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封平和吞龙丹化龙,虽然留下母亲一人,但是因为封平和以前依靠红宝珠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治病救人,封平和母亲附近的年轻人都对他母亲很好,每天都有人轮流照顾封平和母亲的衣行住食,直到老人家安享晚年,寿终正寝。当地的老百姓不仅给老人家养老,也给这个失去儿子的可怜母亲送终。 封平和见百姓照顾自己母亲到老死,内心感到安慰了很多。想着自己能变化成龙,都是因为吞了老龙的龙珠所致,而自己想当凡人。想在人间轮回的时候,能和自己母亲再做一次母子,弥补前世没有为母尽孝的遗憾。 西天佛国净土中的降龙罗汉尊者知道封平和化龙之心念,知道封平和想把龙珠还给之前那个老龙。 降龙罗汉告诉封平和化成的龙,说之前的老龙早已经修转为释迦牟尼佛祖的弟子,出家修行成阿罗汉果,并且因为积累功德,努力修行,很快就成佛了,佛号叫龙尊王佛。 封平和听说了,还是说自己想把红宝珠还给龙尊王佛,哪怕他现在不是老龙,已经是佛了,但是珠子毕竟是之前从他那里得到的,不论他现在是什么身份,物归原主是真理。自己做龙那么多年,也是经历很多痛苦。 何所谓龙之痛苦? 龙纵然有非常大的神通之力和福报,但是在六道中,它依旧属于畜生道的众生。因为它拥有变化自在,所以可大可小,可令人看到,又可以不让人看见。 在佛教的轮回观念中,龙的生前多数是有修行的人。但是因为在修道的时“乘急戒缓”的原因,才堕落为龙身的。“乘”是大乘佛法的意思,“戒”是戒律的意思。乘急戒缓,就是说他虽然修行很精进,但是却不守戒律。因为怠慢戒律,轻视佛法,轻视其他人和众生,所以堕落到畜生道,而因为修行用功,所以又拥有神通变化。 人们往往觉得,龙非常的厉害,拥有诸多变化,可呼风唤雨,上天下海,来去自如。但却不知龙也有四种苦要受。第一,它天生就被金翅鸟所克,常被作为食物被金翅鸟吃掉;第二,一旦要交合之时,就会显露出蛇身;第三,在它的鳞片内,时刻有无数的小虫撕咬它的身体;第四,为了避免被虫子咬的痛苦,就要在沙子上打滚来撵走虫子,但是却又要承受被太阳和热砂烫身的痛苦。 降龙罗汉知道封平和的心念,于是就施法让已经变化成龙的封平和来到了龙尊王佛的面前,令封平和把原来的龙丹红宝珠从身体里吐了出来。 当封平和把龙珠吐出来,交到龙尊王佛的手里的时候,封平和又从龙身变回了人形。但是因为失去龙丹,原本是凡人的封平和很快就变成了普通的凡人,瞬间经历凡人的生老病死,魂入地府,再度轮回转世。 此时,这一幕景象,被天庭上的金童玉女所见,心中甚为感动。 而封平和化龙的那个时候,与一只另外一只蛟龙成亲为夫妇,文美人为他们在海底用水晶石建造了水晶宫。这便是最初龙王居住的水晶宫的处刑。 他们生下的龙子龙孙,有不服管教的,四处作恶。其中有另外一对蛟龙,四处作恶导致洪水泛滥,百姓愁苦不堪。帝尧命令鲧治水,鲧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鲧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边设置河堤,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灾祸。接着禹被任命为司空,继任治水之事。 禹立即与伯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协助,他视察河道,并检讨鲧治水失败的原因。禹总结了其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导河川治水为主导,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了九河 。治水期间,禹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测量仪器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也不敢休息。 