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听后,若有所思片刻,但还冷冷道:“成吉思汗的子孙才是不可战胜的!现在,本汗的十万铁骑已扎在你们国门之下,你们没有任何反攻的可能!在绝对战力面前,任何所谓的气节精神都是无用的,你们都得灰飞烟灭!”王道一察觉到他话里的愤怒和咆哮,但她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好,相反,忽必烈越是反应激烈,说明他越是在跟着王道一的思路走,于是她只不温不火的重复道:“是啊,在绝对战力面前,你们都得灰飞烟灭。”她把这句话又原样还了回去。忽必烈一时没反应过来,问道:“你说什么?”王道一面容一肃,上前一步言道:“在下不妨说的再明白一点。窃以为,大汗入主中原之日,便是蒙古帝国迅速衰颓之始,蒙古危矣,大汗仍不自知?!”忽必烈一惊,不由问:“为何!”王道一抬眼,眸光直直看向他,开始了她的滔滔不绝:“大汗请深思。现在,就如大汗所说,蒙古军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打败宋国,开疆拓土。可是,那之后呢?大汗攻下了中原,天下一统,皆大欢喜,然后,蒙古战士就可以下了战马,弃了弯刀,卸下铁甲,远离漠北的极苦天气,从此生活在这片气候温和舒适的土地上,住在华丽温暖的房屋中,享受这里四时的美景和秀丽的山河,再也无需像以前那般循着水草而奔波迁徙,再也无需日日在马背上安家…………如此,过不了几年,原本再骁勇善战的蒙古勇士也会被这片温和的土壤所软化,到得那时,汉民苦蒙久矣,只需振臂一呼便能万民响应,群起而攻蒙,将你们再尽数赶出这片土地。然而离开了这片土地,你们就能回到草原像以前一样重新活下去吗?不能!因为那时,蒙古军早已不再具有令人闻风丧胆的战力,你们回到草原,只会被其他草原民族撕成碎片,甚至直接走向亡国灭族的结局!大汗觉得在下这番言论是在危言耸听吗?大汗可以不信在下,但不能不信史实,自古而今,但凡侵略过中原的草原民族,从周朝时的猃狁,到秦汉时的匈奴,魏晋时的鲜卑,一直到隋唐时的突厥,这些个民族曾经都是草原上的一代雄主,但哪一个能真正在中原待得长久?哪一个不是从中原撤出后就迅速走向灭族的命运!大汗到现在都还看不清吗?”一席话过,忽必烈整个人都僵在座位上,久久不言。良久后,他方废然长叹,似是有些怅然若失之状。一直以来,他的人生都以杀戮和占有作为根本目的,他的祖父教导他:“去征服吧,去厮杀吧,成吉思汗的后裔是不可战胜的!”他学习汉学,也不过是为了能更快的打败这个国家,占领这片土地,实现他整个民族的野心。如今,他身居蒙古可汗之位,手下将领一个个对他惟命是从,人民都匍匐在他脚下,唯唯诺诺。他每日所言所行,全都是为了征战,从未有人质疑过他的决定,从未有人对他进言过战争之外的事情。但是今天,他遇见了王道一,他的耳朵听到了另一种声音,这是他从未听过的一种声音,一种让他的眼界被豁然打开来的声音,一种进入心中便生根发芽的声音。他仿佛从王道一的一席话中,听出一种名为“宿命”的东西。忽必烈看向王道一,又打量许久,方道:“那依道一先生所言,本汗该如何自处?难不成要撤兵中原,从此罢手?”王道一道:“大汗会罢手吗?”“不!绝不!”忽必烈两眼放光,说的很坚决。王道一自然知道他不会罢手,眼看宋国近在眼前,唾手可得,哪个有野心的帝王会罢手?哪怕知道王道一所说一切都是有道理的,忽必烈也绝不会罢手。这便是野心和欲望的魔力,它能使人为之疯狂,义无反顾,这种魔力在君王身上的作用尤甚。王道一没有立刻接话,她顿了一瞬,因为按照她的计划,接下来才是这场谈话的核心部分,她想了想,方道:“大汗是否还记得,在下方才说过,在下此次前来并不是来阻止大汗的,在下是来为大汗出谋划策的。”忽必烈道:“什么意思……”他说到一半,忽然顿住了,好像是意识到王道一话中的隐义,忽必烈有些惊奇的看向她,问道:“莫非道一先生有什么办法能叫我蒙古帝国……”他没有说下去,但他知道王道一懂他的意思。王道一笑笑,点头道:“只要方法的得当,万事万物都可变通。蒙古国若想稍微长久的统治中原土地,也不是不可能之事。”忽必烈现在确实已完全被王道一引领了思路,又惊又奇,问道:“先生何解?”王道一道:“大汗可还记得在下刚开始讲的那个故事?”王道一不急着把方法说出口,她就是要忽必烈一点一点自己领悟到这其中的关键。因为人总是更相信自己领悟到的东西。忽必烈听到这话,不由思索起来。且看他心运神游,面色数变,半晌后,方重新看向王道一,说道:“道一先生是想本汗以盛唐为先例?”王道一见他已然悟到了些什么,时机已到,便点点头,肯定了他心中的模糊构想,她终于要捅破那层窗户纸,也即为她此次前来最想传达的意思:“大汗若想成为中原的真正统御者,必要蒙汉融合,以汉治汉方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