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我在这大盘墩真的可以干些事情。” 却不成想,刚才带路的王越去而又返,并且搬来了一摞文卷:“呵呵,赵书吏是吧?这些都是甲长整理出来的卷宗、表单,今后就由赵书吏负责了,请收好。” 「关于明末耕牛的价格问题,东仙也查了一下,发现不同资料的记载出入非常大,有的说明末牛价在几两银子,有的说在二十多两,有的说是上百两,非常纷杂,所以东仙参考了河北一带的县志数据,文中的情况算作二十八两左右一头牛,文中数据修改了一下。 开荒 此时刘衍招募军户的计划也进入尾声,截止到现在,最后文册统计,还在纸面上的大盘墩共有居民五十三户,男妇共二百四十一口。其中男子一百二十八口,成丁八十五口,幼男四十三口。妇女一百一十三口,十三岁以上的女子八十四口,十三岁以下的幼女二十九口。 大盘墩现在共有军户五十三户,口两百多,都是实打实的实数,在王家庄的几个屯堡中,算是规模较大的了。这些人暂时都是在大盘墩西面外侧修建地窝子居住,一时间这边己是形成一个小村镇,非常的热闹。 经过这段时间的勘查,刘衍决定先将大盘墩西面比较近的一片无主荒地开垦出来。这里的荒地不但距离近,而且还有一段已经荒废的水渠,只是因为这里距离那些连片的好田太远,所以才没有被军官和士绅抢占。 至于余者的废弃水渠,刘衍打算拿出一百两银子,在各地打个五口砖石深井,让众军户一起取水使用,在今年入夏之前先开垦出一批土地,每户分个几十亩再说。 此时除了王越领着十几个妇人留在墩内看守外,还有陈江氏一众继续留在墩内肥皂工坊生产。刘衍现在除了个别老人之外,手上有约男丁百十余口,壮妇八十多口,在这个时代,妇女同样要跟男子一起下地干活。而经过这些时间的调养,各人气色好了很多,虽然这些男妇中以老弱居多,不过不可否认他们的干劲很足。 一连多天,众人都是天亮而出,天黑而回,每天都是努力干活。 而每天陈勋、王越二人也是同样跟在刘衍身旁狠干。刘衍也暗暗观察过王越,他带着一些军户去疏浚西通渠,或是留在墩内驻守,或是一起开垦荒地,一段时间下来倒也卖力。特别是整理出来的淤泥也知道挑往一处,将来用来肥田。刘衍点了点头,这王越还是可以用的。 刘衍见赵民也是扛着镐头跟在自己身旁,今天他穿了一身的短打,稀疏的胡须不时被清风吹拂而起,不过高瘦的身材仍是挺得笔直,可以看出他身上的文人气质。这些天他同样每天跟众人下地干活,想他一个文人,也能吃得起这样的苦,倒让刘衍颇为意外。 于是刘衍看了赵民一眼,笑着说道:“现在的天气已经炎热起来了,先生一个斯文的读书人,哪能与我们这些老粗一起吃这样的苦?可千万别中暑了,不若先生还是回堡休息吧。” 刘衍赞了一声:“好,他日屯堡大兴,刘衍定不会忘了先生的一份功劳。” 只见赵民直起腰杆,一声不啃又随刘衍而去,他来刘衍这时间虽短,却己感受到了一股朝气蓬勃的气势,这种感觉让他陶醉,加上刘衍对他的赏识,他手下的两个小旗官同样对他尊敬,比起往日在王家庄的日子,赵民己是离不开这里了。 王越笑着说道:“甲长神勇,自然是比我等要强的。” 赵民也是说道:“学生愿意比试一番。” 随后陈勋、王越、赵民三人也是涨红着脸,大叫着随刘衍身后冲出。而这时,地旁一个负责敲锣鼓舞士气的老汉也是同时敲响了手中的锣,锣声急促,颇有将军令的味道。 身后一排排男女随着刘衍几人冲出,个个都是高举着锄头。 就这样,众人一直干到了中午,直到陈江氏的大嗓门远远传来:“吃饭啦,大伙儿都休息吃饭啦!” 见吃饭时间到了,刘衍这才站起身来,看了看同样挥汗如雨的众人,笑着说道:“吃饭了,大伙都休息吧!” 此时赵民的一身短打已经彻底被汗水浸湿,说起话来也是底气不足,呼哧带喘的好一会儿,才艰难的摆了摆手,说道:“没事,我没事!” 刘衍见状也是过来关切地问了赵民几句,让他好生注意休息,赵民自是连连道谢不提。 果然今日又是刘衍第一,王越一本正经的叹道:“甲长的本事,我真要甘拜下风。”然后王越便长拜一番,让周围众人见了大笑不止。 刘衍微微一笑,自己要的就是这股奋进的气氛,而后便说道:“好了,休息了,大家吃饭吧。” 现在墩内众人的口粮都是由刘衍供应,饭食的标准自然也是由刘衍制定。