大禹亲自率领老百姓风餐露宿,过家门而不入,整天在泥水里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再引入海洋。经过13年的治理,终于取得成功,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大禹因为治洪水有功,人们为表达对禹的感激之情,尊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 在治水的过程中,大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等皆了如指掌。禹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 。帝夏禹王还规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中央朝廷政教。 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时,正式把天子位禅让给禹。十七年以后,舜在南巡中逝世 。三年治丧结束,禹避居夏地的一个小邑阳城,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但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王。在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即王位,居住在阳城,国号夏 。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 。改定历日称为夏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说苑》记载大禹“卑小宫室,损薄饮食,土阶三等,衣裳细布。”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大禹在位的第十年东行,到了会稽后去世(竹书纪年载为四十五年),皇甫谧认为禹享年一百岁左右。禹去世后,其子启继夏朝天子位。 启统治期间,其子武观时常作乱。《韩非子·说疑》说他“害国伤民败法”,最终被诛杀。除了夏氏族内部的纠纷,为争夺部落联盟的主导权,亦常常与东夷作战。 夏启死后,其子太康继承后位。太康沉湎于游乐和打猎,不理政事,在位期间,夏部族权威削弱,东夷有穷氏部落趁机西进。东夷族有位善射的首领羿(即后羿)。 后羿率军从东夷属地鉏迁至夏后氏的属地穷石,与当地的夏人通婚,形成了有穷氏。羿在夏民的拥护下夺得了夏政。随之太康投奔斟鄩的斟鄩氏。 后羿夺得权位后并没有称王,而是把太康之弟中康立为王。但事实上国事全由羿来治理。此举引起不少部落的不满。其中主持天象活动的和氏与羲氏公开反对。羿说他们废时乱日,派胤率兵讨伐羲和二氏,战前作誓师辞《胤征》,在战中取胜。 中康死后,其子相继位。随后投奔与夏同姓的斟鄩、斟灌二氏。从此,羿独承王位。羿好射猎,不善治理,得权后,他像太康一样,好狩猎而荒废国事。他废弃武罗、伯困、龙圉等忠臣,重用被伯明氏驱逐的不孝子弟寒浞。寒浞年少时因造谣惑众被伯明氏君主所逐,后被有穷氏首领羿收养,成为有穷氏的一员,得到重用。寒浞势力日益强大,后来趁羿在外射猎的机会将羿及其家人杀掉,霸其权、夺其妻,生下豷、浇二子。寒浞把戈封给了他的儿子豷,把封地给了他的另一个儿子浇。浇受父命率兵先后灭掉亲夏的斟灌氏与斟鄩氏,杀了在斟鄩躲避的相。相的妻子缗当时已怀下相的儿子,她从墙洞逃走至其母亲有仍氏家里避难,不久生下遗腹子少康。 少康长大后,为有仍氏牧正。浇闻讯后,派人追杀有仍氏,少康无奈投奔有虞氏(舜之后裔),作了庖正。有虞氏首领虞思膝下无子,仅有二女。