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这几张桌子的旁边,则是数个告示牌,上面密密麻麻的写着许多的物资,每一样物资的后面则是相应的数字。 “我李喜乐虽然是一介商贾,但却也不敢忘却国忧,时值国朝与英夷在缅甸大战,我等虽然不能上阵杀敌,但是却可以捐钱捐物,用我们手中的钱粮支援国朝!” “我李喜乐不才,自告奋勇将诸位捐献的钱粮物资捐献给朝廷。诸位各自捐献了什么,又捐献了多少,我李喜乐都会一一记录在账本之中,一并向朝廷进献!” 说完,这名福州海商便高声说道:“我常年走福建-日本国这条海路,我能采购到一定数量的硫磺,所以此番我捐献硫磺五百斤、木炭一千三百斤,另外我再捐献九百银币充作军饷!” “严爷豪气!” 随后又一名商贾大声说道:“我有几家工坊,可以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加班加点生产棉纱,为前线受伤将士疗伤之用。李大掌柜给我十七天的时间,我动员手下的工坊,为前线捐献棉纱两千斤,另外再捐献粮食八千斤!” 又一名商贾大声说道:“我是开酒坊的,我捐献一万两千斤高度烧锅酒!” “我是畜牧商,我捐献马匹一百二十匹、骆驼五十匹!” 一时间福顺楼的大堂内此起彼伏的声音响起,李喜乐手下的伙计笔下生风的记录着,将众人的捐献一一记录下来。 随后这些商贾一一与李喜乐签订了契约,各自称诺期限将捐献的物资运送到福州城外的港口仓库内,届时由李喜乐出面与东南都督府接洽。 “来,为了国朝,请诸位与我一同举杯,咱们一同预祝国朝大军旗开得胜!” 众人纷纷举杯,高声喊道:“为国朝贺!为前线将士贺!” 此时的东南都督郑成功已经回到了福州城,在收复台湾岛之后,郑成功的官职虽然没有升迁,但是郑成功的爵位从琅琊郡公升迁为琅琊国公,并且册封武散阶为从一品荣禄大夫、武勋册封为从一品柱国,可谓是显赫非常了。 但是郑成功却并没有什么架子,得知了众人的来意之后,便大笑着招呼众人入座,根本没有身为都督的架子,而是与众人聊了起来,询问了众人经商的趣事,并且询问众人有没有什么困难。 随后郑成功见到了这份捐献的物资清单,以及捐献物资的商贾名单,感慨的说道:“有诸位义士在,何愁英夷不败!” 李喜乐代表众人说道:“我等只是做了大明子民应该做的而已,不敢奢求朝廷嘉奖,只是希望朝廷天兵大胜,希望海清河晏、天下太平,我大明恩威广播四海,我炎汉龙威遍布四方!” 郑成功看着款款而谈的李喜乐,赞许的说道:“说得好,本督早年也曾涉猎过商贾之道,李掌柜有如此才干,当真是少见,也很是难得。” 随后郑成功拿出了一枚印章,说道:“这是我的私人印章,今日我送给你。今后你李掌柜本人,或者是后人、家人,只要是有需要,都可以拿着这枚印章到都督府来,或者是到京城找我父亲-当今的海军部尚书,都可以在不违反大明律的基础上,得到帮助!” 次日,郑成功在李喜乐等人的陪同下视察了福州城外港口的仓库,见到堆积如山的各种物资,郑成功很是满意,当场向众人出示了自己写给朝廷的奏章:“本督已经将诸位的义举写成奏章,今日便派人送往京城,朝廷的嘉奖很快就会下来!” 番外篇:大明商贾(三) 李喜乐的船队抵达了马尼拉城以北的港口,此时的马尼拉城已经非常繁盛,是大明本土以南最繁盛的城市,南来北往的船队,各国的商贾,大多都会在这里停留交汇。 一路上李喜乐饶有兴致的看着沿途的景象,哪里都是那么的新奇,特别是还能在路上看到不少的昆仑奴。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那些昆仑奴开始明里暗里的在吕宋各地扩散出去,一些已经定居在吕宋的大明商贾也喜欢购买这些昆仑奴。 并且大明商贾秉承着华夏对牲畜特有的“技能”,对购买回来的昆仑奴普遍都要进行阉割,这就很大程度减弱了昆仑奴的攻击性。