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南赡部洲西方一带,都是很大的泽国。其地称之为灌江口,是玉帝外甥二郎神所封之地,所以称为灌江口二郎。 如今四川地方,还有一个县分,名叫灌县,就是这个典故了。 那时候,二郎神镇守灌口一带,时显灵异。附近水陆居民,无不虔诚奉祀,神厅之中香火鼎盛。 那水国之中,有条老蛟母龙,因为惧二郎神杨戬之神威,终年不敢出头,只在深海中潜身修炼,得寿万千年,已成不坏之身。二郎神神通极广,只消以天眼慧目一观,神机默运,便知道这海底海面之事,没有一件事情瞒得住他耳目。也因为此龙苦修已久,既然不敢出来害人,又何苦和她作对!所以二郎神杨戬也不去理会他。 这天也是巧合,在海岸边上有一个孝子,姓封,名平和。自小父亲早亡,只剩了寡母王氏,孤身守节抚养儿子,把他养成一个勇敢健壮的儿郎。 偏偏这寡妇王氏因为劳作过度,把一双眼睛都熬瞎了。为此王氏的儿子封平和千方百计寻求医生,每天求天拜神的,想要治好自己母亲的眼睛。可却总是没有什么效果。 为此封平和内心不由得觉得大怒,愤愤不平地说道:“像我娘这样好人,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惨报?可见天道也是靠不住的呀!老天神仙是没有灵感的呀!” 如此一来,封平和这样一个好好的孝子,便激怒成了一身愤懑暴躁的脾气。 不过王氏这病已然难治,无论他儿子如何着急,自是没有什么用处。这封平和恼怒了多时,也是无计可施的,也只有刻苦勤快的劳作,挣了银钱,用来奉养慈母。 王氏虽然瞎了眼睛,却见自己得的这个儿子如此孝顺,心里也就感到宽慰了不少。但是因为经常听到儿子那种怨天尤人的心里不平的言论,为此王氏也是恳恳切切地训诫于他。 王氏说:“个人有个人的因果福报,怎么可以因此而怨恨老天爷呢?天道对万物没有亲疏之别,没有特别亲近谁,也没有特别怨恨谁。我眼睛也只是因为常年劳累织布,熬坏的,这又与天地何干?你是善良正义的孩子,可不要无缘无故咒骂天地神道。” 封平和听了母亲一番语重心长地规劝,因此也稍微知道收敛自己口不择言的习惯。封平和每天除了工作养母之外,绝不敢多跑一步路,多说一句闲言碎语或是抱怨的话了。 王氏看见儿子的言行稳重,便越发感到欢喜,于是对儿子封平和说道:“儿呀,娘虽然瞎了双眼,但是有你这样儿子,本来用不着我自己出去赚钱,就是没了眼睛,也害不着什么的!” 封平和听了母亲之言语,郑重其事地说道:“娘,您休这样说,儿子孝顺父母,那是本分应该之事。像娘这样一生忠厚贞节的人,还得这样的毛病,那是不应该的呀。儿子不论是上天还是入地,无论怎么样,必定要查明这个原因。到时候 弄来一些治病的仙药,治好娘的眼睛,才肯罢休!” 王氏只当儿子说的只是一句孩子话而已,也就一笑置之。不道封平和是一面勤力劳作,一边仍是到处访问,有没有能医治盲目的方法。 这一天因为家里的柴草已经用完了,封平和于是一早就进了山,砍了一些枯树枝,背在肩上,慢慢下山回来。 封平和行走到半山腰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个黄袍道人,相貌甚是清奇,神情飘逸,行动之间,似乎有一种祥光瑞气,包裹住他的身体。这个道人其实是降龙罗汉变化来的。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含有杀贼、无生、应供等义。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无生是解脱生死不受后有,应供是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在佛教中,是佛陀得法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 一说可以帮人除去生活中一切烦恼; 二说可以接受天地间人天供养; 三说可以帮人不再受轮回之苦。 