他将二女许配少康,赐给他田一成、众一旅,并把纶城交由少康管理。少康以纶邑为根据地组织余下的夏部族民众,设官分职。派女艾到浇廷中密探,准备恢复夏室。 此时,躲避在有鬲氏的夏室遗臣靡得知少康准备夺回政权,亲自带领斟灌、斟鄩氏的残余民众与少康会师,联合击败了寒浞。复立少康为夏后。而后少康灭浇于过,又派他的儿子杼灭豷于戈。至此,控制中原三代四后近百年的东夷族有穷氏覆灭,结束了四十载的“无王”时期, 后世称“少康中兴”。 通过太康失国至少康中兴的这段叙史可以看到夏朝平定中原方国部落(尤其是东夷族)的历程。 少康之子杼(也作“予”)承后位。他了解东夷对夏室的不满,为了巩固在东方的势力,他把都城从原东迁至老丘。他重视发展武器和制造兵甲。文献中常常有“杼作甲”、“杼作矛”的说法。他还派人讨伐东部地区的东夷(山东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传说其获取了吉祥物九尾狐。夏朝的版图在杼的统治下扩张到了东海(黄海)之滨。杼在位期间是夏朝最昌盛的时期。夏人对杼格外尊重,为杼举行过“报祭”。 《国语·鲁语》说道“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认为杼全面地继承了禹的事业。 杼之子槐在位时,东夷族与夏朝开始和平共处。其中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居于淮河、泗水流域的九个部落通常向夏后纳贡祝贺。槐逝后,其子芒继位。芒去世后,其子泄继位。这期间东夷族与夏人逐渐同化。泄在位期间开始向西方发展。同时,他开始对顺从夏室的方国部落封土封号。这便是数世纪后诸侯制的起始。泄逝后,其子不降继位。他曾多次率兵征讨西方的九苑。 不降死后,让其弟扃继承了后位。扃死,其子廑继位。廑继位后不久便病死,其堂兄不降之子孔甲继位。他改变了夏礼中祭祀祖宗的传统,开始着重恭顺天帝。《史记·夏本纪》记述道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乱”。不少方国部落开始对夏室产生了不满,但夏朝与东夷的关系仍然友好。这有可能是东夷与夏人的同化度较高的原因。 孔甲死,其子皋继位。皋死,其子发继位。这段期间,方国部落与夏室的关系恶化,氏族内部的纠纷也激烈化。从孔甲经皋与发,到履癸(即桀)内乱不止。 孔甲乱政后夏王朝的统治日益衰落。发死后,其子履癸(夏桀)继位。桀善武,“手搏豺狼,足追四马”[39] 。桀在位期间,夏室与方国部落的关系已经破裂。给夏上贡的部落不断地减少。桀因此还常常讨伐那些不顺从的部落。 古文献中说桀贪色,击败某个部落后会从那部落中挑选出所钟爱的女子带回宫作为妃子。《国语·晋语》提到的有施氏、《竹书纪年》提到的岷山氏、末喜氏都遭到了这种下场。其中末喜氏的妃子妺喜早已与伊尹结好,桀却在洛把她夺走,伊尹愤怒中奔投了商汤。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夏桀的屡次征伐也惹怒了不少较有权威的部族。有缗氏(舜的后代)因不服顺桀而被灭之。活动于今河南东部山东省西南部的子姓商部族正在夏乱这期间兴旺了起来。桀又因商不服的借口讨伐商首领汤并败之。汤被囚禁于夏台(一作钧台),随后被释放。除了夏室对外关系的恶化外,文献中还提到了夏桀在廷内用人失当。 桀只顾自己享乐,不顾民众疾苦,大约在前1600年,商部族首领汤率领着方国部落讨伐桀。灭了亲夏部族韦、顾、昆吾后,在仓皇与桀开战。汤的势力大,桀抵挡不过,边逃边战,最终败于有娀氏旧址。桀逃至鸣条(今山西安邑),汤追之,又在鸣条展开了大战。桀再次被击败,被汤放逐于历山(一作鬲山),与末喜氏同居,最后又跑到了南巢之山(今安徽省巢湖市)并死于此处(《淮南子·修务训》稍有不同,说汤“整兵鸣条,困夏南巢,谯以其过,放之历山”。 鸣条之战夏室覆灭,在方国部落的支持下,商汤在亳称“王” 。