仑奴全都非常温顺,与自己手中动辄暴乱的昆仑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由得称赞大明帝国训练手段之高超。 于是李喜乐快步走过去查看,只见这处空地还能够看出原本建筑的残存废墟,于是便来到旁边的一处摊位询问起来。 一个皮肤有些黝黑,但是汉话说得很流利的摊贩恭敬的说道:“这位上国大爷对这块地方感兴趣?这里原本是西班牙人占据时期的教堂,当初在天朝大军打下马尼拉城的时候,教堂内的一些西班牙传教士便纵火焚烧了这里,整座教堂就残存这些废墟了。” 那摊贩说道:“谁敢啊?当初那教堂被烧毁的时候,一连烧死了十几个传教士和西班牙人,据说非常的凄惨,此后城内便开始传言这块地方不吉利,所以久而久之也就没人要这里了。” 李喜乐不屑的笑了笑,大战之后,马尼拉城内外哪里没死过人?要是死过人就不吉利,那普天之下恐怕就没有吉利的地方了! “呵呵,小的是安南国人,在吕宋都护府讨个生活,今后大爷有需要,还请多多关照!” 李喜乐点了点头,随后便有了计较,于是带着随从的日本护卫来到了城内的都护府衙门,在递交了名帖之后,来到了国土部设在都护府的管理衙门。 管事的办事员诧异的询问道:“李掌柜是说,要东门内街口的那处荒废教堂地块?” “可是那边据说不太吉利啊。” 李喜乐毫不在意的说道:“再说了,有国防军驻守在马尼拉城内,那些被烧死的白皮狒狒就算有残魂在,也早就逃得远远的了,哪里还敢在城内逗留?” 那办事员大笑起来,说道:“还是李掌柜说的对,那我就给李掌柜办手续,相关费用请看这边的清单,在三日之内结清就好。” 过了没多久,李喜乐便从衙门出来,此时船队的货物已经基本搬运下来,十几个伙计也陆续回到了临时找到的客栈休息,李喜乐也带着一众日本护卫回到了客栈这边。 而李喜乐则招呼十几个日本护卫,准备先前往港口停泊的船队那边,取了足够的银币尽快将费用与衙门结清。 随后李喜乐便吩咐手下伙计在城内招募工匠,准备尽快开工,在买下的地方筹建商务部的货栈。 此时的马尼拉已经是大明帝国在南洋一带的贸易中心了,城内聚集了许多获得了大明商务部许可的葡萄牙商贾、西班牙商贾,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拥有船队的大海商,实力非常可观。 这些葡萄牙商贾、西班牙商贾在觥筹交错之间也知道了李喜乐的背景,竟然是大明帝国商务部的官吏,纷纷眼前一亮,都开始对李喜乐推崇起来。 不过李喜乐虽然喝了不少酒,但是却依然庆幸,在酒局之中只是与众人攀关系,并不会称诺什么。 于是李喜乐顿时来了精神,因为按照此时大明商务部与国土部联合下发的法条,大明商贾可以申请在吕宋开采矿产,其中就包括银矿。 由此看来,其实在吕宋开矿的利益并不是很大,因为这其中李喜乐还要承担各种前期投入、后期的管理投入,以及要自行承担各种风险。 于是李喜乐便笑着与那个西班牙商贾攀谈了起来,从侧面询问到,在马尼拉城以南四百里外的山里,便有一处规模不小的银矿。 得到了有用的消息,李喜乐心中大喜,言辞凿凿之下,与几个西班牙商贾、葡萄牙商贾的关系也亲近了几分。 酒宴结束后,那些西班牙商贾、葡萄牙商贾心满意足的各自离去,而李喜乐回到客栈之后则有些辗转难眠,脑子里想的都是银矿的事情。 两天之后,李喜乐得到了国防军方面的准许,于是李喜乐便召集自己手中的六十名日本护卫,并且带上了三个手下伙计、数名雇佣的勘探工匠,以及两个马尼拉城当地的向导。 在马尼拉城内,李喜乐还托人从西班牙商贾手中采购了一批火器,给六十个日本护卫都装备了火枪,就连自己和三个伙计都人手一支火枪,可谓是全副武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