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永纲没有想到董良一上来会跟他说船厂区的教育问题。 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船厂区的规划和产能的扩张上了。 确实没有对教育做过什么规划。 好在董良也只是点到为止。 董良也知道,现在去深究教育的问题为时尚早,华族首先要完成统一。 然后才能对整个华族的教育进行规划。 只是有些路只有在一开始的时候才好规划。 等到时间长了,走到半路了,再想去矫正就难了。 穿过宽敞的码头区就是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 这里本来是一个贫民区,被英国给炸没了。 工业区就是在这个贫民区的废墟上建造起来的。 因此这里看不到任何旧建筑的痕迹。 所有的一切都是重新规划,重新建造的。 庞嘉嗣跟在商务代表的队伍里。 他现在在华族的商界也算是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 但是庞嘉嗣非常低调,因为他是董良的人。 他缩在了人群的后方。 不过他的位置可以看到整支队伍。 元首一直在与那个船厂的负责人聊天,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他们聊的什么内容,后面的人根本就听不到。 今天这个商务参观团是商部组织的,有国属企业的负责人,还有各地有名的大商人。 总之,其中每一个人基本上都管理着上干万华元的资产。 元首召集这些人绝对是想要下一盘大棋。 至于元首究竟想要如何落子,那就不是自己这个棋子可以知道的了。 很快,一行人就走出了码头区来到了马路边。 这里有一处路边车站。 庞嘉嗣来过船厂区。 他知道这里是有轨马车的车站。 华族流行一种长款的有轨马车,一共有六个轮子,由四匹马拖拽。 上面一次可以乘坐二十几人。 不过这一次,路边却只停着几个像是长盒子一般的车厢。 马呢?难道马夫还没有牵过来?不应该啊,这可是接待元首。 难道还能让元首来等拉车的马儿吗? “诸位,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我们船厂区最新研制的有轨电车。 这种车子依靠电力驱动。 大家看到他头顶的辫子了吗?电力从那里传输到车子上,然后通过电机驱动车子前进。 现在我带大家乘坐电车参观工业区。” 董良率先登了上去。 这台车子采用了钢铁底盘。 不过上面车体大部分都是采用木质结构。 华族现在钢铁产量依然无法满足需求。 但是木材却非常廉价。 大部分的木材都是从南洋岛屿上的原始森林中采伐的。 而这台车上用的明显是比较坚固的柚木。 座椅用是木制的,但是加装了软垫,左右各有两列,中间是走道。 前排靠左的位置是驾驶员的位置,不过这台车子上并没有方向盘,只有电源开关以及刹车。 董良在最前排坐了下来,就在驾驶员的后方。 这个位置可以看到驾驶员如何操作。 驾驶位上坐着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男子穿着修身的短装,上衣下裤,头上带着一顶黑色的单檐帽。 后面的人一个个跟着上来。 傅善祥坐在了董良的边上。 这台电车一共能够乘坐四十几个人,因此还有一部分人要坐第二、第三辆车子。 善祥知道元首一直非常重视电力的运用。 也大概知道电是一种什么东西。 “元首,以前人们都觉得电乃是神力,雷公电母,雷公打雷、电母制造闪电。 现在我们知道那是一种物理现象。 但是此时我却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咱们是在驱动神力。 按照您的说法,以后人也能够在天上翱翔,也能够潜入海底,那么传说中神明才能够做的事情,咱们就全都会做了。” “神明如果真的存在的话,那么也不过只是比我们更加先进的文明,他们能够做到的事情,我们通过不断的发展也必然能够做到。” 董良从来不否定有神明的存在。 承认神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那么就不是什么唯心主义,也不是什么怪力乱神。 只能说他们是与人类一样的社会文明,只不过更加的先进而已。 “元首,神明如果真的只是更加先进的文明,那么我们为什么看不到他们。 他们既然那么厉害,为何不见他们来欺负我们?” 傅善祥这是有点被害妄想症了。 董良却不这么认为。 明明如果相差较小还会出现欺负的情况。 比如西洋人发展出了工业文明之后满世界去殖民,掠夺那些比他们落后的文明。 但是那些生活在雨林深处的原始部落,他们却没有去掠夺。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到这些地方的成本与他们能够掠夺到的东西不成比例。 于是董良说道:“因为他们觉得不值得,你走路的时候会在意路边草丛中的蚂蚁吗?” “好吧。”