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编制钱粮养活这么多的官吏,自然要他们办事,办实事。
境内子民的文化普及这一点,即,秦国的以吏为师之制,谷璞格外看重。他不是这个时代的贵族,不会把学问,束之高阁。
因为无人可用,所以着急文化普及。
可惜,前身的父亲,也没多少藏书,前身的学识,颇为有限。
目前,他治下军政官吏学习的书籍,只有《商君书》、《管子》、《法经》、《慎子》、《诗》、《国语》六部。
前四部,是因为大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法学昌盛,国内法家书籍流传盛广,法家书籍,又以这四部最富盛名;所以,谷璞教授给了治下军民。
别介,《韩非子》有没有现世还两说。
主要是谷璞没看过,也没有收藏此书。
《诗》,即《诗经》;拿出它,只是谷璞为了增加治下军民的识字数量。
《国语》,别称《春秋外传》、《左氏外传》;是华夏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记载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等诸侯国的部分历史事件和传说,以及各国贵族之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
前身父亲时常称赞,因此,不太了解古人和古文的谷璞,把它也拿了出来,教给治下军民。
竹纸诞生半旬,谷璞依旧遵循竹简从右往左、从上往下的书写方式,默写了一本《春秋左传》,线订收藏。
由此,线装书开始在永固县内的军官与各级官吏间兴起。
自个钱买纸,抄写书籍。
竹纸诞生不久,竹坊就被各级官吏改称为了‘纸坊’。
坊内的纸,工作用途,由上级下发,免费用;自己用的得钱买。
不然偌大一个纸坊,里面的工人和各项费,怎么来?
哪怕是县府和军中用纸,纸坊也拿了钱。
为的就是防止军政官员养成白拿白用的习惯,需求不断增大再收钱时,收不来钱。
尤其是辖区扩展,军民数量的增加,致使各项费飞跃式增长。
各坊精确的收支出纳,显得尤其重要。
毕竟,谷璞治下的收入来源,只靠一个盐坊和商税撑着。
铁坊是专制各类军器,不赚一分钱,还耗费无数。
再往纸坊无限制垫钱,收入的那点钱,哪能撑得住。
庞大的耗资,让谷璞萌生了数十次向天下各地贩卖纸张的冲动。
终究还是受限于自身底蕴不足而暂时搁置。
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顺其自然,也是一种选择。
对于竹纸,谷璞就抱着一个顺其自然的看法。
……
晌午时分。
勋赶时间来了趟永固城,汇报详细战况和缴获等事宜,“都尉,今日清晨,禁、翊、武三营继续追击,不过一个时辰,已据有西戎氐羌数十里之地。”
“三营后续又跟在月氏大军深入不少,三营托我尽快转告都尉,请都尉尽快加派兵力。”
谷璞点头道:“我给三营分别加派了三百人,辰时便已出城,后面还会根据情况,再行加派。”
“此战,我军最大的缴获,是战马和粮草,完好无损的战马有六千三百多匹,伤马……”勋继续汇报。
两人就勋营伤亡、兵力补充、驻扎地点等等,聊了小半个时辰。
勋离开前,墨鸦带着三名身着飞鱼服的什长,进入正堂,说道:“将军,属下暂时只挑了三十人,准备一边训练一边补充,以便应对平日各营间的军令传递。”
“好。”谷璞甩手掌柜似的说道:“卫队我交由你指挥训练,你自己掌握就行。”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