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节(1 / 1)

不过出门在外就顾不上讲究了,刘衍和贾洪雨等人也都不是矫情的人,当晚便包下了一间大通间,将牛车上的四个酒坛子都搬了进来。 刘衍则是留下几名墩军在客栈内看守酒坛子,自己出去找了一家名为雨燕楼的酒肆,在这里定下了几桌上好的菜肴,至于酒宴上喝的酒,自然要用刘衍带来的那几坛子大盘堡烧锅了。 刘衍笑着说道:“那就好,今天咱们便在这里不醉不归!” 贾洪雨大笑着说道:“那些人要是喝过咱们的大盘堡烧锅,估计以后就再也喝不下去别的酒了。” 没过多久,贾洪雨请来的商贾便陆续过来,刘衍和贾洪雨热情的将众人迎了进来,众人分坐了三桌,刘衍和贾洪雨自然都是坐在主桌上。 贾洪雨迫不及待的大声招呼着,几名墩军便搬来酒坛子,一名墩军刚刚打开了一坛酒,满屋子便都是一股浓烈的酒香,所有商贾都诧异的看了过来,每个人都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的看着那几坛子酒。 其余的商贾也开始七嘴八舌的询问起来,还有几个商贾顾不上礼仪,直接跑到开了的酒坛子旁边,自己倒了几杯酒,迫不及待的喝了下去。 “我这辈子都没喝过这么好的酒,我看就算是皇宫大内里面的御酒也不过如此!” 贾洪雨看了刘衍一眼,见到刘衍点头示意,于是便站起来大声说道:“诸位,诸位!大家都静一静,听我说。” “实不相瞒,今日我和刘总旗宴请诸位,就是为了这大盘堡烧锅!” “原来这好酒是大盘堡烧锅啊!” 贾洪雨笑着说道:“这边是我身边的大盘堡甲长、刘总旗酿制出来的,诸位如果有意的话,可以与刘总旗协商,我想刘总旗会给诸位一个不错的价格的,诸位可以一起经销嘛!” “刘总旗请讲!” 刘衍说道:“我大盘堡酒坊下个月便会正式出售烧锅酒,下月初一诸位便可以前往王家庄大盘堡进货。至于价格的话……” 而酒坊现在有天锅四口,一天便可以消耗十六石高粱,出酒一千一百二十斤! 按照这个价格计算,大盘堡酒坊一个月的收入至少有一千七、八百两银子! 于是刘衍说道:“一斤七十文,如何?” “刘总旗可不要反悔!” “我要三百斤!” “我要一千五百斤,不!两千斤!” 刘衍与众人签订了订单之后,还不忘顺便推销了一波肥皂,这十七名商贾听闻今年传得沸沸扬扬的肥皂竟然就是大盘堡出产的,顿时又是一阵惊呼。 所以王炆镇根本没跟各地商贾取得联系,只是作为礼物送出去了一点点。 于是这十七名商贾纷纷又补了一份契约,向刘衍定下了大批的肥皂,刘衍与众人约定同样是下月初一交付。 增加肉食 此时已经是十一月底,距离交付大盘堡烧锅酒和肥皂的期限已经没有几天了,不过刘衍却并不着急。这几天酒坊的产量一直在增加,四口烧锅同时发动起来,再加上苗绍带人采购的大批量酒曲、高粱等原料充足,准备订单上的数量并不是难事。 于是刘衍回到总旗官厅之后,便派人将王芸禾与陈江氏请来,将酒坊和肥皂工坊的订单交给二人,嘱咐二人尽快备齐。 刘衍当面毫不掩饰的表达了自己对王芸禾的仰慕,提出让王芸禾留在大盘堡,专门负责打理新建的酒坊。而酒坊的高粱供应则由王靖负责。 所以王靖当即便答应了下来,而王芸禾还有些不好意思,扭扭捏捏的才点头答应。 陈江氏自然知道刘衍和王芸禾之间的情愫,二人互相仰慕,只是谁都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道:“好了,既然甲长已经吩咐了,那我就先走一步去准备好了,免得在这里碍了未来主母的眼。” 刘衍也没想到陈江氏会来这一手神助攻,尴尬的说道:“这几天在酒坊那边辛苦吗?” “哦?” 