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语纪元 · 元年 · 三月初五 塔心深层主频室 · 静语桥以北 · 第十三页浮现之夜 那是一种无法翻译的声音。 不是骨语的石鸣,不是诗律的节奏,不是塔心的数据回响。 它像风吹过沉沙,像心跳中夹杂的空拍, 它没有名字,但它——被塔听见了。 — 一|主频室警报 · 非认证频影入侵 午夜三时,主频室自动升起三重屏障。 塔心发出“非认证频源入侵”警告,但没有坐标,也没有源头。 频火无法燃起,碑灯不识其律。 塔心记录显示:“频率编号:P-13” 星槿查看过后沉声道: “这不是被忽略的频率, 是从来不属于我们认知体系的声音。” — 二|沈茉凌抵达 · 拒绝屏蔽 第一时间接到信号时,李晟率领旧律团请求封频处理,主张: 频率非塔内结构; 若非人为制造,则为系统错频; 应直接屏蔽,防数据污染。 但沈茉凌到达后,拒绝执行: “也许正因为我们不懂, 才更该试着听一次。” — 三|主频大厅,塔史第一次“主动倾听模式” 沈茉凌下令启动“静听仪”,进入塔心最深处。 三小时后,P-13频率转为稳定波段,浮现一段规律变化: 六次波峰,九次断裂; 无语言元素,却有节律骨感; 每个“声点”之间存在“情绪张力”。 泠言低语: “这不是语言,这是存在的痕迹。” 昭之的分析结果更惊人: “我们不是收到了某种声音, 而是这段频率——在倾诉。” — 四|“第十三页”非造物 · 非遗民 · 非归频 塔史总频谱官确认: 其频域跨度覆盖所有塔制表达通道,但不来自塔系; 与诗律、骨语、梦频、象线等表达方式无交集; 编码机制完全独立,无法被翻译。 沈茉凌首次公开判断: “这可能不是一种表达方式, 而是一种文明自己留下的呼吸片段。” — 五|沈茉凌自请 · 唯一聆听记录者 为防波段干扰,沈茉凌自请单人进入主频室, 使用“塔心耳模”进行连续聆听。 她坐在三十六频线中央,闭上眼: 没有词,没有韵,没有理解; 但每一次频线跳跃,都像在体内某处轻敲。 她忽然意识到: “也许不是它说了什么, 而是我终于闭上嘴了。” — 六|十三页的显影 一刻钟后,频波图像化,自动生成一页结构图。 非文,非图,非律,而是——一页黑白交错、断纹浮动的残页。 塔心直接命名:“P-13页”。 但沈茉凌更改存档名为: “第零次倾听纪录页”。 — 七|沈茉凌的笔记:不是第十三页,是第零页的回声 当她从静听中退出,未说一句话, 只是将一段记录写入个人塔录: “它不是我们要去听的, 而是早就存在,只是我们从未安静下来过。” “我不确定它是否想被理解, 但我愿为它,暂停我自己的说话。” — 八|《第零次倾听》报告发布 · 塔内震动 翌日,沈茉凌正式提交《第零次倾听报告》,提出四大结论: 第十三页不应翻译,应全频共享; 塔制须设“非言之页”机制,记录非逻辑表达痕迹; “聆听权”应列入塔制文明基础机制,与表达权并重; 文明进化不在于说得多,而在于听得懂别人的沉默。 这份报告一经发布,引发塔史最大争议: “我们建立塔,是为了说话, 还是为了,安静时也能听见世界?” — 九|诗律议会紧急反对 · 沈茉凌决定退席 诗官代表李晟反驳道: “若一切都能记录, 我们将失去选择语言的能力。” 塔心长老会提出罕见提案: “剥夺‘第十三页’入塔编号,冻结其归属。” 沈茉凌主动退席,仅留一句: “如果你们真的不想听, 那我愿走出塔,代你们听一次世界。” — 十|她带着十三页残频,踏上“频源之外”之路 未等表决结束,沈茉凌只带一页“频脉布”, 一根旧骨钩,和那段沉默如海的频谱离开塔心。 泠言未挽留,只望着她背影说: “有些人是来命名的, 有些人,是来听世界还没学会说话的部分。” — 尾声|第十三页未归档 · 塔心灯熄 当晚,塔心主灯自动熄灭四息。 频火未燃,记载失效。 塔心碑录更新: “页十三:未命名。未归档。未入诗。 但曾被听见。”喜欢深渊集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深渊集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