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大明商贾(四) 这里是一处山势并不算高,但是植被却很茂密的山峦,原本这里没有什么名称,生活在周边的土人更是没有什么地理的概念。 南岭山周边大多都是林地,不算陡峭的山势中,生活着不少土人部落。这些土人都是难以驯服的生番,就连之前的西班牙人也只是不断的驱逐而已,招募的土人军队也是从邻近马尼拉城的土人各部招募,对于这边的土人自然也是主动远离的。 六十个日本护卫分为十队,开始在营地内外各处警戒、巡逻,李喜乐还招呼三个伙计、几个勘探工匠在营地周围设置了一些陷阱,以防止土人可能的夜袭。 黄昏时分,李喜乐站在营地里面,朝着南面的山峦心中暗暗想着,脸上写满了憧憬。 不过那些日本护卫却非常的尽心尽责,此时已经分成了三个班次,准备整夜警戒值守。 “不对,太安静了!” 就在这时,营地四周的黑夜里飞出来数不清的梭镖、吹箭,甚至是许多的石块和木棒。 就在这时,营地四周开始冲出来数不清的土人,那些土人一个个的都是赤裸上身,脸上和身上用不知名的白色颜料涂抹成各种诡异的图案和线条,手中拿着用木杆做成的长枪,甚至直接拿着一块锋利的石头,就这样咋咋呼呼的冲了过来。 此时李喜乐紧张到了极点,这是李喜乐第一次直面这种生死战斗,在大战气氛的烘托下,李喜乐也手忙脚乱的开始填装火铳,而此时那六十个日本护卫已经组成了一个环形阵型,开始向四周开火齐射了。 李喜乐和三个伙计、几个勘探工匠的手中都有火铳,此时几人也填装完毕,随即便朝着外面射击,不过几人都没有什么准头,只有李喜乐和其中一个伙计的火铳各自打中了一个土人,其余几人全都打空了。 这时日本护卫们的第二次齐射响起,已经冲到营地边缘地带的土人瞬间倒下了至少四十多人。 “杀!” 至于三个伙计和几个勘探工匠、两个向导,则只能是自求多福了,在如此混乱的局面下,这些日本护卫也只能优先保护李喜乐而已。 可是四周依然有大量的土人冲出来,很快就凭借人数优势给日本护卫造成了伤亡,段段时间便有七、八个日本护卫惨叫倒下,凄厉的声音牵动着李喜乐的神经。 李喜乐举起火铳对准不远处的一个土人扣动扳机,轰的一声那个土人应声而倒,随后李喜乐就招呼靠过来伙计、工匠们也如法炮制,专门站在远处射杀混战中的土人。 日本护卫纷纷围绕李喜乐等人作战,拼命保护众人,而李喜乐等人则从最初的手忙脚乱,慢慢的变得熟练起来,在人群之中放冷枪,为那些日本护卫减轻压力。 此时李喜乐环视四周,只见营地内外到处都是血淋淋的尸体,大部分都是以各种姿势倒下的土人,还有二十几个日本护卫也倒在了血泊之中。 此番李喜乐在生死线上走了一回,虽然那些土人已经逃得不见了踪影,但是李喜乐的心脏依旧通通跳着,冷汗已经湿透了衣衫,就连端着火铳的双手都因为紧张而无法放下来,好一会儿才放松下来,直接跌坐在地上。 日本护卫的首领走过来询问了一下,见李喜乐并没有受伤,这才松了一口气。要是让李喜乐在自己手中死伤,那自己和一众日本护卫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是!” 一个伙计也脸色惨白的走过来询问着。 “可是咱们人手不足啊,这些土人的人数太多了,光靠这几十个日本护卫不够啊。” “那要招募多少人?” “三、三百?” 至于那些至少两百多土人尸体,李喜乐等人则根本没有去收拾,任凭那些土人尸体曝尸荒野,自有山中野兽过来“收拾”。 