这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政权夏朝灭亡,一说共传13世 、17王,历时约四百年。 亡国时间,约在公元前1600年前后。 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前期为兄终弟及,后期为典型的父死子继。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成汤时期的国家权力已经初步确立,奴隶制的社会秩序亦已稳固。 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 商朝势力范围以内和以外分散有许多远较商族落后的方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西北和北方的舌方、鬼方、土方和羌方。考古证明商代遗址不仅分布在黄河中、下游,而且向南已达长江以南,向北则在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均有分布。 商朝的建立,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古代文明的进步获得转机。商朝建立以后,为了抵御自然灾害,屡次迁都,经济水平十分低下。但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教训,广施仁政,深得民心,商朝政权得到了初步巩固。商朝的农业、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和桑、麻、瓜果等经济作物,经济发展加快,私有制度进一步完成,商朝走向了奴隶制度占主要地位的时代。历史上把这一段时期称作“商汤革命”时期。商朝确立统治,就在亳建都。 商汤建立商朝后,在位十三年便去世,外丙继位。外丙在位三年也去世了,他的弟弟仲壬继位。仲壬在位四年也死了。这时候由开国元老伊尹作主,由太丁之子太甲继承王位。太甲继位之初,由四朝元老伊尹辅政,伊尹连写《肆命》、《祖后》等几篇文章,教导太甲遵照祖先的法制,努力做一位明君。在伊尹的督促下,太甲在继位后前两年,其作为还过得去,但从第三年起就不行了,他任意地发号施令,一味享乐,暴虐百姓,朝政昏乱,又破坏汤制定的法规。伊尹虽百般规劝,他都听不进去,伊尹只好将他放逐到商汤墓地附近的桐宫 ,让他自己反省,自己摄政当国,史称“伊尹放太甲”。太甲在桐宫三年,悔过自责,伊尹又将他迎回亳都(今河南省商丘市),还政于他。重新当政的太甲能修德,诸侯都归顺商王,百姓得以安宁。 太戊继位后,启用伊尹之子伊陟担任国相。太戊后任用巫咸辅佐朝政,巫咸治理王家政事很有成绩,于是写作《咸艾》和《太戊》。《咸艾》是总结巫咸辅佐政事的经验,《太戊》是记述太戊时期的历史,二书现今均已失传。太戊曾在祖庙称赞伊陟,不把他当臣子看待。伊赞谦让,于是写作《原命》,希望太戊能发扬夏禹、商汤的王道。太戊在伊陟和巫咸的辅佐之下,本来开始衰落的商朝再度得以兴盛,各诸侯纷纷归顺商朝,因此尊称太戊为中宗。 商朝自商王仲丁以后,国势逐渐衰落。当时废弃嫡长子继位制度,常拥立诸兄弟和他们的儿子继位,他们常争夺继承权,造成商朝九代混乱,诸侯都不来朝见,史称九世之乱。 这期间,商王朝曾多次迁都。《竹书纪年》记载,商王仲丁自亳(河南商丘) 迁于嚣、河亶甲自嚣迁于相。《史记》记载祖乙迁邢(河北邢台),迁庇(今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北)、南庚“自庇迁于奄”、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 公元前1525年,相(今河南内黄)遭洪水,祖乙把国都迁到了耿(今山西河津),祖乙迁至耿的第二年,因发生河患,耿城被摧毁而迁都至庇 (今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北) 。