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通过宣扬天志鬼神来制约君主的权力,强调君主的统治必须符合天意和人民的利益。这种思想在当时对于限制君主的专制统治、保护人民的权益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它也启示后世的人们要敬畏自然和神秘力量,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尚同尚贤
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都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墨子认为,只有上下同心同德,国家才能治理得好。他主张国君必须选举国中的贤者来充当官吏,而百姓则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这种尚同尚贤的思想强调了君主和官吏的贤能以及人民的服从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墨子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来选拔官吏,主张不拘出身地选拔贤者。他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即官职不应该世袭,而是应该根据个人的才能和品德来选拔。这种尚贤思想对于打破贵族世袭制度、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节用节葬
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墨子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行为,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他认为久丧厚葬无益于社会,只会浪费资源和财力。墨子主张君主、贵族应该像古代三代圣王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以身作则来引导社会风气。
节葬则是墨子针对当时盛行的厚葬之风提出的主张。他认为厚葬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无益于死者。墨子主张实行薄葬简丧的制度来减轻人民的负担并节约社会资源。这种节用节葬的思想对于推动社会节约、反对浪费具有重要意义。
非乐非命
墨子极其反对音乐认为音乐会影响农民耕种、妇女纺织和大臣处理政务。他主张“非乐”即废除音乐来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和治理国家。这种思想虽然有些极端但在当时对于集中社会资源、推动社会发展具有一定作用。
在命运观上墨子否定儒家提倡的天命论主张“非命”。他认为人的寿夭、贫富和天下的安危、治乱都不是由“命”决定的而是可以通过人的积极努力来改变。墨子反对儒家所说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认为这种说法会消磨人的创造力并阻碍社会的进步。他提出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追求幸福和成功而不是盲目地相信命运。
2.
军事思想
非攻: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
墨子认为当时的战争多属掠夺性非正义战争他坚决反对这种战争。在《非攻》诸篇中墨子反复申诉非攻之大义认为战争是凶事会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他主张以德义服天下以兼爱来消弭祸乱。墨子将战争严格区分为“诛”和“攻”即正义与非正义两类并坚决反对非正义的攻伐掠夺之战。
墨子的非攻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也为后世提供了处理国际关系和战争问题的重要原则。它强调和平、反对战争提倡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和冲突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积极意义。
救守:支持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
墨子在反对非正义战争的同时也支持正义的战争即防守诛讨之战。他认为对于弱小的国家来说应该积极防御来制止大国的侵略战争。墨子在《备城门》等篇中详细阐述了城池防守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了一个以城池防守为核心的防御理论体系。
墨子的救守思想强调了防御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防御战术和策略。这些思想对于后世军事防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它也启示人们在面对强敌时要勇于抵抗、保卫家园。
墨子的军事战略是防御的战略可概括为“非攻止战、以弱胜强”八字方针。这一战略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现实意义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军事智慧和启示。它强调通过智慧和策略来战胜强敌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武力和扩张。
3.
哲学思想
认识论
墨子在认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以“耳目之实”的直接感觉经验为认识的唯一来源。他认为判断事物的有与无不能凭个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依据。墨子提出了检验认识真伪的标准即三表:“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把“事”“实”“利”综合起来以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社会效果为准绳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成见。
墨子的认识论思想强调了感觉经验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检验认识真伪的标准。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也为后世认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它启示人们要尊重事实、注重实践并通过实践来检验和修正认识。
逻辑学
墨子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体系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比较自觉地、大量地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墨子提出了辩、类、故等逻辑概念并要求将辩作为一种专门知识来学习。他总结出了假言、直言、选言、演绎、归纳等多种推理方法从而使墨子的辩学形成为一个有条不紊、系统分明的体系。
墨子的逻辑学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地位也为后世逻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启示人们要注重思维的严谨性和逻辑性通过合理的推理和论证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墨子的逻辑学思想也为后世科学研究和哲学思考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4.
科学思想
宇宙论
墨子认为宇宙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个体或局部都是由这个统一的整体分出来的。他给出了时间和空间的定义并探讨了时空有限还是无限的问题。墨子认为时空既是有穷的又是无穷的对于整体来说时空是无穷的而对于部分来说时空则是有穷的。他还指出连续的时空是由时空元所组成并提出了“始”和“端”的概念来描述时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