频之中立裁审。” 镜礼偏头看他一眼,微笑:“三阶过滤制度,建立于归频结构假设之上,而灰频,恰恰不遵循归频之理。” “你以主频之器评灰频之意,正如以鹰翼评鱼鳞。” 魏殊眉头微动:“阁下之辞,过于诗性,无法入论。” “那你可愿一试?”镜礼右手一翻,那块水晶亮起一道回形反光,映照在台阶之上。 众人循光望去,只见一段回形文字倒映于台石,其形如鱼游水面,又似花开逆影。 沈茉凌低声:“这是……镜语的结构表达?” 弥骁目光炯然:“是她自创的‘反像录义术’。” 镜礼温声:“这句,是我今日所问之问。” 魏殊皱眉:“它何意?” “它意为——你以为你听见的,是否真的是他们说的?” — 【三】三案合审 共义塔七层·审议厅东阁。 今日首次召开的“灰频合法表达听证庭”,并未张榜,不宣仪,却已有七十余人自发旁听。座中皆为律司、礼典局、词审馆高阶执简者,若非制度已松半壁,此等议程从不开放。 三案摆于厅中中央: 梦火裔“火言布案”; 南辞山“盘句语绦案”; 西域残言“梦语墙案”。 每案前,设一小石台。台上各摆一件表达物:焦布、编绦、灰涂石。无纸、无墨、无音,象征这三案全为“非典表达”。 沈茉凌、魏殊、弥骁三位共义使全数在席;镜礼则位于听证长台的中央半月形裁定座中,静如镜水,手中水晶微光流动。 “今日不为定罪。”镜礼语声平静,“只为确认一件事——这些表达,是否应当继续存在于我们所定义的‘语言秩序’之中。” 第一案开启。 火言布案。 镜礼转向阿璃诺。他依旧沉默,只以火炭线在空气中缓缓划过五道弧纹。 她未尝解义,只抬手示意。三位词隐低声交换,随后一人起立发言: “燃线文未具重复性结构,不具复演形式,但具意图表达及指向性动作,其信息通感量稳定,不足入逻辑链,但可入表达初阶。” 沈茉凌问:“何为‘表达初阶’?” 镜礼答:“即使你不懂它,它也表达过。” 魏殊却起身:“表达若不为理解所设计,则表达本身为谁?” 镜礼轻声:“表达不是为了你,是为了存在。”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魏殊冷然:“那制度将失其根。” 镜礼无言,只转向第二案。 — 盘句语绦案。 盼石再度出席,着正色绦衣,神情从容。他将一段新编绦带奉上,未解说。 弥骁起身,接过绦,指端轻触,眉头渐渐舒展。他翻开随身简笔,草草译录: “线本无言,结者为语。 若世间只承书页为声,吾等所言,将永无回响。” 镜礼看完译文,未发一言,只转向第三案。 — 梦语墙案。 此案最为诡异——表达材料乃西域“梦行者”残留灰墙,上覆不规则涂痕。此前无一人解读出完整结构,唯共义旧语员“斐如意”曾提出:该类表达为“梦印参与结构”,属于非主观调控语言,需以“应象法”解读。 镜礼请来斐如意。此人六十有三,头发花白,穿沙色袍,腰挂梦铜结。他指向墙上一段细裂线条,说: “此处,是祈愿。梦语不说‘我’,也不说‘你’。它只说‘若然’,或‘非然’。” 沈茉凌轻声道:“那表达何在?” 斐如意答:“在‘被梦见’那一刻。” 魏殊终于起身,语调坚冷: “今日所见三案,皆为非归档表达。若共义塔不设限,只听感,不循理,是否今日可立火言碑,明日就可设梦呓律?” 他扫视全场,沉声道: “表达的根,不在其感,而在其可承。” “不可复、不可证、不可传者,不是表达,是幻。” — 镜礼沉默片刻,忽而起身,右手轻举水晶,对着厅中三案物件微微一转。 只见水晶光芒折射下,焦布焰痕在地面倒映出环形灰纹;绦结投影成了五道光丝互相交错;梦墙浮现出模糊轮廓,如人影前倾。 “你们说它不可复,不可证。”