因其为都仅一年,近代史学界就把祖乙迁耿略去不谈。但上述这几个都城,它们与文献中记载的名字是什么关系,学术界还有不同看法,只有安阳殷墟是盘庚以后诸王世的都城,看法一致。对商代历史上多次迁都的原因,史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但从《尚书·盘庚篇》中看到,迁都与内部的政治斗争有一定关系。如盘庚虽然声称“视民利用迁”(为人民的利益而决定迁都),但对那些不听命令的人,他发出了“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我要将他们斩尽杀绝,不让孽种留在新邑)的威胁,反映了内部争斗的激烈。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商王祖丁死后,祖丁叔父商王沃甲之子南庚继承王位。南庚死后,祖丁之子、盘庚的哥哥阳甲继承王位。阳甲统治期间,商朝国势继续衰落。阳甲死后,盘庚继承王位。 盘庚即位之初,商朝国都位于黄河以北的奄(今山东曲阜)。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决定渡河南下,迁到商汤的故地亳(今河南商丘)定居。当时商朝已经五次迁都,朝廷居无定所。因此民众相互慨叹,都发怨言,不想搬迁。盘庚于是晓谕诸侯和大臣。于是渡黄河南下,迁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后来盘庚又迁都于殷,史称“盘庚迁殷”。盘庚迁殷后,推行商汤的政令,从此百姓安宁,商朝国势再度振兴。故后世称商朝为“殷”或“殷商”。 盘庚迁殷以后,王室内部的矛盾得到缓解,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盘庚被称为“中兴”之主。由于盘庚遵循商汤的德政,所以诸侯都来朝见盘庚。盘庚死后,葬于殷(今河南安阳),由其弟小辛继承王位。小辛即位后,商朝再度衰败。百姓思念盘庚德行,于是写作《盘庚》三篇。 武丁是盘庚之弟小乙之子,即盘庚之侄,死后谥为高宗,所以他又被称为殷高宗。他年幼时,小乙曾让他到民间生活了一段时间,深知民众生活的艰难困苦。他即位以后,兢兢业业、不敢荒宁,励精图治,决意振兴大业。武丁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说担任宰相,辅佐朝政。傅说尽力辅佐武丁,将商朝治理得很好。武丁利用傅说进行强化王权的同时,也在理论和制度上对采取了集中权力的措施。 武丁鉴于朔方、土方经常侵扰商朝边地和属国,甚至联合威胁商朝西北边安全,于是采取各个击破之策,多次遣将发兵进攻,又亲自统兵出征,终将朔方、土方征服。用长达三年时间平定鬼方。发重兵击败羌方,俘获大批羌人充当奴隶。统兵南征,深入荆楚之地,击败荆楚军,俘获甚多。还出兵征伐夷方、巴方、蜀及虎方等。武丁对周边方国、部族的战争,拓展商朝版图和势力范围,促进中原地区与周边部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使商朝成为西起甘肃,东至海滨,北及大漠,南逾江、汉流域,包含众多部族的泱泱大国,史称“武丁中兴”。 武丁时期的文化遗存相当丰富,宫殿、墓葬、作坊等遗存都有发现。代表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青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如铜、铅、锡三元合金出现了;分铸技术已被广泛运用;青铜器生产数量大增,还出现了司母戊大方鼎、偶方彝、三联甗这样的重器。武丁之世在青铜业方面取得的成就,表明中国青铜时代进入繁荣时期。此外,在纺织、医学、交通、天文等方面,也都取得不小成就。