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过继的皇子人选,礼法和传统也有相应的规定。不出意外的话,就是皇十三子、赵王李福过继给大哥李建成,皇十四子、辽东节度使李明过继给弟弟李元吉。
在古代的大家族之中,将小儿子过继给无后的兄弟,是十分常规的操作。
李世民捋着两撇胡子,不置可否地问其他大臣:
“玄成对朕的儿子做出如此安排,诸位爱卿觉得如何啊?”
细心的大臣不难品味出,皇帝的措辞中,隐约有埋怨魏征越俎代庖之意。
然而长孙无忌只当没听懂,立刻上前道:
“臣附议。”
“臣也附议。”
“臣附议。”
像是吹响了进攻的号角,一大片大臣们纷纷附议,觉得魏征此言甚妙,应该将李福和李明都过继出去。
就算不考虑太子党派之争,魏征的建言也是很有道理的。
九成宫之变,无疑给诸位大臣敲响了一记警钟。
陛下得位不正,确实在客观上削弱了皇权的权威性,给了各路野心家“我上我也行”的错觉。
全面反思玄武门之变,不但能修补皇权的权威性。
同时也能巩固太子作为皇权接班人的地位。
对大唐政局稳定是很有裨益的。
而代价,不过是过继两名最小的皇子而已,对大臣们来说成本几乎为零。
加上李明的生母还曾是李元吉的齐王妃,有了这一层关系,过继的关系更是顺理成章。
因此,小朝会中没有表态的大臣便成了少数——
尚书省右仆射房玄龄、吏部尚书侯君集、礼部尚书李道宗、大理寺卿孙伏伽,以及其他寥寥几人而已。
李世民点了房玄龄的名:
“玄龄,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臣以为,息王、海陵王皆是乱臣贼子。以皇子之尊,为乱臣贼子续弦,臣以为不妥。”
房玄龄直指问题核心。
作为秦王府老臣,他喷起李建成和李元吉来,丝毫没有心理负担。
魏征立刻反驳道:
“此次讨论的不是谁是乱臣贼子,而是应该以哪位皇子殿下,为隐太子续上香火。
“息王作为隐太子,是陛下与太上皇陛下都亲封的。
“难道你房玄龄反对不成?”
这两座大山一搬上来,就算是房玄龄也无言以对。
李世民微微一皱眉,又看向李道宗。
“你为宗室大臣,你又有什么想说的?”
“臣以为。”李道宗沉吟道:
“追封息王为隐太子,将赵王殿下过继过去,确实能彰显陛下之仁德。
“只是还有一位巢王,他并不是太子。难道,也要为他过继一位皇子?”
他的意思很明确,李福可以送出去,但李明不行。
魏征还在输出:
“隐太子是陛下的兄弟,巢王亦是陛下的兄弟。
“岂有厚兄而薄弟、坐视亲弟弟断香火的道理?”
开玩笑,大家心里都门儿清,李福只是附赠的,李明才是主菜。
怎么可能让李明跑了?
“陛下。”
长孙无忌添上最后一把火:
“玄成公所言甚是。
“若依此计行事,既能对列祖列宗有交代,也能堵住百姓的悠悠之口。”
他在心里暗笑。
魏征果然是贞观朝第一喷子,有他在自己这一边,确实好办事了许多。
李明就等着被送给李元吉当儿子吧。
这样一来,这个熊孩子就能远离朝堂的中心,从此再也成不了气候、构不成威胁了。
“嗯……”
面对群臣的进谏,李世民轻叹一口气,道:
“朕意已决。”
群臣立刻竖起耳朵。
李世民摸着两撇胡子,悠悠道:
“辅机,将远在外地的亲王们,全部叫回长安。
“朕很久没见他们,甚是想念。秋天快到了,该在禁苑秋狩了。”
群臣心中一凛。
这是要当众宣布过继的事宜啊。
“臣,领旨!”
长孙无忌压住满嘴的笑意,朗声回答。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