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89章 热心的新华人
“笑话,我沈某虽然商贾出身,但也知民族大义,岂能因蝇营狗苟之事,而屈身以投建奴?”
沈世魁冷笑一声,将手上的茶杯重重地置于案几上,发出“咚”的一声,惊得旁边伺候的朝鲜婢女打了一个激灵,赶紧将脑袋又垂低了几分,大气也不敢出。
“父亲,新华人委实可恨,如此这般羞辱我们。”沈志祥恨恨地说道:“依孩儿之见,待收了他们这批军械和甲具后,便跟他们一拍两散,停止一切合作。”
“不合作?不跟他们合作,我们皮岛哪来的粮食可用?”沈世魁瞪了他一眼,烦躁地在屋里走来走去,思索着如何应对接下来所面对的局势。
就在沈志祥前往哭娘岛找新华人购置铳炮和甲具时,朝鲜又派了使者来到岛上,再次严厉地质问天朝官军为何频频登陆上岸,袭掠朝鲜村镇,不仅大肆勒索粮饷,还强掳妇人,以至引得地方民怨沸腾,群情汹汹。
沈世魁则很敷衍地回复,说上述暴行皆为建奴所为,他们装扮成明军模样,掳掠朝鲜地方,是挑拨离间大明和朝鲜之间的关系,更是在往他们东江镇身上泼脏水,从而破坏双方之间的合作。
不过,这番说辞根本没有平复朝鲜人的不满情绪,反而让他们更为暴怒。
你这是逗我们玩呢!
到底是建奴,还是明军,我们朝鲜人会分辨不清楚?
难不成,那些建奴为了抢掠我们朝鲜村镇,不仅专门找来了天朝官军的衣甲,还往脑门上沾了大把的头发?
朝鲜人离开的时候虽然没有当场撂下狠话,但显见是极为愤怒的,对皮岛明军的所作所为,也是恨在心里。
哪有这般形如盗匪的大明官军,不仅未能保护我朝鲜国境安全,还肆意在我国土内勒索地方,强抢妇人。
可以预见,朝鲜人在激愤下,对皮岛的物资供应必然会停下来,使得沈世魁等人遭遇更为严重的生存危机。
自登莱兵叛之后,海上交通大受影响,东江日渐困顿,着实过了一段苦日子,都是靠着朝鲜人的有限供给,方才勉强度日。
两年前,黄龙率精锐数千赴旅顺口征讨陈有时、毛承禄叛乱时,便致揭帖与朝鲜仁祖国王,请求粮草接济。
待登莱叛乱被彻底平定,东江镇的物资补给难题仍未解决,吃了上顿没下顿,只能不断向朝鲜“借支”粮草,以养数万军民。
八月间,沈世魁奉命出击建奴侧后,为了加强进攻力量,派遣使者向朝鲜“请得粮饷及战舡、枪手、鸟铳”。
朝鲜本不想搭理,但沈却将蓟辽总督傅宗龙的名号给抬了出来,遂捏着鼻子令“饷臣将宣铁所储及海边各邑军粮参半运送”,又将鸟铳一百支送与皮岛明军。
但“战舡、枪手”两项,朝鲜自顾不及,又怕被建奴知晓,婉言拒之。
这些年来,朝鲜虽不能完全满足皮岛明军的所有需求,但若是没有朝鲜的援助,恐怕皮岛之上又不知生出几多变故。
总的来说,朝鲜人给的物资尽管没多少,但对皮岛而言,却是极为重要的补给渠道之一。
当然,人家朝鲜的日子也不好过,物资也不甚丰裕,闹个灾说不定还要拉饥荒,而且,建奴还时不时地派使者恐吓一番朝鲜君臣,严令其不得再资助东江镇。
并且,在朝鲜君臣眼中,皮岛之众,不仅“无益于牵制建奴”,而且只会“扰害藩属之国”,尤为可恨矣。
沈世魁深知朝鲜的重要性,不能将其推到自己的对立面,也曾想着要严厉约束皮岛部众,不得肆意侵扰朝鲜地方。
奈何皮岛始终是粮械皆缺,为了谋生存,只能默许部下在朝鲜境内打秋风。
要不然,官兵们没了吃食,那不得将他沈世魁给吞到肚子里。
除了朝鲜外,能给予皮岛最大物资支持的便是新华人。
他们似乎一点都不嫌麻烦,也不嫌粮食贸易的低利润,每年都会组织商船从暹罗、柬埔寨、占城等国家贩来海量的稻米,然后再将一船船辽东难民拉到北瀛岛。
据说,这些稻米的采购价格仅四五钱银子每石,千里迢迢运过来,售与他们皮岛时,却是三两银子每石。
虽然新华人在粮食贸易中赚取了超过七倍之多的利润,但这对皮岛来说,绝对算是友情价了。
因为,即使在锦州、广宁、山海关等辽东重镇,稻米每斗售价也高达五钱银子,折合每石五两白银。
而他们东江镇因为远离大陆,物资补给多有不便,稻米售价更是超过六七两银子,即使是粟米也得三四两银子。
所以说,就朝廷每年发放的那三五十万两银子军饷,根本就不足以养活十余万东江镇军民。
为了不至饿死,东江镇只能通过走私贸易,自筹资金,另辟蹊径寻找粮食供应的渠道。
而新华人在短短不到四年时间,便迅速成为整个辽海最大的粮商,每年经手的稻米超过十万石,虽不能完全满足东江镇所需,但却有力维系了他们的粮食供应,不至于断顿饿死。
沈世魁叹了一口气,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的庭院,一阵秋风吹来,将落叶吹得飞起,但最终无奈地落于地上。
“新华人还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