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更让书薇触动的是霍启轩的尊重。他停留的时间不长,每次探望都控制在一个晚餐或一次简短的咖啡时间,绝不打扰她的学习节奏。但他总能在关键时刻出现。例如,在书薇即将进行第一个重要的短片课题发表主题为「异乡人的孤独与连结」前夕,霍启轩刚好结束在东岸的公务,又「顺道」约她喝杯咖啡。
「别紧张,」他看着书薇略显紧绷的神情,温和地说,「你的观察力和说故事的能力是你最大的优势。专注在你想表达的核心情感上。」接着,他自然地递过一张名片:「这位是Sarah,一位在纽约电影圈颇有资历的华裔剪辑师。我跟她提过你这次的作业主题和风格,她表示有兴趣看看。如果你在後期剪辑上需要专业的第二意见,可以联系她,就说是我介绍的。」他提供的不是g预,而是恰到好处的业界资源引荐,这份雪中送炭的T贴,JiNg准地击中了书薇当下的需求。
霍启轩的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强大的行动力和无声的T贴。他从不邀功,也不刻意亲近,只是在她需要的时候,以最不造成困扰的方式,解决她生活上的琐事难题如住宿周边安全资讯、推荐可靠的乾洗店,或是提供专业发展上关键的助力。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支持,让书薇感受到一种不同於以往的安全感。这不是轰轰烈烈的激情,而是一种基於深刻理解与尊重、踏实可靠、让她可以心无旁骛专注於目标的强大後盾。这份支持,沉甸甸的,带着让人安心的温度。
在霍启轩低调却有力的鼓励下,书薇将在异乡感受到的疏离与寻求连结的渴望,倾注到她的第一个短片作业中。她穿梭在纽约地铁、公园长椅、移民社区的小餐馆,用镜头捕捉那些独自用餐、凝望远方、或在陌生人群中试图建立微小互动的身影。拍摄与剪辑过程充满挑战,但她咬牙完成了。
学院的小型放映室里,灯光暗下,书薇的作品《Strangers,YetClose》开始放映。十分钟的短片,没有夸张的戏剧冲突,只有细腻的观察、克制的情感流动和JiNg准的镜头语言,将「异乡人的孤独与连结」这个主题诠释得真挚而动人。放映结束,灯光亮起,教室里响起真诚的掌声。
正当书薇松了一口气,准备接受同学和教授的反馈时,一位头发灰白、气质g练的nV士穿过人群,主动走向她。
「苏小姐?」nV士伸出手,笑容带着专业的审视与赞赏,「我是EineMorrison,制片人。你的作品非常打动人,视角独特,情感真挚,技术执行也很成熟。特别是那个地铁站里两位不同族裔老人共享一张长椅、无声交换面包的长镜头…充满了力量。」EineMorrison的目光锐利而感兴趣,「我手上有个纪录片企划,主题与城市移民的社群网络有关。你的风格和这部短片展现的敏锐度,让我印象深刻。有没有兴趣找个时间聊聊?」
书薇心头一震,EineMorrison的名字她在业界报导上看过,是位颇有份量的资深制片人。她下意识地看了一眼不远处刚结束通话、正准备安静离开放映室的霍启轩。他对上书薇询问的眼神,只是微微颔首,露出一个极浅、几乎看不见的了然微笑,随即转身离去,将舞台完全留给了她。
是他!一定是他私下做了引荐!书薇瞬间明白了这份「惊喜」的来源。心中涌起一GU暖流,混合着对作品的肯定所带来的激动,以及对霍启轩那份默默支持、不求回报的深深感动。她深x1一口气,将注意力拉回眼前,郑重地与EineMorrison交换了联络方式:「当然,MorrisonnV士,非常荣幸。我很乐意和您聊聊。」
纽约的节奏依然快速而喧嚣,但此刻,书薇站在小小的放映室里,手握着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感觉自己正一步步,更坚实地踏入了这个充满挑战也充满可能的影像世界。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千篇小说https://xixixsw.co阅读更多精彩小说】</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