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良这话一出,张洪亮瞬间就明白了。 元首不喜欢跟这种贪婪的无赖扯皮。 对于这样的小国,你光靠嘴巴去提醒、警告,它不会买账,只会助长它的气焰。 华族从来不会惯着这样的人。 董良上次跟暹罗的小乘教代表会面的时候,就给他们画了一个扩张的方向。 他们对南洋诸岛比较熟悉,干脆让小乘教向南洋诸岛扩张。 那么多苏丹国,听名字就知道他们的宗教信仰了。 董良准备将这些不受控制的宗教给挤出去,换上自己可控的。 这一招还是学习满清的,满清就是通过黄教将草原给彻底征服的。 草原上的每个家庭都要出一个汉子去出家。 这些人不结婚生子,最后导致草原人口逐渐变少。 另外,宗教信仰也让彪悍的草原汉子变成了温顺的绵羊。 他们忍受今生的苦难来给自己的前世赎罪,换取来世的幸福。 这些事情小乘教也能做到。 董良上次离开暹罗之后,就已经有寺庙开始阻止僧人到兰芳去了。 他们会以兰芳为大本营,向周围的岛屿扩张传教。 当然了,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冲突的。 不过到时候这些传教的僧人会获得华族的户籍。 一旦他们出了事情,华族就有理由去处理对方。 这跟西方传教士所使用的办法是一致的。 游船顺流而下,很快就来到船厂区的码头。 这是船厂区工人上下班专门使用的客运码头。 船厂这里有一些人是住在福州城的,每天上下班都有船只接送,就是走的这个码头。 除了这里,船厂区还有多处专用码头。 有专门运送煤炭和矿石的码头,有专门运送散货的码头,还有专门的军用码头…… 这里甚至还要建造一座专门输送石油的管道码头。 这一次视察与以往不同。 以前董良都是悄悄的过来。 这次却是兴师动众。 不仅仅跟了很多的商人,还有一些报社的记者跟在后面拍照。 莫永纲早在几天前就知道元首要过来。 他通知船厂区各个工厂进行了大扫除。 底下的工厂都自觉地将一些刺头送出去出差。 安排政治素养最好的基层骨干到岗到位。 元首的船队才刚刚出发,莫永纲就已经带着一大票人在客运码头等待。 码头上专门用鲜花做了装饰,还在两边打出了巨大的标语。 “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 “埋头苦干,永争先锋……” 提前一天晚上,兰霆就带人到船厂安排安全工作了。 一部分禁卫军换上了便衣混在了欢迎的工人队伍中。 明面上,也有一些护卫军在关键的位置站岗。 董良刚刚走下船,莫永纲就一路小跑上前行礼。 董良握住了莫永纲的手,亲切地说道:“老莫,你辛苦了,白手起家,将船厂区发展到这样的规模,真是不容易啊。” 莫永纲连忙谦虚地说道:“没有元首您的支持就没有马尾的今天。” 船厂区的全名现在叫马尾工业区。 是华族目前排名第一的工业园区。 “走吧,今天我不是主角,你招待好后面那些商人,他们才是金主。 马尾要想继续飞跃,更上一层楼,就要靠他们了。” 董良微笑着跟莫永纲说道。 为船厂区注入新的资金才是董良这次的主要目的。 现在推翻满清在即,华族手中的资金要用在刀刃上,暂时是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到马尾,扩大这里的规模。 那么就只能通过经济手段,让马尾这棵梧桐树自己去招引金凤凰。 而这些商人就是金凤凰。 “懂,我懂。” 莫永纲也嘿嘿笑道。 他是马尾区的管理者,也是搞技术出身的。 不过莫永纲的技术是越来越差,但是管理能力越来越强了。 董良觉得他现在跟那些文官差不多,都已经学会揣摩人心了。 “真的懂了?” 董良还不忘调侃一下。 “真的懂了。” 莫永纲郑重地说道。 完了两人向前走去。 一名穿着校服的蒙学学生,给董良献上了鲜花。 这些孩子都是马尾船厂区学校的。 这里生活着将近二十万工人。 加上他们的家属,已经赶上此时大型城市的规模。 不过船厂区与别的城市不同,这里没有城墙。 生活区与工厂区之间隔着马路,整个工业区沿着江边延伸,形成了一个狭长的形状。 在这个狭长的城市中,马路南边靠近江边就是工厂区。 马路北侧则是生活区。 大部分工厂都有自己的职工小区。 房子也是工厂建造的,然后分给工人们居住。 甚至有的大工厂还建造了自己的学校,解决工人子弟读书的问题。 这里的工人很多都是山里走出来的,他们以前的生活跟现在根本就没得比。 以前靠天吃饭,关键是福建这里人多地少,佃户交的租子比例太高。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少有能够靠着土地吃饱的农民。 