在刘衍的规定中,向来是一日荤,五日素,清晨供应早粥,每十人七日给酒一杓。 大盘墩的屯田事宜虽然成立时日尚短,这些军户也是来自各处,但己经快速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集体。看到这一点,刘衍心中还是非常自豪的,这便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刘衍明白王越的心思,微笑着招呼他坐下,王越欢喜地坐到刘衍身旁,把陈勋一屁股挤到一旁去了,陈勋怒目地瞪了他一眼,嘴里也非常不满的嘟囔了几声。 当然,这也得益于刘衍的挥金如土,短短十几天的时间,九百两银子便花去了大半,足足五百四十多两银子撒了出去,这才保证了众人的伙食和体力,以及支付了疏浚水渠、开挖灌井的费用。 播种希望 刘衍看到这些耕牛和物资,心中很是欢喜,便将墩内众人叫到一起,当众宣扬了防守官章海林、管队官王炆镇是如何的体恤下属,言语之间让前来送耕牛之人很是受用。 之前刘衍趁着军户开荒的时候,已经派人买来了一批稷与蜀黍种子,此时已经是四月中下旬了,其他火路墩早已经开始了春耕,现在大盘墩已经晚了别人一步,更重要的是天时已经慢了一拍,这是最严重的。 三十亩的耕地虽然看上去并不多,但是在当下这个世道里,已经算是小地主一级的人家了,山东各地还不知道有多少贫困百姓看着要眼红呢。 这一次墩内的农具和种子等物也一并发放下去,不过由于现在墩内的耕牛数量有限,还做不到每户分到一头,于是在刘衍的安排下,那些老弱的耕牛由一家军户独有,那些强壮的耕牛则是由两家共用。如此调整之后,二十八头耕牛也全部分了下去。 “大家都排好队,一个个上来领耕牛与口粮,要有序,不要乱。” 陈勋站在刘衍的身前,对着眼前的众军户大声喝道,维持着这边的秩序,苗绍和许铭也各带两人在旁边帮忙。大盘墩原来的那十几名墩军也都在这边,正在陈勋手下维持秩序,或是分发物品、耕牛,或是看管排队领取物资的军户人等。 此时刘衍稳坐在望台的一张椅子上,王越站在他旁边观看,还不时对着刘衍恭维一番,像是什么治政才干、当世最好屯守官等等,说的面不改色心不跳,就连刘衍都觉得有些过了,可是王越却说的非常认真。 赵民写得非常认真,将所有的数目都核对无误之后,才会让领取的军户签字画押。 当然了,耕牛与犁分下去后,并不是白送的,只算是从墩内租借的,所有权还是属于大盘墩,也就是归刘衍所有。以后各人也需善待耕牛,每几个月大盘墩都专门有人下去查看,如果发现虐待耕牛,或者是饲养不力的情况,该户的耕牛将会被收回,并且予以重罚。 刘衍这样做就是不想大发善心,毕竟这些耕牛和各种物资都是自己花钱买来的,或是求告来的,现在分发下去自然要收回成本的。 刘衍坐在椅子上看下去,只见下面众军户个个喜形于色,分到耕牛犁具时也都是朝着望台上面千恩万谢。众人现在有了田地,加上今日又分下的耕牛犁具,以后老婆孩子热坑头的美满生活便伴随着他们,这样的生活想想就感觉幸福。只能看这些军户自己了。 经过这次分田、分牛,刘衍己是做出了决定,以后堡内的屯田事务便暂时由陈勋督促监管,他平日除了督促军户们勤力耕种外,以后堡内有什么公共建设,陈勋同样要督促军户们派出丁口来应役。 毕竟刘衍不可能事无巨细都来自己处理,自己身边的老人也就这两个,其中一个还是王越这样的人,眼下堡内屯田之事不交给陈勋又能交给谁? 周边各处屯堡的春耕仪式早已经举办过了,陈勋和王越也劝刘衍省去这一步,直接开耕算了,还能剩下一笔钱粮。 几天后,西通渠旁己是搭建好了一个茅草厂,刘衍还花了二两银子,从夏河寨前千户所请来一个戏班,一路擂鼓鸣锣、吹吹打打,并让墩内众人抬着纸扎的春牛、犁具等物品。众人一路从大盘墩内迎至茅草厂内,沿途的火路墩和屯堡都被惊动了,那些墩军和军户百姓闻讯纷纷聚拢过来围观,一路上好不热闹。 转眼间,便有许多的墩军和军户冲向了大盘墩一行人马,就蹲在地上争抢那些零散的粮食。 很快纸扎等春牛抬到茅草厂后,刘衍便亲自焚香祀奠皇天厚土,领头三伏三拜,陈勋和王越也带着一众军户们跟随在后依礼参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