在大乘佛教中罗汉低于佛、菩萨,为第三等,而在上座部佛教中罗汉则是修行所能达到的最高果位。 佛菩萨罗汉,自远古劫前已有。随释迦牟尼佛陀显示人间为教化故。 降龙罗汉知道人间这个孝子为母亲的眼病操心,于是特别从极乐佛国下来人间,想要度化帮助此人。 封平和见此道人,料想他是有些来历的,于是慌慌忙忙就扔下柴,上前抱拳表示礼貌,问道:“仙长何仙山来?” 那道人见状,笑了笑,说道:“我不是仙人,只是能替人医治病痛的,算是个走方的医生吧。” 封平和一听那道人如此说,心中一动,连忙问道:“不知仙师可能医治多年的瞽目盲之症?” 那道人答道:“百病皆能治,就是除了瞎子不医!” 封平和一听眼前这个道人说的话,忍不住心中发牢骚,呸了一声,拾起了柴枝,架在肩上准备要走。 那道人见状,笑道:“你这孩子呀,怎么就这般性急子!” 封平和解释道:“我家就只有一个老娘,我娘身体都挺好的,就只是双目失明了,偏偏你这个道人说自己百症皆治,就是不医瞎子,分明好像是故意和我作对一样,我还和你有什么话好讲来!”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道人又笑道:“我虽然不会医治瞎眼,可是我知道还有一个专医瞎眼的大夫,我不举荐与你,你却又往何处去寻?” 封平和见说有这等医生,连忙又丢下柴,向道人鞠躬,说道:“小子实在是因为出来久了,害怕家里老娘盼望担心,所以才急着要回去。方才言语失检,求道长莫要见怪!道长,出家人慈悲为本,既然有这等医生,小子千万祈求您告诉小子,好让小子去上门请他。果然能医好我娘,一则是仙长之阴德之功,二则小子必定要重重感谢仙长呀!” 降龙罗汉化身的黄衣道人,看了看封平和,点了点头,笑道:“你一个穷苦人家,一天到晚,忙着挣钱,孝养老娘,生活还不宽裕,怎说谢我的话。倒是出家人慈悲为本,这话却是有些道理的。也罢!你我在此相逢,多少有些前缘,贫道也敬你母子之节孝,就指示你一个去处吧!” 降龙罗汉接着说道:“离这山三十五里处有大海水,那大水之中,有条蛟龙,修炼甚久,每日子午二之时,一定会探头出水面,吸取日月精华之气,那蛟龙口中喷出红珠一颗,红光照映水面,闪烁晶莹,乃是她修炼成的内丹。你可以前去躲在水边,等他喷珠的时候,就念一句庵嘛呢呗美吽的咒语,然后用手一招,此珠必定飞到你手里。你得到宝珠,你可急赶藏回家里,放在屋子里,凭你想要什么便变出什么物件,只要是人间所存在的器物,不论黄金白银还是珠宝药物,只须向此宝珠默默祝祷,都可应念而至。至于你母亲的眼病,只须一触此珠子的发出来的珠光,便能回复从前光明,包他一辈子再也不眼瞎。” 封平和已是知道这位道者必定是神仙人物,听了这番话,忙拜伏于地。 那道人笑着,扶了封平和起来,心平气和地说道:“不必多礼,牢记咒语,红珠必可得手!那老龙见宝珠到了你手里,必定要来抢夺。到那时候,有我在暗中帮你,也不致以误事。你就放胆去吧!” 言毕,忽然一阵风莫名而起,那道人竟然化成了一阵金光,瞬息就消失不见了。 封平和见状,大感惊异,连忙又望着天空叩拜,表示致谢。 封平和肩担挑柴而回,因恐怕母亲胆小,却不对她说明自己今天之奇遇和仙人的指导。 封平和等候到晚上三更将尽,独自一人,就出了后门,飞快地赶到道人指示自己的所在之地,找了一处芦苇丛中,把自己身子蜷伏起来躲藏,连呼吸也不敢出得太大,害怕被蛟龙发现,只得呆呆的望向水面,直到子时时分光景。果然看见一阵红光,从水底直接透出水面,惊得那些鱼虾之类,纷纷四处逃开。 但见那红光升上水面,竟然有一丈多高,向着月光,一上一下,一高一低的上升下沉着。与此同时似乎有一种白如银、淡如烟一般的朦胧雾气,围绕住那团红光。 封平和哪有工夫去瞧那水底的龙身,一见红珠,心里喜欢得几乎跳将起来,慌忙镇定神思,默念一句“庵嘛呢呗美吽”。一面伸手向红珠一招手。 一霎时间,猛然觉那红光向眼前直飞过来,那红色耀眼的光芒几乎让眼睛都睁不开了。 封平和也顾不得自己死活,拼命伸出两只手来,想要把红光围住,探取红珠。不料眼前的红光渐渐变得稀少,而封平和自己手里却似乎握住了一个物件,仔细一瞧,不是那颗晶莹闪烁、红光四射的红珠吗? 