但是现在他们在工厂做工,不仅仅自己能够吃饱饭了,家人的生活也安定下来。 甚至连孩子的未来都被规划好,他们只要好好学习也能够出人头地。 哪怕不是读书的料,读个技校以后也能够进工厂上班。 工厂就是他们的家,每个人都是工厂的主人翁。 尤其是在那些国属工厂中,工人可以选出代表参与到工厂的管理和决策中去,维护工人的权益。 因此,每一名船厂区的工人都对这里有着浓厚的归属感。 “孩子,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 董良接过这个胖乎乎的小男孩送上来的花束,然后亲切地问道。 小男孩名叫孙杰是蒸汽机厂第二装配车间车间主任孙德成家的孩子。 孙杰家的条件在船厂区算是不错的了,不过他很少看到自己的父亲。 印象中,父亲孙德成总是早出晚归。 不过这孩子懂事,刚刚十岁,生活已经能够自理,学习成绩也好。 刚才元首下船的时候,他一眼就认出来了。 他们的黑板上面就有元首帅气的照片。 蒙学的教科书上有一篇课文就是讲元首如何带着四百勇士在运奴船上起义,夺取洋船,开创华族的壮举。 所以,元首的形象烙印在每一个孩子的脑海中。 小男孩都有一个英雄梦。 他们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够像元首一般勇敢。 而他们对洋人的观感一般都不好。 以至于船厂区的那些洋人工程师经常会被小孩子丢石子。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学堂里面不得不做专门的教育。 “报告元首,我叫孙杰,今年十岁了。” 孙杰虽然有些紧张,还是朗声回道。 “不错,长得很壮实,平时不仅仅要好好学习,还要注意锻炼身体……” 董良拍了一下孙杰的肩膀说道。 “是,元首。” 孙杰兴奋极了,元首竟然表扬自己了。 他身后的孩子们都投来羡慕的目光。 董良向后退了一步,与这些孩子们挥手。 国家是由国土和人结合而成的,每一个人都是国家的细胞,而国土和资源就是人体的血液和养分。 不同的人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是手脚,有的是器官,有的是大脑。 每一个部分都必不可少,还要能够及时地更新换代。 要是某一天身体的一个部分没有新的细胞更换了。 或者是新的细胞少于衰老的细胞,那么说明这个人在老去。 国家也是这样。 走过孩子的欢迎方阵,就是工人代表方阵。 董良看着这些孩子,再看看这些工人,心中想着确是厂区未来的发展。 这是一个带有五六十年代国有工厂色彩的大工业区。 如何让这里充满活力才是最重要的。 他今天带来了不少地方上的财团,必须要允许私人经济进入工厂区。 国属工厂是基础栋梁。 私人工厂是填充物。 让这些私人工厂将国属工厂的活力给带动起来。 再看看这些孩子,就是这些工厂的新细胞。 “老莫,马尾现在有多少所技校?” 与欢迎的人群打过招呼之后,一行人向马路边的车站走去。 董良一边走一边问莫永纲道。 教育必须要进行适当的分流。 但是你不能让技校毕业的孩子与大学堂毕业的孩子差距太大。 这样的话技术教育以后就会越来越差,不仅仅招不到好的生源。 就连任教的师傅都会越来越懈怠。 “已经有八所技校。 其中有四所是工厂开办的,师资力量都是工厂来出。 我觉得这种厂办学校不错,培养出来的学生要自己消化,他们在教的时候也会用心。” 技校如果包分配,就不一样了。 后世一些包分配的大专录取分数线都会比本科还高。 所以一个学校的好坏,关键还是看学生的出路如何。 董良点头道:“技校和大学堂同样重要,只是一个注重实践,一个注重理论,但是也不能分得那么清楚。 技校的师生也要懂一些理论,大学堂的师生同样要懂操作。” 董良一直非常重视教育。 他早就开始思考如何建立一个健康的教育体系。 健康的教育体系就要多元化。 不能大家都向大学堂去挤,都想去做官,做科学家、做医生、做老师。 那么谁去做工人。 如果整个社会都觉得打螺丝的低人一等。 那么这个行业肯定会越来越没落。 就连做这一行的人也不会想着如何将其做好。 因为他们心里会想:反正我干的事情是低端的,为什么还要花心思去想着做好呢。 .喜欢怒海覆清1852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怒海覆清1852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