武丁开创的盛世局面,为商代晚期社会生产的发展乃至西周文明的繁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武丁死后,他开创的太平盛世,没能长久延续下去。祖庚、祖甲以后诸王,特别是帝乙帝辛时期,国内矛盾十分尖锐,东南方的诸侯起来反叛。 面对这种情况,商王帝辛(纣)少年英勇,派部下向东征讨莱夷,自己攻打南方九苗,将商的势力延伸到了东海和长江流域,但是其连年的征战,极大消耗了国力,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国内兵力空虚,使其对西北的控制下降,给了周以可趁之机。 夏人原属于西羌集团;商人源于东夷集团,起初臣属于夏;周人兴起于西北,属于戎狄集团,先后为夏商西部的方国;这三者之间曾经存在长期独立并存关系。在周武王时,周起兵攻商,商王帝辛(纣)仓促间只能以奴隶为军抵御周人,结果,商王的军队毫无斗志,“前徒倒戈”,牧野一战,“血流浮杵”,国内商军尽墨,帝辛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王朝就此灭亡,周王朝建立。 商末周初封神大战的时候,封平和化龙后的龙族的两个龙被通天教主炼成金蛟剪,送给了三霄娘娘。 三霄娘娘为云霄娘娘、碧霄娘娘和琼霄娘娘的合称。 她们是截教掌教通天教主门下弟子,截教外门大弟子赵公明的妹妹兼师妹。四兄妹为截教外门四大首席弟子。 云霄娘娘,又称云霄仙子,师从通天教主,三霄娘娘中排行老大,为人善良,早在开天辟地前就已经成就道行,在三仙岛上化形,与两个妹妹琼霄娘娘、碧霄娘娘一同住在三仙岛上修炼。已斩尽三尸,抛尽六气,法力高强。连阐教副教主燃灯道人都不敢欺忤于她。其九曲黄河阵更是威力无比,需道德天尊和元始天尊二圣联手才能破解。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坐骑为神鸟青鸾,持有强大法宝混元金斗、金蛟剪。 琼霄娘娘,又称琼霄仙子,师从通天教主,为人善良,法力高强,三霄娘娘中排行老二。有姐妹云霄娘娘、碧霄娘娘。 云霄,琼霄,碧霄三姐妹为了替兄长赵公明报仇,布下九曲黄河阵,拿了昆仑十二金仙。 后来此阵为老子和元始天尊所破,云霄被太上老君用乾坤图裹去,镇压在麒麟崖下,琼霄被元始天尊用三宝玉如意击中天灵而亡,碧霄被元始天尊用宝盒化为血水而亡。封为“感应随世仙姑正神(又称感应随世三仙姑)”。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却说天庭的瑶池仙境乃是西王母娘娘杨回的居住的所在。 西王母又叫做金母娘娘,乃是女仙之首领,负责统领天下女仙,与东王公为同理仙家之职。东王公负责统领男仙,世间之人,若有成仙得道者,男者先拜东王公大帝,女者则须拜西王母娘娘。然后是拜玉皇大帝,最后是至圣真仙拜玉清元始天尊。 在这瑶池仙境之中,有仙山奇岛,仙岛之上都种满了色彩艳丽、斑斓各异的奇花异草。 瑶池仙境之中有一口巨大的水池,这个大水池在王母娘娘的仙境的中心,名为瑶池。这个叫瑶池的池子,方圆几百里广大,里面的池水里养育种植了许许多多的仙草仙花。 因为这个水池吸收了天地灵气,有千万百年,而在池子里聚满这些圣水,是以为池,名唤做“瑶池”。 因为池水的范围广大,故名以瑶池唤此天宫仙境。 且说西王母娘娘在瑶池仙境之中养着四只神兽,它们分别是:三足离朱鸟,吐宝金蟾和太阴玉兔,以及九尾白狐。 九尾白狐修行有千年,西王母娘娘对她格外宠爱。 九尾白狐虽然是瑶池仙境的神兽,但是毕竟只是天庭的畜牲之类,为此下凡投胎转世,修炼成仙,位列仙班,成为王母娘娘身边的玉女。 又说蓬莱岛的紫霞山山上有一只修炼多年的仙鹤,这仙鹤后来时被寿星公南极仙翁收为弟子,赐法号朗风。 仙鹤童子因为犯错被贬下凡,后来修炼成仙,位列仙班成为王母娘娘玉皇大帝身边的金童子。仍然拜南极仙翁为师。 有一天,金童子跟随师父南极仙翁去参加蟠桃盛会的时候遇见了九尾白狐转世的玉女仙子,看见到了她,心里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金童子觉得眼前的玉女长的很美丽秀媚,说不出的美。 