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在即! 包拯亲临考场,全国各地,四百多个州郡,八百多名举子,均陆陆续续进入考场。 望着这些考生,包拯仿佛看到了自己前世参加高考时的场景。 因为人生的命运,在这一刻几乎就定格了。 而且,古代的科考比后世更加的残酷。 当然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殿试只排名次,没有落榜一说。 因为只要考中举人,在大宋就有做官的资格了。 只是殿试的名次不同,未来的仕途也不尽相同。 殿试的名次分为三甲、进士及第,以及同进士出身三等。 能中三甲,未来最差也是个三品京官。 运气好,甚至能官至宰辅。 若只是同进士出身,基本上只能从九品芝麻官做起。 这辈子想要成为朝廷的核心人物,可能性微乎其微。 所以考场就是战场,竞争格外激烈和残酷。 一场考试,几乎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和前途。 当然,这对寒门子弟来说,无疑是一次鲤鱼跃龙门的机会。 没有一个考生不珍惜这次逆天改命的机会。 经过三天漫长的煎熬,考试也终于落下帷幕。 阅卷官开始忙碌起来,轮番批阅试卷,将试卷按照优劣排列名次。 由于科考改革的缘故,所有学子的试卷都答得不尽如人意。 尤其是策论部分,欧阳修几乎没看到太中意的。 只有三人稍能入眼,因此被列为三甲。 欧阳修将三甲试卷给包拯看了,包拯也是摇头叹气。 不过考虑到改革初期,考生不适应也在情理之中。 总体而言,尚可接受。 包拯如实将考试结果上奏皇上。 但赵祯看了三甲试卷,颇为满意。 对他来说,与往届考生相比,这无疑是一种进步。 考生开始涉猎时事政务,只要将改革进行到底,大宋将来的人才一定会越来越多。 “包卿未免过于苛责!” 面对包拯的叹气,赵祯笑着回应道。 毕竟三甲的文章写得不错,文辞优美,尤其是头名状元,赵祯甚是欣赏。 其文风颇有范仲淹的风格,大气磅礴。 赵祯对于新科状元的名讳充满了好奇,他甚至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这位状元的名字,于是他命令吏部立即调取了考生的名单。 经过一番查找之后,终于得知,状元的名字叫陈世美,陈州东乡人。 陈世美? 当包拯一听到这个名字时,他当场愣在了原地,心中充满了惊讶。 陈世美这个名字,对于那些看过老包电视剧的人来说,应该都不陌生吧! 包拯心中暗想,自己好不容易推行的科考改革,竟然挑选出了一个抛妻弃子的小人作为状元? 这让他感到非常震惊,甚至可以说是心态崩了。 他下定决心,即使皇上要钦点陈世美为状元,自己也一定要阻止他成为驸马。 否则,皇上以后岂不是颜面扫地。 因此,包拯回到府中之后,第一时间便叫来了展昭,命令他立刻赶往陈州,调查陈世美的家底。 “大人,为何突然要调查新科状元?难道状元爷犯了什么事?”展昭满脸的疑问和不解。 “这倒没有,本府如今执掌朝政,正是用人之际,这陈世美文采飞扬,将来必可称为朝廷栋梁,所以本府先调查一下他的身份背景和在地方上的名声。” 在包拯的忽悠下,展昭自然也是信了,以为包拯这是看中了陈世美,有中用之意,遂不辞辛劳,再度快马加鞭,朝陈州而去。 朝廷方面。 第二天便正式放榜。 看到皇榜的考生们,有的高兴得手舞足蹈,有的却是唉声叹气。 名列前茅的考生,对包拯感恩戴德。 名次靠后的考生,心里暗骂包拯倒行逆施。 好好的科考,被包拯弄得乌烟瘴气,后半生命运,被一个策论就给耽误了。 当然,最开心的莫过于中了头名状元的陈世美了。 他打死都没想到,自己一个寒门子弟,竟会独占鳌头。 苍天有眼,不枉二十年寒窗苦读。 这次终于可以扬眉吐气,衣锦还乡,好好回去见妻儿了。 中了头名状元,朝廷最低也要安排一个知县的职位。 运气好的话,甚至能直接在京城留任。 光是想想,都觉得前途一片光明,心里乐开了花。 下午时分。 赵祯驾临文德殿,召见头名三甲考生。 “学生陈世美、郭盛、杨舒,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人满面春风,站在大殿上,嘴角止不住的上扬。 赵祯看着三人均气宇轩昂,仪表堂堂,尤其是陈世美,风流倜傥,心中甚为喜爱。 随即钦点三人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赐宝马一匹,玉带一条,黄马褂一件,游街三日,以示荣耀。 说些激励之语,无非“忠君爱国,勤政爱民”等。 “学生定不负皇恩,竭心尽力,报效朝廷,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辞!”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三人满口答应,随即告退。 在东京城里足足游街三日,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三日后,陈世美又来拜谒包拯这个监考恩师。 在他眼里,自己能有今日的荣耀,自然也是因为包拯这个监考老师的功劳。 “学生陈世美见过相公!” 包拯听着这个名字,感觉心里膈应得紧。 上下打量了陈世美一眼,果然是一表人才,无怪乎能被公主看上,招赘为驸马。 当然,那只是小说影视,包拯这几天一直都留意朝廷的动向,似乎皇上并没有要招赘他的意思,心里也是奇怪。 是自己想多了? 毕竟《包公案》里面,陈世美压根就不是驸马,也没有《铡美案》。 所以包拯也不太确定是哪一个版本,眼下他只能防患于未然。 若发现皇上有招赘他为驸马的意思,提前阻止就是了。 “无须多礼,等朝廷任命下来,即刻赴任。” “学生遵命!” “此外,本府还需提醒你,凡事三思而行,莫要心存侥幸,做后悔莫及之事。” “学生谨记相公教诲!” 陈世美满嘴答应,以为这是包拯对他的激励和器重,兀自欢喜。 心想自己以后一定要好好施展一番,成为范仲淹和包拯这样的国家栋梁,名载史册。 殊不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 不是每个人都经得起重重诱惑的考验。喜欢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