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增光等人不觉得疲惫,只觉高兴。如此伟大的工程,谁不愿意参与其中? 肩膀上扛着的,不止是脑袋,还有头顶的天,脚底下踩着的,不止是鞋履,还有厚重的土地。顶天立地的好男儿,谁会畏苦怕累? 人才的积累,思想的转变,都需要时间。 便在此时,骆颜儿的侍女乔慧在内侍的陪同下,匆匆进入匠学院,急忙通报:“淑妃临盆。” 看着襁褓里的女婴,朱允炆满是欢喜,抓着床榻上骆颜儿的手,看出了她的虚弱与失落,满是深情地说:“这是朕与你的女儿,是大明的长公主,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双喜,传下话去,朕喜得千金,所有宫女、内侍,都来承乾宫领赏!” 朱允炆哈哈大笑:“臭小子能和闺女比吗?” 不过看朱允炆的欢喜不像是对骆颜儿的安慰,而是真的喜欢。 无论男女,都是自己的骨肉。 祖母还好吧? 马恩慧脸上的笑有些僵硬,朱允炆抱着女儿,轻声说:“郭夫人身体不太好,留在句容等待消息,朕这就差人将消息告诉她老人家。” 走出承乾宫,马恩慧见朱允炆有些出神,叹道:“郭夫人与骆家的事什么时候告诉她合适,总不能一直瞒下去。” 马恩慧答应下来,骆家、郭家的事太过惊人,在骆颜儿休养期间还是不要说的好。 马恩慧有些担忧:“皇上,是不是早了一些,他还是个未经世事的孩子……” 马恩慧抿嘴一笑:“看来为了儿子这双腿,臣妾也得答应了。” 通济门外。 韩夏雨背着个大包裹,兴奋地说:“走吧,这京师没啥可看的,万一你母后反悔派人追了过来,我们想走都走不成了。” 对于朱文奎、韩夏雨的此番游历,朱允炆只给了杨溥等人一个旨意: 一句话,遇到问题,自己解决,遇到委屈,自己解决,遇到困难,自己解决。 朱允炆给了两人足够的盘查,一个人三十贯宝钞,去凤阳一个来回足够了。 朱文奎虽然有些不舍,也有些紧张,但长这么大第一次出远门,说不兴奋是不可能的,尤其是詹事府的先生们总说天下之大,大明之大…… 杨溥点头,马车没问题,送一程也没问题,只要给钱,多少,五里路,收个三钱银子不贵吧。 朱文奎看着韩夏雨,认真地说:“我怎么能让你吃苦,若我连你的苦都解决不了,还怎么解决天下人的苦?这钱我出了。只不过杨先生,只让夏雨乘坐马车,我走路,一钱成不成?” 韩夏雨估计是被感动了,怎么都不答应上马车,相濡以沫的话都冒了出来。朱文奎好说歹说,才将韩夏雨送到马车上,走在前面带路。 “哦,你走错路了,这是向西去了,长江在北面……” 朱文奎郁闷地看着杨溥:“先生为何不早说?” 朱文奎感觉浑身一冷,是啊,自己带了舆图,也有太阳可辨方位,为何自己还走错了?岔路口时,为何自己觉得是对的,连找个人商议、询问都没有做? 朱文奎郑重行礼:“先生所言字字珠玑,弟子受教。” 这是一个早慧的孩子,明白事理。可一码事归一码事,想要继续乘马车,还是得交钱……登基,也念念不忘杨溥的教导,广开言路,问策群臣,将大明朝的清明政治推向了另一个高峰。 杨溥是一个极称职的先生,他总能把握住机会,告诉朱文奎治国的道理,告诉他民间发生的事,并引导朱文奎体验百姓的生活,明白民力艰辛,百姓需要多休养…… 朱允炆每日都会收到一份朱文奎的行程文书,对朱文奎的表现颇为满意,他虽然年纪小,但懂得克制自己、承担责任,也心怀怜悯之心,并没有纨绔子弟的劣性根,就这一点来看,这些年的教育还是成功的。只不过,他到底能不能拥有一个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能不能担起帝国未来,还需要看未来十年的成长。 朱允炆吩咐内侍,然后传召铁铉、梅殷、解缙,研究西北军略。 朱棣带大军行进至此,指着西面巍峨险峻的高山,对一旁的徐辉祖、刘儁、朱高煦等人说道:“那就是关山(六盘山)啊。” 宣青书、霍邻也位于前军之中,极目远眺,两人都不由地深深震撼。关山属战略要冲,这是毫无疑问的,此处也是关中平原的西北屏障,是诸多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斗争的主战场。 哪怕是儿女情长的诗词里的呻吟,也得与这关山关联起来,如“别来人远关山隔,见梅不忍和花摘”、“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 朱棣带领大军,走的便是大散关,出关之后,沿山向西北行进,便是天水。 霍邻登上关山,看着群山峻岭,不由地豪情大发,喊道:“天阔云低,谁伸英雄手。路远敌近,我当觅封侯!” 霍邻指着山峦,苍宇漫漫:“我姓霍,这个姓氏足以让我成为半个侯,剩下的就要靠自己的本事争取了。不怕告诉你,这几天我可是从军士那里看了几招,现在我正在学习武艺。” 霍邻有些颓丧:“好不容易从军一次,我们若是上不了战场,杀不了敌,岂不是遗憾?你说,该怎么弄点军功?” “谁?” 宣青书拍了拍胸口:“自然是我。” 宣青书走着自信的步伐,哼唱着不知名的曲调,嘴角带着莫名的笑意。 宣青书认真地点了点头:“只要你答应分我一颗人头,我就帮你。” 霍邻咬牙,鬼都知道战场杀了人多难,你还真以为我是战神啊,一个人能砍几十个。但事关军功,只好答应:“如果有两颗,我答应分你一颗。” 霍邻看着嘚瑟的宣青书,终于明白过来,没错,自己要的是干掉敌人,不一定非要当骑兵冲锋在前,也不一定要跟着步兵冲锋,自己完全可以躲在后面,一定能干掉敌人啊。 “看来我们需要巴结巴结魏国公去了。” 徐辉祖不知道霍邻、宣青书的打算,此时正在与朱棣商议回忆老父亲徐达的丰功伟业,当年徐达、常遇春曾带兵抵达关山西面的定西,与元朝名将王宝宝决战。 徐辉祖憧憬父辈的军功,渴望地看着远方,对朱棣说:“无论如何,先锋的位置不能给朱高煦,我当为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