前世九尾狐的玉女被金童子童朗风这样看着自己,胸口似乎不由得感觉得热乎乎的,玉女撅着嘴,瞪着眼对金童子说道:“你这个人真是不礼貌,干什么死死地盯着我看,你是没见过仙女吗?仙境里的仙子那么多,为什么偏偏就盯着我看了,你真是少见多怪。” 金童子朗风听见玉女这样说自己,于是解释说道:“对不起,因为没有见过你,一时间好奇,所以看的时间久了,让你心里不愉快,真的很抱歉呀。我一时看花了眼,我是玉皇大帝身边的金童子,名字叫朗风,你又叫什么名字呢?” 玉女看见金童子向自己道歉,于是就礼貌地回答,道:“我叫明月,在瑶池仙境当王母娘娘的侍女。” 朗风和明月就在瑶池仙境的天宫的宫门外面谈话着。不一会,蟠桃盛会的举办时间到了,玉女连忙告别金童子,说自己要回去瑶池宫殿听王母娘娘的吩咐。而金童子也告别了玉女。 而在瑶池大殿之上,寿星公南极仙翁向西王母娘娘进献生长了五千年的的九叶灵芝仙草,西王母娘娘见之,心甚欢喜,于是令玉女把篮子里的仙桃,挑出来,让玉女拿着蟠桃向南极仙翁送过去。王母娘娘赐给了南极仙翁的是一枚六千年成熟的蟠桃。 寿星公南极仙翁施礼谢恩。西王母娘娘在瑶池天宫举办的蟠桃盛会,而群仙之首的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也在瑶池中央的高座之上,而西王母娘娘则在其左边。另一边是东王公大帝,而他们顶上有元始天尊这些地位极高的神仙过来拜贺。 瑶池仙境下面的座下男左女右各路仙人神只,都各就各位,共同观赏着仙娥彩女们演奏乐器、翩翩起舞。 其中有七仙女,一边飞天散花,一边舞蹈。瑶池之中又有持香的天人童子手里捧着燃的天宝香炉。各路仙山洞府的神仙们都纷纷来朝拜王母娘娘和其他大地位的神仙,好不热闹。 其中金童子也在瑶池之中,负责给各路仙家斟酒。 宴席间,玉皇大帝命金童向众位仙家斟酒。 当金童子斟酒到华阳真人王玄甫面前的时候,金童不小心将琉璃杯掉在了台阶之前前,琉璃杯摔了个粉碎。 这个时候,玉女看见金童神色慌张的样子,玉女为了安慰金童子,于是浅浅地的对金童微微地笑了一下。 可玉女这一笑却惹出事情来,金童子知道玉女好心安慰自己,于是也点头微笑了一下,可是金童玉女的这个举动被昊天玉皇大帝看见了,玉皇大帝认为金童和玉女是动了思凡之心,于是勃然大怒,言道:“此瑶池蟠桃盛会,宝殿之上岂容你俩动思凡之心?守门天将,将金童玉女带下去打入天牢!令其二人每日受雷劈电击之刑。” 这个时候,东华真人王玄甫见状,为金童玉女他们求情,说道:“天道慈悲,无为而治,恳请昊天高上玉帝慈悲怜悯,金童玉女他们只是打碎杯子,互相安慰微笑而已,让他们受这样的惩罚,会不会太重了?还请玉帝慈悲,今天是蟠桃盛会,也不要因此伤了天庭的祥和之气。” 玉皇大帝闻言,摸了摸自己的胡子,言道:“既然东华上仙为他们求情,那就将金童玉女交给执法天神杨戬他们,让杨戬把他们带到断仙台上,剔除他们的仙骨,挑掉他们的灵筋,把金童玉女打入凡间,受轮回之苦。” 这个时候,王母娘娘接着说道:“让金童玉女七世苦恋,不能成为夫妻,不能圆满其感情。” 之后玉皇大帝就驾着用九条五彩金龙拉的车辇,返回了昊天金阀弥罗天宫之处去了。蟠桃盛会举办了一段时间,王母娘娘就让各路仙家各自返回各自的去处了。 却说执法二郎神杨戬奉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之命押解金童和玉女来到了剔仙台,让九天监生司天神把金童玉女在人间出生时间的的事情记录在案册。然后王母娘娘又让月老神君安排金童玉女七生七世的苦恋情节。 而金童和玉女被剔除了仙骨之后,就被二郎神杨戬派人把他们送到幽冥地府之中,然后由阎罗王让金童玉女轮回转世去了。喜欢济公传奇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济公传奇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