随后李喜乐便写了一封书信,当天就交给马尼拉城内的急递,送往了日本国江户城,委托江户城的游击将军范浩然帮忙,再给自己招募三百日本护卫,尽快送到吕宋都护府马尼拉城。 忙完这些之后,李喜乐还给自己的父亲老李 在信中,李喜乐还憧憬着将来自己在吕宋这边站稳脚跟,置办了一些产业之后,便可以将老李接过来生活,见识一下南洋风情,想象着自家人在吕宋的海外生活。 随后李喜乐便想起了前往岭北都护府参战的高岛津,现在岭北战事已经结束,俄国战败,被迫与大明帝国签订了停战条约,据说在岭北都护府参战的朝鲜国、日本国仆从军都已经向南调动,准备前往缅甸战场参战了。 一个半月之后,三百七十多个日本护卫抵达了马尼拉城以北的港口,李喜乐提前收到书信在这里等候。 此后,李喜乐经过一系列的周折,与南面山区的土人部落先后发生了十几次激战,甚至最惨烈的一次,李喜乐率领的日本护卫死伤过半,不得不再次从日本国招募护卫赶来支援。 番外篇:归化之途(一) 高岛津正悠闲的躺在地上,身边是统一哨的日本国仆从军士兵,众人正在木河卫城以北的临时营地待命。 强大的俄国都被大明帝国击败,这就更加坚定了高岛津要归化华夏的决心。 “不知道我的功勋值够不够用,如果不够的话,这次复员的机会就要放弃,还要跟着大军继续南下了。” 高岛津自然也收到了消息,并且大明朝廷为了表彰这些仆从军的贡献,在即便南方战场需要大量兵力支援的前提下,依然给了朝鲜国仆从军、日本国仆从军一定的复员名额,根据这些仆从军士兵的战功多寡来排队申请。 要是得到的功勋值还不够,高岛津就只能咬着牙继续参战,这对于见识过“现代化战争”的高岛津来说,还是比较残酷的事情。 一声叹息之后,高岛津站了起来,此时上官百户已经大步走来,正一路招呼麾下众人过去听令。 “大家都听好了,大明朝廷已经将我等的军功换算成了功勋值,接下来我便开始宣读有功人员的功勋值数额,大家都听好了……” “……高岛津:功勋值一千三百五十二,已达到归化数值,两个月之后便可根据归化条例,正式向大明帝国申请归化身份!” 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高岛津得到了归化大明帝国的条件,算是逆天改命了,从今以后自己再也不是日本人,而是大明帝国的归化百姓。 但是此时高岛津已经是高于绝大多数日本人的身份了,有了归化身份,高岛津便可以在大明帝国各地畅通无阻,只需要每三个月向当地的大明府衙报备一下而已。 数天之后,高岛津正式向上级提出了复员申请,在半个月后得到了批准,于是高岛津并没有随军南下前往此时战火纷飞的南洋各地,而是带上这几个月积攒下来的钱财,从木河卫出发,前往了朝鲜国的国都汉城。 高岛津如今一身贴里在身,说起话来也是字正腔圆的大明官话,就连发型也改成了束发,已经竭尽全力将一切与日本有关的痕迹,从自身上剔除掉了。 此时在街上,凡是见到高岛津的朝鲜人,都要恭恭敬敬冯道让到一旁,然后鞠躬向高岛津行礼,这种礼遇让高岛津心中直呼过瘾,脸上也竭尽全力绷着,以免得意忘形让别人看出端倪来。 俗话说衣锦还乡,此时高岛津在日本人之中也算是成就巨大了,于是权衡再三之后,高岛津便决定南下前往全罗道,从那边返回日本国,先返回江户城去看一看自己的恩人李喜乐。 打定主意之后,高岛津便从汉城动身,一路南下来到全罗道的全州城,在这里稍作休整,便前往港口出海,终于在十三天之后抵达了江户城。 听到这个消息,高岛津虽然有些失落,不过也能理解,在留下一封书信之后,便开始处理自己的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