封平和这一欢喜,那是非同小可,待自己要起身出来的时候,忽然地就刮起了一阵狂风,向这芦苇深处席卷过来。 一霎之时,天昏地暗,乌云密布,令月色无光,封平和耳中只听得见轰隆隆的声响,宛如雷鸣一般,只在封平和的脑门顶上盘旋下来,吓得封平和握住红珠伏在地上,只得叫喊呼救道:“仙师救命呀!”“仙师救命呀!” 话音刚落,猛然就听得空中有人喝道:“孽龙不得无礼!听我法旨,我乃西天佛国净土之降龙罗汉尊者,汝修炼多年,不成正果,当念封平和孝心感天,特借汝丹,救彼母亲,兼立功行,普济世人,积累功德。你失丹之后,躯壳不保,生魂可仍然留在此间,切不可离开一步,三年之后,此人应逢灾难。到了那个时候,魂托汝身,你俩合身为一,自有一番功果。你和封平和各得其所,也是一举两得。此时不必相仇!” 话音刚落,顿时就风定雷止,依然是一轮皎洁明亮的月亮悬挂在太空之中,照耀得水面万顷烟波,光明皎洁。只见那红珠出现之处,水面现出一个龙头,望着天空点了几点头,然后就躲下水去去了,一点声形都看不见了。 封平和这才慌慌忙忙,恭恭敬敬叩了几个头,然后爬出芦苇丛,夹着红宝珠回到家里。 这个时候,东方微微泛起了鱼肚白,一轮红日渐渐高升,封平和的娘正在床上摸摸索索地披上衣服起身。 封平和不敢惊动母亲,仍然和平日里一样,走进他娘的房内,平和刚叫了一声娘。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娘忽然就把眼睛睁了一睁,惊喜道:“孩子,你手中捏的什么东西?这般红红的,真是好看。” 封平和看见娘亲已经能看见物件,心里感到非常惊喜,却来不及禀明母亲原因,于是就先把红珠取出,向他娘面前这一晃,那红珠子发出的光芒照了一下他母亲。 封平和的娘亲猛然就可以地立起身来了,并且大声地对儿子说道:“我的儿呀,你是从哪里弄来的这个宝贝呀?娘亲一见到此物,居然两眼大明,眼睛竟然比年轻的时候还要来得个爽利明澈呀!”说时,封平和的母亲就伸手向儿子平和要着要看那个珠子。 封平和连忙对母亲说道:“娘,您且莫要性急,这个宝贝可不是这样的玩法,等待孩儿想个法子,把它们悬挂在房间里面,娘可时时看着这个红宝珠,包您一辈子都眼目清明,再也不会生出病痛来了。” 他娘依其所言,跟着儿子封平和一同走到房屋的中堂之中,王氏看儿子封平和把红宝珠子用线拴好,挂在房屋的中间,便有一团红光照彻房间内外。 从此以后,不但王氏不仅眼病若失,母子俩的身体和精神,都感觉得十分爽朗健康,十分快活。 而且,这个珠子真可以称得上是个如意珠呀,无论需要什么东西,只要是人间能有之物,只要对它默默地祷祝一遍,这需要的东西,自然就会出现在屋子里面,真可谓是取之不完,用之不尽。他们家中得此神珠的有力扶助,母子俩衣食一切,都用不生忧虑了。 可偏偏这封平和的性情奇怪,家里虽然有这样的宝物,但是他却一天不肯因此偷闲,仍然和平常里一样地勤苦作工,风雨寒暑,概不休息。 一天,王氏对儿子封平和说道:“儿呀,这如今我们母子得到老天之幸运眷顾,你我已经是衣食无亏了,生活也是有着落的。如今,你的年纪不小了,也该留心访寻一位有才有貌的姑娘,早早完了婚姻之事,也好叫我了却一件心愿。” 封平和听了母亲的话,回答道:“母亲慈命,孩儿敬当遵从的。怎奈何当初孩儿自蒙仙人赐此神珠,言治愈母亲目疾以后,曾许下一个大愿,要立下五百功行,才敢讲到婚姻之事。如今看看过了一月多了,也曾出入留心,并没什事可容孩儿施展的,这便又怎样?” 王氏听见儿子这样说,猛然就醒悟道:“孩子,那也不是难的事情。想来这个仙家至宝,原就为济世救人为用。我儿既然得到这样的宝物,还应该公之于人,用这个宝珠帮助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老百姓,用这个宝珠治病救人,为病人治病,为穷人招财。如此一来,不但能自己去积德,也能替那位仙人和老龙立一些功德恩行呀。” 王氏一句话还没说完,封平和就欢喜得直接跳了起来,拍了一下大腿,恍然大悟似的说道:“毕竟还是娘的见识高,孩儿怎么就想不到呢!