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两个人匆匆而入,伏地跪拜,道:“臣等拜见陛下。\\\ 超速首发\\” 那两人站起来,白发苍苍的那名老者乃是蜀国宰相李昊,另一个中年人则是枢密院使王昭远,自蜀主沉浸于酒色以来,朝中军政之事,全赖这二人打理。 李昊上前一步,奏道:“启禀陛下,原本屯集在凤州蠢蠢欲动的周军,三天前沿嘉陵江南下了。” 李昊的表情不比蜀主好看多少,道:“统军之将乃是周国殿前司都指挥使赵匡胤,人马号称十万,不过据臣推算,最多有五万。” 蜀主一声低呼,或许,对南唐、大辽这些大国而言,五万周军构不成什么大的威胁,但对偏安一隅的蜀国来说,五万精锐的周军,实在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就在不久之前,蜀主听闻周军在一月之内接连灭了荆湖两国,而且又闻知周军正在往凤州一带集结,故而心中已有惧怕,只恐下一下目标便是他的蜀国。 但他知道,周军那五万士卒皆是百战之士,战力非同一般,蜀军虽众,大部却是未经战阵的乌合之师,如想抵挡周军的进攻,唯有依靠地利之险而已。 宰相李昊略有犹豫,道:“周国国势强大,军威浩荡,连大辽国都不是敌手,何况我们蜀国,如若与之接战,无疑于螳臂当车,以卵击石,若想保全蜀国三川,唯有一计” 李昊偷眼望了蜀主一眼,小心翼翼的说道:“向周国请降。” 不错,李昊分析得很对,强大的辽国铁骑都被周主击溃,幽州的城墙不知比成都城墙厚多少倍,却也照样被催垮,如今的周军,可谓天下无敌,无谓的抵抗,最终唯败而已。 归降啊!这可是多么耻辱的字眼,你是大周天子,我也是一国之君,凭什么要我向你请降?凭什么? 蜀主一番怒喝,却是将李昊吓得浑身哆嗦,唯唯应诺,不敢再多说半个字。 慨然之言,蜀主与李昊俱是一震。 那王昭远幼年孤苦,本来是给一个和尚当小厮,生得十分伶俐,后来由于偶然的机会,得到蜀主赏识,后一路高升,竟得枢密使之高位。 此时听闻周军入侵,那王昭远自以为正是建功之时,故而口出狂言。 他说得头头是道,极为轻巧,蜀主听着倒是欢欣鼓舞,他原本只想守土抗敌,击保住蜀国基业就不错了,听王昭远这么一说,竟还有夺天下之机,自是喜出望外。 王昭远伏地,慷慨言道:“臣必不负陛下重托,请陛下安坐成都,不日之内,臣当以捷报以慰陛下圣心。” 蜀主一笑,道:“夔州不要紧,有高彦俦在那里。” 蜀主听他这般分析,更加放心,遂道:“看来卿早已胸有成竹,如此,朕便高枕无忧了。那爱卿就速作准备,统兵出征,朕当在此静候卿之佳音。” 瞿塘迎逦尽,巫峡峥嵘起。 巫峡以幽深秀丽擅奇天下,峡长谷深,迂回曲折,两岸奇峰绵延一百八十余里,竟无一处断隔。 蜀军的巫山水寨,便处于巫峡入口之处,扼守险隘,又据上流,易守难攻,实为巴东第一险关。 旗首斗舰的甲板上,刘光义隔着女墙远望两侧险峰奇景,兴之所致,吟诗一首。 刘光义哈哈一笑,道:“光达,多年未见,你还是这么沉不住气,真不知道,武平的水军是怎么给你打败的!” 刘光义忽然一叹,道:“想当年你我同时从军,如今你已是侍卫司都虞侯,而且还建了节,而我却只是一个小小的龙捷右厢都指挥使,看来,你非但不是比多差,而是比我强得多啊。” 刘光义眼神忽然有所异样,看看四周军卒隔得甚远,遂低声说道:“光达,老实说,这几年你跟着李重进确实没少沾光,不过,眼下形势有变,你有没有想到,该是换棵树的时候了。” 刘光义道:“我说光达呀,现下的形势变化这么明显,难道你还看不出来吗?”前司与侍卫司争来争去的。” 韩通若有所悟,道:“你的意思是,陛下有意帮着殿前司,冷落咱们侍卫司?” 韩通眉头一皱,道:“我想不明白,陛下为什么要冷落李将军,随驾至今,李将军功勋显赫,并未犯下什么大过呀。” 韩通蓦地抬起着,盯着刘光义沉声说道:“光义,你说了这么多,究竟有何深意,你我不是外人,不妨直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