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唐纪元 · 元年 · 次月初三 塔心礼堂 · 唐铭律席设立第五日 碑火未灭,礼鼓未响,一纸诗稿,却如风中灰烬,突起逆焰。 璎语族使者辞旸步入塔心礼堂,未通礼,未拜辞,先扬手呈诗: “吾诗不循唐格,然亦可为律。” 七族代表席一片哗然。 塔内礼官上前阻拦,被沈茉凌挥手制止。她接过诗稿,低头细读: 诗曰: 四声不循起止,八句无对无回。 古韵不在其表,意象碎如残碑。 然句句为心语,字字破唐雷。 吾不破礼,只求问天一语: 若非唐律,是否仍可名曰——诗? 沈茉凌未语,泠言已起身,持诗叩于石阶三次,朗声道: “诗律席未开明此例。 今启‘群律之争’,由众言裁。” — 一|礼堂激辩:诗之为律,谁可裁定? 李晟第一时间反对: “此诗无平仄无对仗,不成格律,怎称诗? 开此先例,塔制崩矣。” 镜拓回应: “格律源自语言特性,非全人类共通理。 君可守唐诗,不可封他人之诗。” 焰文族代表·赤炎冷笑: “火语不押平仄, 但灰中亦藏律动。 昔年你塔不准我焰语之诗,今又言‘无诗可入’, 可笑,可怜。” 星槿点头附和: “梦语曾奏十音,亦无一入塔。 唐律如墙,礼如锁,塔尚能容谁?” 泠言深吸一口气,轻道: “吾持唐律,不为封诗。 但诗若无礼,则乱; 若无心,则空。” 沈茉凌举手平声: “诸君之言皆可入议, 今启诗律公议堂,听诗者三十,评律者五, 以词议之,非以声断之。” 群律之争,于焉启幕。 — 二|诗律实辩 · 三族三诗对唐律 ? 第一场:焰文诗 vs 唐律 赤炎吟诗: 灰未冷,火犹跳, 烟绕魂,字入骨。 吾无对句,无偶章, 但愿魂起时,仍可诵吾名。 泠言评曰: “意浓神远,但节律散乱。 唐律不收,然可列‘异诗页’。” 沈茉凌增注:“礼未损,心尚全。” ? 第二场:璎语之律 · 辞旸再登台 辞旸朗诵: 词若断桥,无需归舟。 吾之义,吾之骨, 不在古制之右, 唯在吾口一开之刻。 镜拓注解: “结构解构皆存,律之定义应随文化演化而演变。” 李晟驳斥: “若无共律,谁可解汝诗? 塔岂为私言立?” 星槿插言: “若人不解吾诗, 或为吾不明, 或为人不愿听。” ? 第三场:唐律诗守阵 泠言吟出《归骨七律》: 骨落风前归旧律,词随夜雨洗新声。 一章未改唐朝格,千义皆收九域情。 谁言唐律拘千语?只恐人心不愿听。 若问诗魂归何处?碑前长夜尚通灯。 全堂寂静,碑心轻颤。 唐诗之美,不在其形,而在其心有余敬。 — 三|制度改动:诗律席重组 沈茉凌宣布《诗律新规》生效: 设五席制:唐律守典、群律调评、异诗观察、情义裁断、礼文确认; 建立“异诗之页”:未循唐律之诗,可入异页,不刻主碑; “入塔资格”须满足:情真、礼全、义正,形式可议。 碑面增刻: “非唐律不弃,非唐制不斥。” — 四|文明尊严:谁的语言被听见 塔后议堂,沈茉凌独与泠言长谈: “我曾以为立碑,是为定义谁能说; 如今才知,真正的诗, 是为了听见从未被听见的声音。” 泠言凝视主碑: “唐律若止步此处,必将腐朽。 但若能容万语而不改其心, 它才真正称得起——天下之主律。” 沈茉凌低语: “那么,就让这塔,成为容诗之塔, 不止唐声,亦容人心。” — 尾声|塔灯重燃,碑心自鸣 主碑最后铭文浮现: “吾持律非为御言, 唯愿万语皆归心。” 唐诗不败,诸律初鸣。 “词唐纪元”第二阶段,由此启幕。诗不再为律所限,礼成为新衡之尺。文明之间的尊重,从“诗能否被听懂”,走向“你是否愿为他人的诗,留一盏灯”。 —喜欢深渊集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深渊集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