如今孩儿就去做个走方医生,凡是有疑难杂症的人,只需要用这个红珠子一照,包他祛病延年;再有贫苦人家,衣食不敷的,孩儿还可默祷红珠,把些银米给与他。如此来,不用一年功夫,敢情则立了千把件好事了。” 王氏连忙说道:“很好!很好!我儿子见义勇为,不可怠慢!既然已想了这样的好事情,那就即日就去试办,看这样做行不行就好了!” 封平和笑道:“那宝贝是不认人的,既然能治母亲的眼病,自然也能治别人的疾病;既能照应我们母子,自然也又能救助别人的困苦。” 王氏闻言,笑道:“那真是很大的一件好事呀!” 于是封平和也不去做工了,天天挟着红珠,往来游行,凡是有病的人,经他用红宝珠的珠光一照,那病人得了宝气,所患疾病无不痊愈。 封平和先是专替近村之人医治,后来大家都传说封平和医术了得,传播开去,竟也有远道之人,不远千里前来求治。封平和一心救人济人,不但不取任何银钱,就是送来的礼物,不能推辞的,也都分送给村子里贫困的人家;还有些诚实规矩的人,因为时运不济,弄得生活艰难窘迫的,封平和便向红珠求点银米送他。 如此一来,不消三年光景,这封平和大善人的名气,早已经传闹得远近皆知了。而且封平和性情爽直,从不晓得怎么撒谎欺人。人家问他怎么的就学得这样治病救人的本领,他便说,都是红珠的法力,自己是一点都不知道医术的。再问他何处得此红珠,封平和也总不相瞒,老老实实地把事情经过告诉了他们。 正所谓君子无罪,怀璧其罪。封平和好心用红宝珠为老百姓做好事,却因此便引起一个人的注意。这个人便是灌口地方的官长,姓毛,名大虎。 这灌江口县官长毛大虎听闻了自己治下的县城里居然有此奇异之事,于是就想把那封平和传过来问话,要是果然有此等宝物,当以官长的势力,向他索要这个珠子。 毛大虎想定了主意,就和妻子刘银商量。刘银听了丈夫毛大虎说的这个事情,脸上踊跃喜色,笑盈盈道:“要是有了这个宝物,可先让他治好我女儿的病,宁可多给他一些银子,向他把宝珠买了来。若是一味用强躲的话,恐惹百姓们议论我们。”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毛大虎听了妻子刘银所言,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就打发了两个差人,下乡来传唤封平和。 平和见来了的差人要传唤自己,于是问起原因,差人回答说:“本官长毛大虎家的小姐患了痴迷之症,我们长官听说了你府中有治病的神珠,特请先生揣去,方便治好小姐的怪病,我们长官自有重报。” 封平和听说是为人治病,于是到了屋子里辞别了母亲,就要前去给那官长的女儿治病。 那王氏听到是官长传召的儿子封平和,心里觉得有些不安,不由得皱眉说道:“孩儿,这官场之事,不是容易干的。此去务必要多加小心注意呀!” 儿子封平和应声答应道:“晓得了母亲!” 说罢,封平和就跟了差人,一同到衙门。 封平和来到了衙门,那官长毛大虎听说差人请到了神珠医生,心中大为喜悦,于是亲自出来,以礼相待。 毛大虎借口问了封平和得宝珠的缘由和此宝珠的功效。封平和都从直禀告过了。 毛虎闻言,也还只是似信非信,便请封平和进去屋子医治小姐的怪病。封平和跟随着毛大虎入其小姐闺房内。但见那小姐面白如纸,眼神呆滞,神情迷离,分明就是有妖邪鬼怪附身。于是封平和就取出红珠,向小姐眼前一晃。这红珠原是吸收天地灵气日月精华千来年的灵物,那些山精野鬼,怎能挡得住红宝珠的这等灵光。 但听得“啊呀”一声,毛小姐便向后就倒在地上。封平和见状,把红灵珠收了起来,而刚刚大叫而倒地的小姐又缓缓地站起身来,看见父母都在一旁边,不由得大哭起来,缓了一会,方才说道:“爹,娘,孩儿好痛苦啊!” 毛大虎夫妻见状,心里都欢喜得说不出话来了,一齐向封平和拜谢道:“小女自得此病,已有半年,不省人事,就是家中亲人,也不大认识。今蒙先生神物一照,立时就清醒了。先生真我家恩人呀。” 封平和见此,都连忙表示谦逊。 这刚神志清醒的小姐自言道:“春间我在后花园玩耍,忽然一阵腥风,触鼻而晕。以后的所作所为,全没记忆,也不晓得是什么道理。” 封平和答道:“这不用说,应该是一种什么妖精,附在小姐身体,来享人间福食的。” 