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后,身着甲胄的黄忠嗣再度出现在大名府驻军大营中。 相较于之前,校场上的阵势已有了变化。 前排清一色都是都头以上军官,后方士卒队列虽仍显松散,却总算勉强排成了直线。 黄忠嗣踏上点将台,抄起铁皮大喇叭高喊:"众位将士们!你们有些人可能认得我,也有不认得的。某乃河北路转运使、提举常平司公事黄忠嗣,更是奉了官家密旨的振武军总教头!" 台下队列顿时骚动起来,窃语声如蜂群嗡鸣。 萧承弼与张承岳见状,领着几名军官厉声呵斥:"肃静!"声若雷霆,人群这才渐渐平息。 黄忠嗣将喇叭抵近嘴边:"诸位定在疑惑,什么密旨?什么总教头?今日我便将官家口谕当面宣来——" 话音未落,校场中已跪倒一片。 "朕继位以来,无日不念军中将士。" 黄忠嗣刻意压低嗓音,模仿着宫中仪态,"尔等辛苦戍边,却连市井百姓都敢轻贱,竟有'好汉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这等混账话! 朕今日便要告诉你们,这些统统是他娘的放屁!你们是护国柱石,是万民敬仰的英雄!" 此言一出,士卒们面面相觑。 天子口谕竟带市井粗话? 可转念想到假传圣旨的罪过,又都按下了疑虑。 黄忠嗣趁热打铁:"官家特命某来当这个教头,便是要给诸位蹚条青云路! 待新式操练有成,精兵强将铸就之日,便是封爵赐赏之时!" 台下依旧沉寂——百余年来重文轻武,这般空话他们听得多了。 眼见士气未振,黄忠嗣朝周磊使个眼色。 待那身影匆匆出营,他忽地话锋陡转:"某知空口无凭!今日便让诸位开开眼——官家特拨三十万贯赏钱在此!" 话音未落,营门处已传来牛车轱辘声。 "自然,这钱只赏真豪杰!" 黄忠嗣一脚踏在将台边沿,声震四野,"没本事的趁早滚蛋,莫脏了老子的赏格!" 士卒们伸长脖子望去,只见十余辆牛车满载钱箱隆隆而入 黄忠嗣原本打算直接调集三十万贯铜钱运来。 毕竟纸质的兑票,远不如真金白银的现钱来得震撼人心。 不过当周磊向他详细说明三十万贯到底有多么庞大后,他立即放弃了这个念头。 最终方案改作:装满十几口箱子的现钱招摇过市,剩余数额则全部兑换成银票携带——箱子既要摆出足够声势,也不能真像搬家似地拖着成百口钱箱穿街过巷。 当十几辆牛车来到点将台下方后,运送的兵丁立马上前打开箱子。 铜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熠熠生辉。另一个小箱子里则摆放着厚厚一沓兑票。千余名兵丁与百余名中低层军官都不由得咽了咽口水。 黄忠嗣见状继续吼道:"今天你们首先要做的是先学会一首歌!只要学会了,一人就能拿到一吊钱!" 众多士卒闻言人都傻了——唱歌? 会唱就有一吊钱?那么简单? 黄忠嗣没有理会他们惊讶的表情,对萧承弼与张承岳两人点了点头。 两人会意,带着几名军官手持喇叭四散开去。 "预备——唱!"萧承弼扯着嗓子喊道。 话音落下,几名军官当即嘶吼起来: "你说你是兵,我说你是兵, 这个兵啊,是咱大宋的百姓兵。 厢军戍城安黎庶,乡兵共守万家宁, 不惧西夏烽烟起,敢向辽骑亮剑锋!" 众多士卒越听越激动,有个别还跟着哼上了两句。 这歌曲虽语调奇特,却听得人热血沸腾。 嘶吼声仍在继续: "大宋百姓兵,忠魂铸就千秋业, 汴梁锦绣繁花地,岂容胡马踏清明? 大宋百姓兵,丹心映照山河月, 一腔赤诚卫社稷,青史长留百姓名!" 