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3章 让朕送儿子?好好好
“行,辽东就辽东。”
袁天罡被说得心动了,还是装出清高的样子,抚着邋遢的胡须说道。
李明露出满意的笑容:
“一言为定。待我过几日启程时,便来接道长。”
“贫道就在这里,不闪不避。”
袁天罡说完,便又低下头,专心致志地研究起了两幅由黑白棋组成的河图洛书了。
“那就不打扰啦!”
李明带着小伙伴们,离开了破败的道观。
听得脚步声渐渐远去,袁天罡也没心思再研究这破图了,蹭地站了起来,兴奋地在破烂的廊下来回踱步。
仿佛布满庭院的不是杂草,而是整整齐齐跪坐着、等候他传业授道的徒子徒孙。
“好哇,好哇!”
他嘴里激动地喃喃着,突然像是想到了什么,快步走向厢房。
从乱七八糟的柴禾堆里,他又翻出了好几本不同的书。
上面充满了涂涂画画,都是他在研究周易、八卦时,顿悟的数学规律。
“不会被埋没了,有用武之地了……好哇,好哇!”
老道士的语调中,带着哭腔。
…………
“明……明爷……”
娄师德和其他“辽东情报局”的小成员们,畏畏缩缩地跟在李明身后。
“嗯?你们怎么了?”李明奇怪地看着他们。
自从和袁天罡分别后,这些孩子就好像特别畏惧他,走路都刻意隔了一个身位。
心虚得就像把沙发拆了的二哈似的,让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那个……”娄师德怯懦地说:
“我们,好像,找错了人……”
“啊?哦,你们说袁天罡啊?”李明总算搞明白了。
袁天罡并不是他一开始要找的那个、与九成宫事变相关的人物。
因为这个原因,孩子们觉得自己谎报军情,把事情搞砸了。
“没事,怎么可能事事都成功。”李明安慰着这些忠诚得有点轴的孩子:
“而且不还是有意外之喜的吗?袁天罡这个人,可堪大用啊。”
“是吗?”众人的眼睛重新亮了起来。
“那必须的。”李明非常有自信,向孩子们教导道:
“我怎么告诉你们的?多交朋友,别计较一时一刻的得失。
“只要路走宽了,总会得到意料之外的好处的。”
娄师德仔细地听着,重重地点头:
“嗯!”
…………
事实证明,李明把自己的路走得非常宽。
利用手里的报纸,他连篇累牍地发表着“东北大开发”的软文。
什么“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啦,什么“森林里处处是人参鹿茸”啦,什么“肥沃的黑土地地广人稀”啦。
每天换个姿势,都快把荒芜的东北吹出来了。
为的就是鼓励中原人口向东北移民。
开发东北,人口是第一位的。
种田离不开人口,建设离不开人口。
稀释当地土人、将东北变成真正的核心地盘,更离不开人口。
大家与其窝在中原的尺寸之地,内卷到飞起。
不如向外殖民,卷死外面的人。
所以,为了忽悠……不是,劝导中原人民出关,为大唐开拓阳光下的黑土地。
李明毫不犹豫地发动了舆论武器,连番为东北造势。
虽说东北的区位劣势、以及中原人士对辽东高句丽的刻板印象,不是几篇软文、几条段子就能抹消的。
加上大唐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和出入城管理制度,想发动人民群众,自发地和他一起北上,那也是想多了。
但是,李明相信,舆论的作用也是潜移默化的。
只要吹得够多,人们总会放下对那片辽远荒凉之地的成见。
等待时机成熟,总会有不安分的人,跟着他一起走出关外的。
而就在李明忙着为辽东军镇做形象宣传的时候,宫中也正在酝酿着一场剧变。
既然官方已经正式追封李建成为隐太子、李元吉为巢王,那就不是光赐封一个名号就完事了。
是需要有后续一系列动作的。
其中,为惨遭灭门的两人续上香火,就是后续处理中必不可或缺的一环。
“因此,臣请陛下分别将两位皇子过继给隐太子李建成,和巢剌王李元吉。
“如此一来,既合乎礼法,又能平息世人的争论。”
两仪殿的小朝会上,魏征郑重地献上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