毛大虎把封平和请到了外面的客厅里来,设下酒筵款待。宴席间,毛大虎动问封平和肯不肯将此珠售卖。 封平和听了官长毛大虎之言,笑了一下,解释道:“小民虽得此珠,却终究不能算是自己的。将来期限一满,少不了仍然由仙人把它收回,还给水中老龙。小民断是然不能擅自售卖的。就是老爷得了这个珠子去,终究不能久长,何必多此一举呢!” 毛大虎只当封平和说的是推托的话,于是再三恳商。 封平和终究是孩子之心性,怫然不悦而起,说道:“小民得此神珠,先是为医治家母的眼症,后来才替别人治病。左右不过借此立些功德,从来也不曾得过人家一点好处。若是此物放在老爷府中,老爷哪有闲空时间替人治病,却不辜负此珠?老爷是大富大贵之人,穿的、吃的、用的,哪一件不如意。就是得了此物,也不过是将它珍藏起来,究竟有什么用处?老爷如此,则耽误了小民行道的功德。像这样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我劝老爷少做为是!” 毛大虎听了,不由得得大动肝火,于是命令差人将封平和捉住,搜出他的珠子,免他“妖言惑众”,“弄出不轨”之事。 封平和见众差人上前来捉自己,心中大怒,立刻离席而起,伸起右脚,踢翻了一个差人。又猛的一拳,打倒了一个差人。众差人发声齐喊,各持兵器,一拥而上。 封平和见此情形,恐怕有失,连忙取出红宝珠,将其握在手,大声呼道:“老爷不必动怒!众位差哥,也不必厮打,且听小人一言。” 毛大虎只当封平和愿意献珠,连忙命令众人且慢动手,看看他有什么话。 只见封平和从容禀道:“老爷是小的长官,老爷有命,小人怎敢违背!怎奈此珠委实不是小人所能久占。小民若擅献老爷,将来仙人责备,老龙索取,小民也逃不过一死,还不免负一个监守不利的罪名。若是依了老爷之意,也不能走出衙门,总是一死,小民宁愿死在老爷贵衙之内。死后有知,还能求谅于仙师。老爷不信,请看小民立刻把此珠吞下肚去。小民当然不能活命,就是一时不死,任凭老爷刀斩斧砍,小民不敢有怨言。” 说罢,封平和张开口,把手里颗大如李子、红如丹霞的红珠,生生往自己口中塞了进去。一仰脖子,咽的一声,当下滑入腹中。 毛大虎连忙命令众人快抢宝珠,却已经来不及了。 只见封平和登时脸色大变,面如金纸,眼若铜铃,动作如闪电一般,把围住自己的差人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全部打趴在地,向外面直接快速地奔跑出去。毛大虎也不敢拦阻,由他跑出了衙门。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封平和一口气赶回家里,看见了他娘,便伏在地上大哭,说道:“我那苦命的娘啊,孩儿如今再也不能侍奉您了!” 王氏闻言大惊,问其缘故。封平和忙说说:“毛大虎要抢宝珠,孩子不得已将红珠吞入腹内!” 王氏听儿子说完,吓得面如土色。匆忙之中,不择言语,只说:“怎么是好,珠是龙丹,丹入儿腹,儿是要变龙了呀!”一语未完,猛地狂风大起,天空乌云密布。 王氏只觉得眼前金光万道,目眩神迷,半空之中似乎有龙鸣之声。定睛一看,果然看见一条金龙,婉蜒上下。再瞧封平和,已然不知哪里去了。 王氏看到眼前这一幕,悲痛欲绝。封平和虽然已经化龙,却仍眷恋母亲,吞龙珠变成龙的封平和围绕着母亲,每走一步就形成一个滩涂,一共走了二十四步,形成二十四个滩涂,人们将其称为“望娘滩” 。此后,只要有旱灾,封平和就会出现,行云布雨,守护着乡亲们。 而毛大虎作恶多端,化龙的封平和向二郎神禀告,二郎神允许化龙降下闪电劈死了毛大虎。 那原来水里失去龙丹的的老龙呢?因为借了红宝珠给封平和,封平和在人间做了很多好事。老龙借此功德,得大自由身,转世为释迦牟尼佛祖的一名弟子,修成阿罗汉果。百年后,修成正果如来,名龙尊王佛。喜欢济公传奇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济公传奇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