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页(1 / 1)

('蒙汉融合,以汉治汉。这才是王道一的目的!如若她一开始就道出这一句目的,那忽必烈显然会断定她是想挽救宋民,阻他横扫中原的大业。可是这话现在说出来,忽必烈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他会觉得,王道一的这条策略,是在为他、为蒙古考虑,是在为蒙古国日后能够长久的统治中原而献计献策。王道一时刻摸准了忽必烈的想法,她站在忽必烈的角度考虑问题,分析他的处境,判断他的立场,然后对症下药,务求斯人不言,言必有中。她这句话不出则已,一出便要正中忽必烈的下怀。再者,忽必烈并非普通的君王,他在战场上厮杀多年,又经历夺嫡之争,显见绝非三言两语就能说服之人。对付忽必烈,必须晓之以理,将利害关系、利益得失明明白白的摆在他面前,他才会信你的。所以,最高明的游说,绝不是咄咄逼人的将对方辩驳倒,而是要做出一副全心全意为对方着想的样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让对方不由自主的、潜移默化的信服自己,要让对方以为,你所说的一切,都是在替他着想,这样的游说,才能成功。为了这场对话,王、黄二人闭关研究了整整两年,煞费苦心,显然深谙此术。这场谈判外交,每一步都是经过她们反复推敲设计过的。就等忽必烈一步一步入瓮。想想也不足为奇,以王、黄二人之才智,普天之下,任何人被她二人花上两年之久这般精心算计一番,哪能有不入套的?王道一从头到尾只字不提宋民利益,实则步步为营,勉力争取。于是忽必烈听她所言后,也未觉有什么不对,反倒觉得这未尝不是一种新思路,沉思片刻,又问:“先生所谓蒙汉融合,具体该如何做?以汉治汉,又当何解?”王道一道:“大汗当知,从唐高宗李治只有四分之一的汉人血统这个例子便可知道,我们中原汉人历来是以文化差异,而不是民族差异来区分自身与外族的。中原汉人的民族意识更多来自文化,而不是来自政治。因此,若想让我中原百姓心悦诚服的接受大汗统御,那就请大汗放开胸怀,跳出所谓民族差异的小格局,成为能够统治多个民族的真正帝王。”忽必烈细细咀嚼她话中含义,若有所明。王道一继续道:“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内自虚而外树怨于别族,宋人怨愤,百姓罹难,求国无危,终不可得也。尽杀宋民,谁能得利?无非两败俱伤耳,此为‘蒙汉融合’之必要。宋蒙两国习俗不同,积年累世,不可轻易变更,蒙古族以游牧为业,而我中原却乃农耕沃土,中原百姓世代以农耕为主业,是以大汗统御中原,必得以汉人原先之习俗治下,方能惠利民生,保养万民,更能赢得中原百姓之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大汗想长久统御中原之愿,方可实现,此为‘以汉治汉’之必要。大王志在天下,当与天下大同,独私一家,非天子之道也。古有五帝三黄,皆以天下为公,非一己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而大汗也非蒙古一族一国之可汗,当为万民万族之‘天可汗’也!”王道一一通讲下来,字字铿锵,掷地有声,忽必烈简直听得入了神。这又是他以前从未听到过的一种声音,忽必烈常年征战四方,埋头军事,何曾有人对他说过这些帝王心术?整个漠北草原都知道,草原上最伟大的可汗是他的祖父成吉思汗,任何人都无法再超越他的丰功伟绩,他忽必烈自然也不能。可是现在,在王道一方才的言论中,他竟生发出一种超越所有先人的宏伟野心来。全天下的人,只有王道一,现在来明确地告诉他,他可以和以往的蒙古可汗不一样,甚至可以和古往今来所有的帝王都不一样。他忽必烈,作为第一个将要彻底入主中原、统御华夏的外族帝王,他是独一无二的,他要做到最好,他将是王上之王,万王之王,是涵盖了漠北和中原所有广袤土地之上的“天可汗”!忽必烈的心理已被王道一煽动的无限膨胀。王道一的话,让他第一次体验到,原来,帝王是可以这么做的。帝王的使命,可以如此崇高。比起这些来说,单纯的杀戮是多么的小家子气!他再回身看向那张绘制在鹿皮上的军事地图,按照他从前的观念,待占领了宋国,杀光那些不服的宋民,他便能完全占领这块土地了。可是他现在不再这么狭隘的想问题了,他受到王道一的启发和进言的影响,开始从一个伟大君王的角度,从更长远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首先,宋民是杀不完的,其次,他也不想杀这些宋国百姓了,因为,这些百姓,都即将会变成他的百姓啊!他为什么要杀自己的子民呢?就像王道一所说的,胸怀宽广,民族融合,才能使他和他的子孙能够长长久久的拥有这块土地,否则,他蒙古国,便会是第二个猃狁,第二个匈奴,早晚有一天会被排斥出去。这块土地的软化作用实在是太可怕了,想要不被排斥,就必须融合,必须接受汉文化。王道一默默观察忽必烈表情,见他凝目深思,知他已是从心底里接受了她的谏言,她方才言谈中故意在最后标榜抬高了一下忽必烈,为的就是进一步在情绪上激励他一下。 ', ' ')

最新小说: 器不压邪心压邪 无限:欢迎来到暗黑童话世界 盗墓:瞎瞎我呀被拿捏了呢! 神豪从天刀开始 迷雾中的真相:侦探手记 阴祸得狐 象棋少年! 拥有荒诞规则的我无视规则 绿茵之谁与争锋 当今球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