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输巧看向自己的得意弟子周昌、张举、王黔,三人分工明确,周昌将一车煤炭推了过来,张举提来了三桶水,王黔待在蒸汽机旁操作着阀门。 动作流畅,配合紧密。 公输巧、陶增光等人走过来检查,确定没有出现漏水与松动等问题,煤炭在燃烧,众人在等待,朱允炆有些紧张。 安静,沉默。 公输巧看了一眼王宾,将满是茧子的老手放在锅炉外壁上,旋即收起,吹了下有些发烫的手,对王黔喊道:“开阀门!” 呜! 在王宾、董伦、古朴等人震惊的目光下,杠杆不断运动,石墩被提起、放下,再提起…… 董伦吞咽了下口水,指着铁架子,哆嗦地喊道:“这,这怎么可能?莫不是里面有什么,什么……” 可眼前的一幕,已经颠覆了董伦的认识,一个铁架子,没有任何人控制,没有任何人操作,竟然能动作,这实在是匪夷所思! 解剖学里面有很多未解之谜,但可以肯定,秘密都藏在了身体之内。眼前的铁架子里面也一定有什么秘密,该不会在这锅炉里面有个人在拉扯吧? 如果不是人,又如何解释这一直动作的钢铁怪物? 古朴后退一步,嘴角哆嗦着说不出话来,眼前的钢铁架子似乎活了过来,它在展示自己的力量,五十斤的石墩子竟然在他手中如此轻松被提起,而且还是一次又一次,不知疲倦! 即便是武状元薛禄到这里,他也不可能重复提举这石墩一次又一次还不带休息的! 幻术?! 传说唐代时期,幻术盛行,可以迷人心智,看到空幻之物。虽说幻术不在中原流传,但在西南的乌斯藏,却有着善用幻术的法师! 古朴紧张地看向周围,目光锁定了公输巧,或许这个老头是乌斯藏法师假冒的,用来迷惑大明皇帝的! 其他院长也都各有心思,没有一个人相信眼前的一幕。 可对于古老的中国而言,对于一辈子都学习经史子集的官员而言,对不曾接受过理性思维、科学的先生而言,眼前的这一幕,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这是幻术,快,咬破舌尖,破除幻术!” 董伦想都不想,马上咬破了舌尖,疼痛地几乎流出眼泪。 王宾没有吐出去,但也在抽冷气,你妹的古朴啊,在人这么紧张的时候,你吓喊什么玩意,这不是让我们受罪吗? 舌头是白咬了。 在古朴犹豫着要不要多咬一口的时候,朱允炆愤然发声:“一个个院长,怎么能如此失态!这可不是什么幻术,不是什么空幻之物,这是匠学院的心血,是他们耗费半年打造的蒸汽机,是我大明开启新时代的利器!” 公输巧指挥周昌将锅炉下的火铲出来,王黔缓缓关闭了蒸汽阀门,蒸汽机停止了动作。 公输巧帮着其他院长说话。 没关系,还有的是时间。 “此物为蒸汽机,诸位家中也有火炉吧,水壶烧开水之后,蒸汽可以顶开壶盖,蒸汽机之所以能运动,提取重物,和蒸汽顶动壶盖是一个道理,只不过蒸汽机将这种力量集中利用了起来,让其不止能顶开壶盖,还可以提取重物……” 科技兴国,任重道远啊…… 这个世界,对新事物的接纳能力还有些脆弱。 龙江船厂的钢铁小船早就造出来了,证明钢铁船完全可行。如今中型的钢铁船正在日夜营造,船用蒸汽机该提上日程了。风不季风,大海就是大明的,想要什么南下,就什么时候南下,想要什么时候北上,那就什么时候北上! 如水流筒车,潺潺之声,禾麦灌溉;如孔明灯起,飘飘于外,烛火不灭而灯不落;如船帆鼓起,兜风而行,风不止而船自速…… 董伦、王宾等人总算是明白过来,这铁架子就是一个大型水壶啊,烧热水有啥可怕的。 董伦上前,拍拍打打,询问道:“皇上,这蒸汽机有何用处?” 公输巧走到蒸汽机旁,伸手抓住牵连石墩的铁链,严肃地说:“诚如诸位所见,蒸汽机可以持续作往复动作,而这便是最大的妙用之处。如船划桨,往复,往复,若在船上装置蒸汽机,再不需人力来划桨,只需要一两人照管,便可保船只持续前进,这将给我们带来何等的改变?” 北方缺粮送粮,缺棉花送棉花,无论是行军打仗,物资转运,还是救灾赈灾,都将极大节省民力。 这蒸汽机的军事价值不可估量啊! 王宾不成想这铁架子竟然还与医学沾边。 公输巧看向其他人,继续说道:“按照皇上与匠学院的分析,蒸汽机未来的可用之地很多,如织造、冶炼钢铁、船只、大量混凝土搅拌、城池筑造、加工武器、锤造铜钱、印刷宝钞、造纸……” 朱允炆打量着蒸汽机,道:“记住它,它将改变大明。多年之后,你们会了解到它到底有多伟大。各自散去吧,朕还有事与匠人们商议。” 朱允炆看着深深看着公输巧,随后目光看向陶增光、赵源等人,欣慰地说:“朕很欣慰,凡参与蒸汽机研制的匠人,都重重有赏。” 赵源等人也连忙表态:“还望皇上多多支持,让我们做成这前无古人之事!” 公输巧也在等待着朱允炆表态,蒸汽机想要真正走上实用,想要真正影响大明,需要人才、钱粮与物资支撑。现在人才尚且好解决一点,但钱粮、物资没有朝廷支持,很难维持高强度的研究。 除去钢铁用料,还需要煤炭,什么煤炭带来的蒸汽效率最高,如何提高燃烧质量,这都需要研究。匠学院没那么强大的财政来购置这些物资,国子监也不可能将有限的财政倾斜给一个学院,唯一的办法,就是从朱允炆这里讨要更多的支持。 公输巧等人轻松一笑,有这句话在,祭酒、司业也不敢不批。 国子监新学不断发展,在基础学问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保密性的学问,而这些学问及其档案,需要绝对安全,如何建筑布局,是深挖底层还是打造专门的保密楼,这都需要祭酒与监工商议。 但公输巧还是低估了朱允炆对蒸汽机的重视,拍打着眼前的蒸汽机,朱允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朕希望匠学院遴选一批优秀匠人,在匠学院之内,设置一个工程机械院,专门研究能量转化、机械制造,同时对接龙江造船厂,对接织造等行业,争取早日将蒸汽机应用起来。” 公输巧深感振奋,这意味着朱允炆没有将蒸汽机作为一个简单的项目,而是抬升到了一门课业的高度,想要调动更多人才全力研究、优化与应用。 公输巧肃然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