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刘衍也有解决办法,那就是将在明军中大力普及火器,今后的明军将全部参照新军的模式进行整顿,用装备优势和战术优势来抵消制度造成的战力消减。 刘衍此番将幕府下属的产业全部“上交”朝廷,所有收益划归财部国库,这些产业也摇身一变,全都变成了大明版的“国企”,算是为大明开辟的一个重要财源。 随着宋公明成为大明商务部的尚书,原本各处产业的主事也水涨船高,和火器督造处谭晓大、兵甲督造处主事徐乐,以及原幕府各司司丞一样,全部定为侍郎级别,以下火器坊、火药坊、采石场、矿业基地等主管,都是员外郎级别。 同时,刘衍的这份方略还整顿北镇抚司、南镇抚司,将南、北两司合并为军情部,由幕府情报司司丞吴国金出任尚书。 至于幕府,刘衍决议取消幕府政务部,部长王文镇改任吏部尚书,原吏部尚书改任工部尚书。 至此,朝廷各部的改革暂时告一段落,礼部、御史台、鸿胪寺等衙门的人事和职能暂时不变。 “只是时至今日,朝中的御史言官均以语不惊人死不休为己任,根本不管事情的真伪,也不管国事如何,只顾着沽名钓誉,只为自己搏名、只为打击政敌,如此便是乱政!” 此话一出,朝野震动。 此时刘衍看着满朝文武,有人失落,有人激动,有人错愕,有人若有所思,百官百样,大殿之中陷入了不同寻常的沉寂。 也是从这一天开始,大明十三尚书的称呼便流传开来,虽然日后刘衍又对各部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各部的数量也或增或减,但是十三尚书作为一个称呼,也被民间百姓习惯使用,专门作为内阁大臣的代名词。此为后话。 可是其余众臣就不一样了,随着六部扩充为十三部,各部的侍郎、员外郎都要大换血,刘衍麾下幕府的大批官吏要进入朝廷为官,原本六部的许多官吏将会被裁撤掉,势必会有很多人对刘衍怀恨在心。 刘衍已经做好准备大开杀戒了,只要能够让华夏冲出困境,杀人也是必要的一个过程。 “两个月后,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府、州、县都要逐级进行改革,原本的六曹也要改革为十三曹,地方的具体整顿方略,本公会在一个月内下发到各府执行!” 刘衍斩钉截铁的说道:“就是因为兹事体大,本公才要直接全国推行。本公也不怕诸位知道,这套新政要抑制土地兼并、追回被侵占的军屯耕地、要限制豪强劣绅、要禁止官员经商买地、要重视工商发展、要裁撤军官家丁、要整顿天下卫所兵马、要限制将领拥兵自重等等,每一项都会引发动荡,每一项都会引来尸山血海!” 听了刘衍的话,蒋德璟、陈新甲和满朝文武都被吓住了,刘衍这是要与全天下的乡绅、豪强、官吏为敌,他是要找死吗? 即便新政改革失败了,刘衍也还有山东这个退路,这便是刘衍的底气所在! 满朝文武心事重重的离开了大殿,陈新甲和蒋德璟看了看刘衍,也是满腹心事的离开了。 “祸乱?” 王承恩惶恐不已,失魂落魄的离开了大殿。 在沙岭墩的墩台上,多尔衮、多铎、代善三人望着东面的旷野,目光所及之外就是盛京,是大清的国都所在,也是三人最终的目的地。 多尔衮静静听着代善的禀报,脸色也越发的难看起来,旁边的多铎更是脸色惨白,这一战败得太惨了。 多尔衮猛地瞪向代善,面目狰狞的说道:“我比皇太极更了解刘衍,自从刘衍出现之后,战争已经不同以往了,我大清满蒙铁骑再无用武之地,唯有向刘衍一样操练新军,才是我大清唯一的出路!难道礼亲王认为,我率部撤军,将陛下他们丢给刘衍,当真是为了争夺皇位?不! 