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傅善祥做出了一个苦笑无奈的表情。 后面的那些人已经坐好。 伴随着一阵悠扬的铃铛声音,电车终于启动了。 这车子启动的时候让人感到一股明显的推力。 因为电机是在通电的瞬间发力。 跑起来之后,这电车的速度也就跟一个正常人小跑的速度差不多。 还不如马车快。 唯一的好处就是噪音小,动起来之后就比较平稳。 只有碰到了铁轨的连接处才会有一下轻微的颠簸。 这个时候莫永纲站在了电车的车头位置,像一个导游一般给众人介绍道:“诸位,我们现在乘坐的电车,由两台电机驱动,动力可以达到十马力。 采用的是直流供电。 电是由我们船厂区的发电厂发的。 只要电通到哪里,铁轨铺到哪里,这电车就能走到哪里。 这个电车干净、安静,非常适合在城市内部运营。 以后要是在城池内部短距离出行就可以乘坐电车。 我觉得它非常有发展前景,以后电机的功率提高了,兴许可以替代蒸汽机车。” 有人觉得这样的车子真是神奇,拖着一根辫子就能跑起来,还不像蒸汽机车那样冒黑烟。 也有人觉得这东西似乎没有什么力,速度也太慢了,还不如用马拉呢。 任何新东西的出现都会受到质疑。 这是无法避免的。 “好了,咱们的第一站到了——马尾电机厂。” 电机是电力转化为动力的纽带。 在电力运用方面是最重要的东西。 吱嘎一声,电车开进了电机厂然后才停了下来。 这里就是这辆电车的娘家。 因此铁轨直接通到电车的生产车间。 不过它没有开进车间,而是在院子里面停了下来。 众人下车聚到了一起,他们都在等董良和莫永纲向那里走。 只见两人穿过了装配车间,来到了一间巨大的厂房内。 厂房的大门口还有十名守卫。 这些士兵可不是因为元首过来才临时过来守卫的。 他们原本就是这里的守卫。 因为这间巨大的车间是电力实验室。 众人走了进去,顿时感到眼前一亮。 墙壁上的灯非常古怪,用透明的玻璃罩罩起来。 但是却没有留出风口。 这是…… “大家看到墙壁上的这些灯就是电灯。 通电之后,玻璃罩里面的灯丝就会被瞬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因此散发出光芒。” 莫永纲非常熟悉现在的场景,他总是在合适的时候给出解释。 “老莫,咱们这灯,现在可以用多久?” 电灯的技术含量其实不高。 爱迪生失败了那么多次,是因为他不知道合适的材料。 但是董良是知道的,因此华族制造电灯泡少走了很多弯路。 “回元首,已经可以使用两百个时辰,距离我们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董良点了点头,除了灯丝的材料问题,玻璃罩的气密性也非常重要。 如何将玻璃罩中的空气尽可能的抽干净,确实是一个难题。 两百时辰,其实已经勉强可以用了。 “先在你们工厂区试用吧,你们自己造的东西自己用,有什么问题也好及时发现。” 这项发明一直都没有批准使用,莫永纲心里很着急。 现在元首终于开口了,莫永纲也松了一口气。 就在这时,一个浓眉大眼的中年男子出现在董良的视线中。 “元首,这位是徐寿徐先生。” 莫永纲赶紧介绍道。 “徐先生是我们电力实验室的骨干研究员,理论基础很好,动手能力也非常强。” “徐寿,可是徐雪村?” 董良惊讶地问道。 这个时候那个浓眉大眼的中年男子也是一脸惊讶地拱手道:“徐寿参见元首,在下确实字雪村,乃是江苏无锡北乡人。 元首如何知道在下?” 董良自然是认识这位近代鲁班。 “你可是有一个朋友叫华蘅芳?他也在这里吗?” 董良问道。 “回元首,华老弟在学堂任教。” 徐寿心中惊讶,但是面上还是不紧不慢地回答道。 他少年时期家贫,长辈希望他读书科举。 但是读八股文显然不能解决他家中贫困的现状,只会越读越穷。 后来徐寿一边做些生意,一边攻读经世致用之学。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很多洋人涌入了上海。 徐寿在向上海贩米的过程中接触到了一些洋人翻译过来的科技书籍,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些。 他原本动手能力就很强。 无锡不仅仅是鱼米之乡,手工业也非常发达。 当地有很多能工巧匠,徐寿喜欢观察人家修理器械,很快自己就能独立修理很多东西,以至于远近闻名。 接触了洋人的科技书籍之后,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启发。 原本会做但是讲不出道理的东西,现在可以用一些概念解释出来了。 他有一个朋友叫华蘅芳,比他小十五岁,两人经常在一起探讨学问。 华蘅芳擅长理论,尤其擅长数学,对徐寿的帮助很大。 徐寿觉得学习科学必须要注意将理论跟实践相结合。 两人后来结伴前往上海学习科学知识。 正是在这里,两人决定加入华族。 .喜欢怒海覆清1852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怒海覆清1852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