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从身份上论,太平和朱棣一样,都是大明的王爷。当然,两者有着云泥之别。 王爷的面子还是要照顾下,这事关礼仪,事关皇室、王室的尊严。 朱允炆看着胡濙,爽朗地开口:“杀太平,方开太平。你何罪之有?要论过错,那也是礼部的错。大明与瓦剌从友好转为敌对,礼部竟没有上书撤去瓦剌三王,实在是应该好好问责一番。” “起来吧。” 胡濙起身,含笑道:“陛下无恙,实乃国之大幸。听闻金陵发生祸乱,臣几次欲回金陵,只是肩上使命在,不敢南往。如今日月浩浩,敌寇胆丧,大明终将迎来鼎盛。” 胡濙见说正事,便收敛了笑意:“皇上,瓦剌投降实在是别无他法,换言之,瓦剌已被吓破了胆。” 朱允炆很是好奇。 “如今西疆便如坚固的堡垒,任凭瓦剌如何动作,都很难进入城内。马哈木在西疆带数万骑兵奔跑几个月,却一无所获,这让他一度失去了谋取西疆的信心,瞿能的行动,彻底毁掉了他的希望。马哈木十分清楚,西疆不是瓦剌可以占领的,明军也是不可战胜的。” “臣以穷尽追杀之策,威胁瓦剌,若举族迁徙,大明将会在未来若干年内,派遣军队找寻到瓦剌的踪迹,然后将其彻底消灭。瓦剌先背叛的大明,意图染指西疆,以皇上的性情,想来也不会看着瓦剌安然离开,还能安稳繁衍生息,积蓄力量的吧?” 胡濙重重点头。 种种运作,重重因素叠加,终压垮了瓦剌。 若明年派遣大军征讨瓦剌,自然免不了数十万百姓运输粮草物资,这也将延滞大明的内部建设进度。 胡濙继续说:“瓦剌眼下看不到希望,所以选择了投降。但皇上,以臣对马哈木、捏烈忽背后妣吉的了解,他们的投降很可能是另一种隐忍与休养生息,用来换取整个部落的繁衍壮大,以等待新的时机。” 胡濙等人行礼退出武英殿。 内侍急匆匆走了进来,禀告道:“皇上,国子监祭酒李志刚求见,说公输巧老院长病倒了,这次,恐怕,恐怕……” 李志刚在殿外极度不安,心忧不已,见朱允炆来了,连忙行礼:“皇上……” 朱允炆连声问。 对于公输巧这些老人,朱允炆十分珍惜,并没有将太医院的人固定在只能为皇室服务之上。 朱允炆带李志刚上了车,马蹄上敲打着石板,汤不平在前面开道。 朱允炆急匆匆下了马车,进入院内。 朱允炆眉头紧锁,围在床榻一旁的王宾、周昌、陶增光、赵源等人见朱允炆来了,纷纷让开行礼。 朱允炆当即发怒。 李志刚哀叹一声,连忙解释:“皇上,公输老院长非要留在此处,说一日不见火车运行在铁轨之上,出现在世人面前,一日不离开二分院。莫说是周昌,就是我们一起劝说也没用。” 白发苍苍,气若游丝。 朱允炆紧紧握着公输巧的手,低沉着嗓音。 “王宾!” 王宾连忙走出,悲伤地说:“皇上,油尽灯枯,臣等实在是有心无力,回天无术。” 所有人都知道,公输巧熬不过去这一关了。 二分院里,悲伤弥漫。 抽泣的哽咽,充满痛苦。 宋断断听到声音,抬起头看去,只见郭嘉乐坐在车厢顶部,盯着前面的铁轨出神。 宋断断擦掉眼泪。 宋断断呸道:“你闭嘴!老院长福泽绵长,定不会有事!他前段时间能挺过来,现在也能!你再敢说出这样的话,我让你从九根手指变成八根!” 宋断断看着一脸泪痕的郭嘉乐。 论感情,郭嘉乐虽然跟着公输巧的时间并不算长,可两人就如爷孙。公输巧喜欢郭嘉乐天才的发现力与动手能力,郭嘉乐敬佩公输巧的技艺、学问与人品。 郭嘉乐起身,站在车厢之上,沉声道:“呐,宋断断,你想让老院长醒来吗?我需要你的帮忙,就帮我一次,就一次,当我欠你的。” “先说下,我不是要帮你,我是想老院长醒来!”宋断断说完,退后,看着下来的郭嘉乐说:“你想怎么做?” 厂房内。 若不是尚有些呼吸,怕以为他已然离开。 气数已尽。 匠学院这些年的成果,每一项里面,都有着公输巧的血汗。 铁船制造,是他带领匠学院与造船厂联合打造的。大明铁船,蒸汽机船之所以能航行在大海之上,全都与匠学院有关,与公输巧有关。 不夸张的说,公输巧是匠学院、机械工程院的核心人物,是两大学院的顶梁柱。 如今,他倒下了。 虽说胡濙出使瓦剌,可他的身份是国子监司业,在李志刚主持北平国子监营造事宜时,大部分时间都是胡濙在处理国子监之事,而国子监事情最多的,就是匠学院、机械工程院,与胡濙打交道最多的,正是公输巧。 “皇上,五军都督府送来急报。” 朱允炆摆了摆手:“交太子去处置,朕没心思。” 李志刚见朱允炆一直待在这里也不是办法,张辅带军班师,用不了三日便会抵达金陵,明日还需要与瓦剌商议事宜,谁也不清楚公输巧会多久醒来,能不能醒来。 李志刚提议。 朱允炆摆了摆手,对汤不平说:“派遣通知马哈木等人,就说朕需要陪伴老院长,觐见延后,日期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