刘衍还没说完,王芸禾便哎呀一声,说道:“有话你跟我爹去说,与我说这些干嘛!” 刘衍摸了摸鼻子,自言自语道:“我还没说完呢。” 因为只有提供足够的肉食,才可以让墩军们身体强壮,让他们有体力忍受高强度的军事训练,使他们将来成为精锐部队。同时足够充足的肉食还可以减少墩军发生夜盲症的概率,使刘衍将来多了一个夜袭的强大攻击手段。 刘衍由此想到,既然墩军的武艺可以用等级来区别,那众墩军的待遇也要区分开来。在同级军饷相同的大前提下,以后武艺考核为上等的墩军,每天可以吃四两肉,武艺为中等的墩军,每天可以吃二两半肉,武艺为下等的墩军,每天可以吃一两半肉。 不过就算如此,刘衍的六旗墩军一年下来吃的肉也不少,这还不算堡内其他军户百姓对肉食的需求。而且随着刘衍势力规模的扩大,这肉食,将越来越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思索了一番之后,为了避免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刘衍决定饲养的肉食来源尽量杂一些,除了猪羊,鸡鸭鱼都要养。 同样养鸭也是如此,可以放到河里去吃鱼虾,同样鸭也可以下蛋。如果赶上了蝗虫灾害,还可以赶着那些鸡鸭到田里去吃蝗虫。 同样养鱼的成本也比较低,还可以建在猪栏下面,而且猪粪、鸡粪、鸭粪都是很好的饲料,可以大大减少塘鱼对饲料等食物的需求。遗憾的是养鱼需要很多水,虽然大盘堡在沿海一带,可是淡水资源也不丰富,只有一条南河比较近,但是水流也不是很大。 不过这时候养猪也不容易,这时候大明朝的猪并不是后世的那种白胖的家猪,后世的那种白猪其实是从西方引进的外来种。 而且这个时代也没什么剩饭剩菜之说,人都不够吃了,猪还有得吃?所以家猪只能吃猪草加些糠,也是需要大量的人手出去讨猪草。 刘衍决定大规模养猪的消息传出后,当时就在大盘堡内成为热门话题。 在苗绍带人去购买畜种的同时,刘衍也调了一批的大盘堡军户,在西通渠一带建了一个畜场,并且还靠着南河的位置挖掘了两处鱼塘,准备养鱼。 刘衍让人在这里挖了两个鱼塘,在鱼塘的上方用土垫高,在这里建了几个猪圈。在猪圈的旁边,又建了一些的鸭圈与鸡圈。 此外在距离畜场不远的地方,隔着一片洼地与水沟,刘衍还调集一些军户在那边种了十几亩的菜地,以供养大盘堡的军户吃用。菜地的肥料,就可以取之于各种鸡鸭猪粪。 其实刘衍的做法并不新奇,这种循环饲养方式,在大明万历年间,就有苏州常熟一户叫谭晓的人家做过,据说当时还取得了非常好的收获,只是并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之后也没有推广开来。 此行苗绍带人跑了很多地方,最远到了灵山卫城内,他向刘衍汇报此行经历时,嘟嚷的只是骂现在大明物价之贵,往日一头小猪仔只要银六钱,现在则要一两多。往日一头可产仔的老母猪只要银钱十两,现在升到了十三两。加上购买鱼苗,以及鸡鸭苗的开销,此次苗绍带出去的八百多两银子一点没剩,全都花光了。 于是刘衍让陈江氏选用了一批大盘堡的妇女,以及一些老弱男子,还有一些有劳动能力的孩童去放鸭放羊,养猪种菜。

最新小说: 重生年代:神医娇娇美又飒 纪晓岚:开局杀乾隆 不复合,别沾边,姜小姐又美又飒 神秘小小说宝盒 野欲!小娇妻被强权大佬亲哭了 再世倾城:医妃与权谋交锋 总裁的私人医生:偏执爱恋84天 回来的儿子 不一样的日本战国 灵气复苏下的诸天长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