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旻的眸色凝望着深沉的夜幕,“她执迷不悟,是因不曾亲尝代价的惨痛,且等等罢,不急。如今舒凌盯我倒是够紧,嘱咐下头的人,都仔细着,莫要轻举妄动。你还回去她身边,非是生死关头,不必露面。”“是,掌教。”那女子披着黑色的氅衣,快步离开了宅院。第66章 险境今岁京城冬寒, 凛冽的西风日日喧吟,天色惨淡愁云凝重,时而便会飘落些许玉华。散朝归去的长街上, 有老臣牵着马匹行至半路,看着街边瘦弱的乞儿, 一声叹息,“凛冬难熬, 不知多少家户见不到明春的骄阳了。”“您老可听了那童…”“嘘…隔墙有耳。”盛安七年, 腊月廿十。大朝散去, 舒凌用过早膳回到宣和殿之时,抬眸瞥见那一袭朱红的身影在案前坐得端正,已经提早整理好了今日要议定的文书,整整齐齐的叠放于御案之侧。立在廊下, 舒凌淡然的望着灰蒙蒙的天色, 侧眸询问蓝玉, “可知苗苗最近在做什么?”“回陛下, 公主每日辰正入礼部,直至酉初方回府。近几日接连如此, 唯有前日夜间应明诚公主邀约,往府上赴宴了一次。”蓝玉柔声回话。舒凌轻声“嗯”了一句,抬脚入了大殿。坐在龙椅上, 她随意的翻阅着苏韵卿整理出来的奏疏, 一本本划过后,中间的两本令她蹙了眉头,转眼瞥向苏韵卿, 那人仍是一副惯常清冷淡漠的模样。那两本乃是朝臣参劾苏韵卿的, 非是别的因由, 只怪那甚嚣尘上的所谓“童谣”,尽是些欲加之罪的指控。“你觉得朕该信吗?”舒凌虚虚的靠着椅子背,捏着那两本奏疏,轻声询问。殿内暂无旁的朝臣,这话只能是问苏韵卿的。她握笔的手顿了顿,余光瞥见舒凌手中的奏疏,只轻声道:“此事当从圣裁,臣不知。”“若是想避嫌,朕可以让你回府休沐。”舒凌的话音柔和,好似是真心怜惜。“多谢陛下,臣无嫌可避讳,无需旷官。但这若是您的旨意,臣自当领命,归府思过。”苏韵卿的声音虽然微弱,却清晰坦荡。“再有这等奏疏,你压下就是,不必再交由朕过目。”舒凌将那两道奏疏扔去了一边。苏韵卿捡了回来,轻声应承后,把那奏疏叠放在一旁的空地上,随手压了个标签。舒凌的话,她可不敢轻信。又是一日寻常,苏韵卿两点一线,归府也是大门紧闭,谢绝一切拜帖,自己也不去应酬。腊月廿二,晨起的寒风彻骨,萧郁蘅裹了个洁白的狐裘,上了一早备下的马车,往京中主街的汇贤楼而去。今日的主街人潮攒动,禁军虽然严密防守,但因着诗会是公开招贤施恩的差事,自也不可能将长街戒严,只是加派巡防人手,把汇贤楼里里外外盘查仔细而已。因萧郁蘅是陛下独女,天骄一样的人物,偏又得了精于辞令的才名,好些人都想凑个热闹,一饱眼福。是以除了求官求前程的监生、贡生、举子外,还有各个高门大户府上的公子女娘,乃至是寻常人家的小儿女,耐着严寒,围拢于长街的两侧,只为一睹公主芳容。礼部尚书裴元到的更早些,提前命人审查了参与诗会的人员名册,确认无误后,便立在楼外的石阶下迎候。燕国公主府宽大的轿辇自长街北侧幽幽南行,宽敞的道路上禁军导引,待到了汇贤楼的位置,马车停驻,护卫围成了一堵人墙。萧郁蘅在乳母嬷嬷和内侍的搀扶下,快步下了马车,目不斜视地直奔前方。若非这是早定下的章程,谣言铺天盖地的节骨眼上,她才懒得招摇。裴元上前欲见礼,萧郁蘅虚虚地拦了,“裴尚书无需拘礼,还是早些进去早些开始。地冻天寒,莫要让才子们等久了心寒。”“殿下说得是。”裴元沉声应承,跟在大步流星的萧郁蘅身后,快步上了楼。礼部的郎官和参与诗会的众人早已准备好,萧郁蘅入了主位,只淡然道:“本主久慕诸位才名,特来此讨教。诗会既是以拔擢英才为目的,还请诸位莫要谦逊,各尽全力才好。时辰不早,裴尚书,依章程开始吧。”裴元主持,众人作诗品评,作赋,再评;最后由萧郁蘅会同尚书一道择选三人,上报朝廷备用,与萧郁蘅一道前往宫外清漪园赴宴。拔得头筹者,更有以公主名义赐下的厚赏和朝廷为表示体恤贤才颁赐的美名头衔。诗会维持有将近两个时辰之久,结束时已近正午。汇贤楼外的人山人海并未散去,毕竟眼下多了个观瞻京城新晋才子的良机,更有意图捉婿的官员徘徊,这些人更不会走了。为示朝廷爱重人才之意,萧郁蘅在新选出来的三位才俊的陪同簇拥下,与人一道寒暄着出了汇贤楼。面上的笑靥亲和,两个小梨涡和弯弯的眼角显得她平易近人,端庄温婉。车马早已备好,那三人应该共乘一花车,跟随在萧郁蘅的车驾后,一道往清漪园去赴公主的赏宴。忽而两侧围观的百姓中有人开始了吵嚷,乃是表达对新晋才子的捧和,往那满是护卫围拢的门庭处扔了大大的花环,乃至是“绣球”。如此盛情令萧郁蘅心头一颤,她本能的加快了脚步,与几位才子错开了身位,心生警觉地低声与自己的随侍道:“吩咐他们尽快上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