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你是战无不胜、无所畏惧的大英雄,待得精力渐衰,年老力竭之时,想到“死”字,心中总也不禁有栗栗之感。人类有着对死亡怀有敬畏之心的天性。成吉思汗也不能免俗。时至今日,他清晰的意识到,自己也是个会老会死的凡人,不是蒙古草原上永世长存的天神,即使草原上的人民都将他视为他们的保护神,但他毕竟不是。明明是人,却想当神,这是所有帝王痛苦的来源。也许是王道一始终淡定无波的状态让他的心也受到了感染,他的心难得的平静下来了,并且难得的进行了一场关于生命的思考。他想了很久。良久良久,帐外人马声渐弱,成吉思汗回过神来,眼中已不见了方才的怒火,反而有些沧桑在里面,他向亲兵吩咐道:“送道一先生下去休息吧。”王道一直到走出帐外才松了一口气,她抬眼望去,便见不远处有一堆一堆的人围坐在一处吃午饭,烤羊肉的香气飘荡在草原上。她于千万人中一眼便注意到了一个身材魁梧,腰佩弯刀,身着皮衣的年轻的蒙古将军,那人正与士兵们围坐在一起,切吃着羊肉。他虽面容温和亲民,但身上那股威严之势却是很突出的。最起码在王道一看来是很突出的。王道一观察了半晌,不由轻声向旁边送他出来的亲兵问道:“敢问那人是谁?”说着微微指了指那人。亲兵笑道:“那便是大汗最宠爱的孙子,忽必烈将军呀。”王道一微微有些吃惊,但心下也了然了,暗想:“我道是谁有如此威势,原来是忽必烈,那个最终创立了元朝的开国帝王,元世祖忽必烈。”莎士比亚曾说过:“有人生而伟大,有人因奋斗而伟大,有人则被吹捧成伟大。”王道一远远的看着那人的身影,她能感觉得到,忽必烈便是生而伟大之人,伟大且危险,伟大且残忍。他和他的祖父成吉思汗一样,就是为了不朽而诞生的,他们的名字,将注定穿透千年,被后世所铭记,褒贬不一,功过参半。 她正想着,不远处的忽必烈忽然转头向这边看过来,目光正好落在她身上。忽必烈盯了她一眼,将手中的羊肉抛给身边的士兵,站起身来,然后,竟向着她走了过来。王道一向他作揖行礼,忽必烈单手横于胸前,也向他回礼,然后他笑道:“相必这位就是祖父请来的中原贵客吧?你们刚才聊了什么?”王道一有些惊讶,忽必烈竟然会说汉语!她默默想着:“一个蒙古王子,竟然去学汉学,所为何来?可见野心不小啊……”她只愣了一瞬,便实话实说道:“在下方才劝大汗少动兵戈。”忽必烈看着她的眼神闪过一丝意外,意外于王道一说了那样的话竟然还能全头全尾的活着出来。他随后笑道:“你不知道祖父不喜听这些吗?”王道一也笑道:“可大汗想听得在下又不会,只能说说这些了。”忽必烈哈哈大笑,道:“你们宋人有句古话,叫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就是说的你这种行为吧?”王道一依然笑道:“没想到将军还熟读《论语》。”忽必烈道:“哪里哪里,只是略通一二。还要请教先生,我方才说的对不对?”王道一看着他的眼睛,从这个青年的眼底看见了名为野心的东西。她静了片刻,道:“我们宋人还有一句古话,不知将军听过没有?”忽必烈问:“什么话?”王道一淡淡笑道:“‘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忽必烈一愣。王道一不再说话,合袖向忽必烈作揖行了一礼,转身而去。亲兵犹豫着看了忽必烈一眼,又看了看王道一离开的方向,不知道要不要跟上去。忽必烈若有所思的望着王道一离去的背影,眼中明明灭灭,半晌后,方道:“好生款待这位贵客。”说罢,也转身走了。亲兵得令,赶紧向王道一的方向追了过去。作者有话要说:在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在真正的历史上忽必烈这时候应该是还没出生的或者是年龄很小的状态,但是我为了后面的剧情需要把他写成了一个青年,所以特地来告诉大家一下,别被此文误导了。第123章 丐帮来援王道一回到营帐附近便被郭靖叫去了他的帐子,原来昨晚他挑灯夜读王道一给的那本《武穆遗书》,发现这书中诸凡定谋、审事、攻伐、守御、练卒、使将、布阵、野战,以及动静安危之势,用正出奇之道,无不详加阐述,郭靖如获至宝,大喜过望。但他自小在草原上长大,没读过什么书,字也认得不全,书中有好些地方都看不明白,因此待王道一从金帐回来后便着急着向她请教。王道一在少林寺那段时间里闲着无事便已将这书看的滚瓜烂熟,加之她以前在重阳宫后山先师的私阁里也看过不少诸如《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太公韬略》等兵书,于兵道有些心得,因此对于郭靖的问题当然不在话下。待解决了郭靖的问题,郭靖问她要不要出帐转一转。王道一寻思着,成吉思汗现下既然没有放她走的意思,那她当然是走不得了,于是便答应下来。两人走出帐子,王道一抬头看见一列大雁排成“人”字形展翅向南飞去,猛地想到:“对了!蓉儿喜欢漠北的雕儿,何不趁现在就去给她捉一对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