她轻声道,“那我问你们,它何以在此?” “若它从未表达,那今日何必开庭?” “它之存在,便是其被言之证。” 她轻轻将水晶收回,落座。 “我不裁定今日之案是否合法;我只愿你们记住:制度不是用来否定未被理解之物的。” — 【四】裂缝与回响 三案合审之后,塔中风向陡转。 灰频制度原本只是“表达权残位”的附录,如今在火言、盘句、梦语三案中被正面引入制度裁定核心——这在共义塔建立以来前所未有。 赞成者称之为“共义之归本”,反对者称之为“秩序崩界”。 而沈茉凌,就站在风暴正中。 她收到魏殊发出的《制度缓冲议》:要求设三年“灰频观察期”,暂缓入档、不予引述、不设主频引用。文义平和,实为封闭式观察隔离。 与此同时,弥骁送来另一份《表达权主频重组建议》:提出“表达权不应再以语言逻辑结构为首判依据,而应按传播意图、表达身份与文化系统共同评估”。 二者代表两种未来: 一种保守审慎,以现行制度为基; 一种彻底改革,以表达者为核心。 孟子康则保持沉默。他的态度,成为关键砝码。 当晚,沈茉凌独坐塔后。她望着墙上火言碑下那句铭文: “若你愿倾听,此中有火。” 她忽然忆起入塔前那年的初议训练,导师曾问她:“你为何要成为一位塔使?” 那时她答:“因为我知道有人说了话,却没人听。” 如今,她听见了很多——却也知道自己无法让所有人理解她所听见的。 她闭上眼,长长吐出一口气。 翌日清晨,她召集“共义三使”密会。 厅中只三人:沈茉凌、弥骁、孟子康。 “我要你们两人各自交出一份表达制度架构的根案。”她开门见山。 “不是修正,是重构。” 弥骁点头:“我会提交。表达之首,不应再是逻辑之链,而是存在之焰。” 孟子康低头片刻,缓缓道:“我交。但我不保证会支持你的案。” 沈茉凌望他一眼,语气极平:“你交,是为了让共义不是只属于我和他。” 会议结束后,弥骁独自走出塔庭,在火言碑前坐了很久。 他在心中默默记下这句话: “听见,不等于认同;但不听,就永远不会理解。” — 【五】词墙之后 夜晚,镜礼独自离塔,返回旧义馆。 她在门前留下一块小石印,不言语、不署名,仅刻三字: “词墙后”。 沈茉凌次日取回石印,放置于共义塔北书室,一并存于灰频记录室。 而在共义塔第五厅,裁定局开始起草“共义表达自治议会”设想初稿。 那将是中土历史上,首次允许表达权持有者——无论其语言是否入典——以“言群代表”身份参与表达制度制定。 传言中,沈茉凌提议未来一年内召集“七异语族”共议表达形制,被称为“词墙会议”。 — 【六】结语·灰频之声 沈茉凌夜坐共义塔顶,远望长安万灯如海。 她手中握着镜礼留给她的一枚水晶小镜。其内映出所有表达之物的投影,不是形,而是意。 风吹塔顶纸简微响。 她轻声念出那句刻在她心中最深的话: “制度不是用来过滤表达的,而是用来保护声音的。” 火言未息,绦语未断,梦墙未塌。 灰频之声,已不再只是残响。 它正在成为制度之上,众人耳中,那个未来可能会真正倾听的声音。 —喜欢深渊集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深渊集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赤安】再见以後是你 斩妖灭鬼,从高中开始 是谁害死了猫 排球少年/暑假开始的他们 规则怪谈,原来我才是BOSS 凶案追击 勿栖 医妃惊世 【排球少年】我的神明少年 (稲高日常恋物语) 无限穿梭之误拿了团宠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