「感谢书友树苗天下飞捧场,东仙在努力码字,为大家奉献更精彩的故事」 二月初三,盛京城。 当年努尔哈赤在盛京城内修建了议政之所——大政殿和十王亭,在中轴线北侧依照女真族建筑模式建设一个“居住之宫”,便是罕王宫。 同时皇太极还下令修建了盛京八门,八旗军各守一门,城市通道由明卫所时期的十字街变为井字街。此时盛京城内除皇宫外,还有汗王宫、十一座王府、六部衙门、庙宇等。 此时在盛京西面的怀远门外,多尔衮、多铎、代善率领的满州两白旗、正红旗,以及蒙古两红旗、两白旗将近七万大军抵达城下,城中留守的老弱兵丁虽然不见皇太极的銮驾,也没有见到皇太极的诏令,但是面对多尔衮的兵威,还是乖乖的打开了城门。 多尔衮与代善、正红旗固山额真恩格图、镶红旗固山额真布颜代、正白旗固山额真伊拜、镶白旗固山额真苏纳随即率军前往大内,大队兵马驻扎在宫外,多尔衮、代善和蒙古两红旗、两白旗固山额真一起,率领数百甲兵进入宫中,随即封锁了崇政殿。 多尔衮抑制住心中的喜悦和激动,随后说道:“另外将庄妃和福临带来!” 此时代善闻言不禁微微变色,想要说什么,但还是叹息一声,派人去办差了。 多尔衮见状只是命人取来软墩,让大玉儿和小福临坐下,继续等候朝中大臣。 此番入关一战,皇太极还带走了大量的文武官员,用于辅佐自己处理军中事务,可是战败之后,多尔衮将这些大臣全部抛弃在乱军之中,让这些皇太极的心腹大臣死的死、被俘的被俘,朝中大臣也为之一空。 多尔衮见众人已经到齐,便下令封锁崇政殿,说道:“本王率领大军突然返回盛京,诸位一定惊疑不定,在担心前线战事如何了。” 话音刚落,大殿之上鸦雀无声,突然大玉儿惨叫一声扑倒在地,身边的福临也不知所措的开始大哭起来。 多尔衮冷声说道:“质询?你要质询谁?本王,还是礼亲王,还是浴血奋战,千里步行回来的各旗勇士!” 这个问题其余众人也都想到了,一瞬间,一个难以置信的想法出现在众人的脑海里:这场大败,是不是因为多尔衮造成的? 多尔衮见众人很是配合,便说道:“我大清突遭劫难,刘衍所部大军随时都可能出关杀来,大清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必须要另立新君,尽快重建八旗勇士!” 就在这时,多铎身披铠甲大步走进了崇政殿,身后又跟着大批的满州镶白旗甲兵。 此时都察院丞政张存仁站出来说道:“豫亲王此议不妥,先皇虽然已经战死,但尚有皇子福临,我大清绝对不能行兄终弟及之策,此乃取乱之法也!” 多铎用护臂擦了擦战刀上的血迹,冷声说道:“一个汉狗奴才,竟然也敢妄议大清皇位,该死!” 随后在多铎和代善的带领下,多尔衮在崇政殿中接受了群臣的叩拜。一旁的大玉儿看着这一切,心中有说不尽的恨意,只是看着身边的福临,此时一声都不敢出,生怕会引来多尔衮的杀意。 “奴才领旨!” 满人的嫁娶习俗与其他胡人相同,视女人为财物。父死,儿子可以接纳除了生母之外,父亲的所有女人。兄长死去,弟弟也可以瓜分兄长的所有女人。 不管是多尔衮还是多铎,此时都对大玉儿垂涎三尺。 多尔衮瞪了代善一 代善微微一叹,然后说道:“这大玉儿如何处置,奴才就不多言了。只是恳请陛下能够绕过福临等皇子,毕竟都是先帝的血脉,他们还小,构不成威胁的。” 随后多尔衮命代善带人将永福宫清理出来,作为皇太极的几个皇子居住所在。 代善当即领旨,好像担心多尔衮会反悔,急忙去办差了。 大殿之内只剩下多尔衮和大玉儿两人,其余的两白旗兵丁也跟随多铎一同离开了。 大玉儿没有回答,而是泪眼摩挲,问道:“陛下能放过福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