当歌唱完后,队列中突然有人颤声喊道:"漕司!这首歌是给我们写的么?" 他声音颤抖得厉害,透露出难以抑制的激动。 黄忠嗣怒目圆睁,厉声喝道:"这是军营!我是你们总教头!以后说话先喊报告!" 转头对萧承弼命令道:"教他们怎么提问!" "是,总教头!"萧承弼转身面向队列,声如洪钟:"全体注意!今后与上级对话必须遵循三步:先喊报告!待军官准许后再开口!听明白没有?" 发问的士卒急忙应道:"明白!" "混账!"黄忠嗣猛然跺脚,将台为之震动,"问的是全体!所有人重新回答!" 士兵们心头俱是一凛,整齐划一地吼道:"明白!" "没吃饱饭吗?都给老子吼出来!再问最后一遍——听明白了没有?!" "明!白!" 声浪如惊雷炸响,震得营帐布帘簌簌抖动,声波直传百米开外。 黄忠嗣这才微微颔首:"很好!" 鹰隼般的目光锁定方才提问的士卒:"你问是不是为你们写的?明明白白告诉你们——正是!非但谱了军歌,还作了战诗!想不想听?"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报...报告!"士卒慌忙补上军礼。 "准!" "想听!" "哈哈哈!"黄忠嗣突然放声大笑,话锋急转:"想听?门儿都没有!半个时辰内把军歌练熟,合格者领赏,学不会的给老子滚去加操!清楚没有?" "清楚!" 应答声整齐如刀劈斧凿。 "萧承弼、张承岳听令!" 二人疾步上前单膝跪地:"卑职在!" "带各队教习军歌!" "喏!" 八月的太阳毒辣异常,晒得校场上众人汗流浃背。 黄忠嗣身披重甲立于点将台上,甲片在烈日下已烫得灼人,他却如青松般巍然不动,目光灼灼地盯着台下操练军歌的士卒。 要革除这支军队的积弊本需经年累月之功,然时不我待,他只得使上雷霆手段——左手悬赏激励,右手军法震慑,硬要在短时间内锤炼出支铁血之师。 从军歌凝聚军魂,到犒赏重建信任,再到严明号令强化服从,桩桩件件皆直指要害。 古往今来,强军之本首在纪律,令行禁止方为百战雄师。 时间很快过去了一刻钟。 先前打报告的那名军卒跑到点将台下,扯着嗓子吼道:"报告总教头,我已经学会了!" 黄忠嗣打量着眼前这个二十出头、身材瘦弱却眼神坚毅的汉子,微微颔首:"你叫什么名字?" "报告总教头!我是右厢第一军弓箭手,李嗣业!" 黄忠嗣闻言瞳孔骤缩:"李嗣业?人马俱碎?" 随即意识到什么似的摇头失笑:"这是宋朝啊......" 他很快敛起神色,朗声道:"好!你很不错。唐朝李嗣业乃是名将,希望你在我大宋也能成为像他一样的国之柱石!有没有信心?" 李嗣业涨红了脸,脖颈青筋暴起:"有!" "那便先来试唱。"黄忠嗣转头示意,周磊立即带着几名军卒摆开阵仗,开始检验成果。 ...... 不过半盏茶功夫,李嗣业已唱完全曲。 黄忠嗣尚未发话,周磊已从木箱中提出沉甸甸的一贯铜钱,哗啦啦递到他手中。 "右厢第一军李嗣业完成考核,赏铜钱一贯!"持铁皮喇叭的传令兵声震校场。 数千道目光霎时聚来,李嗣业配合地高举钱串挥舞,铜钱相击的脆响引得校场各处响起此起彼伏的吞咽声。 有人红着眼睛继续练习,另有十数人迫不及待地冲向点将台。 黄忠嗣望着这沸腾的场面,摩挲着腰间剑柄,嘴角终于浮起满意的弧度——练兵的火候,成了。喜欢大宋:三元及第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宋:三元及第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