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岱镇定自若地回道:“原本三月初可以送到别失八里的,可最近哈密不太平,哈密王祖母与一干头目并不愿意明廷借道给亦力把里送军资,许多物资都被扣在了哈密……” 沙米查干大怒,感情自己盼望许久的军资,竟被一女人给拦住了? 沙米查干明白了宋晟的担忧,他是怕自己误会大明的意图,所以不好收拾哈密。 沙米查干对梁岱道:“你且等一等,我亲自给忠顺王脱脱写一封信,麻烦你给带回去。” 沙米查干带着怒火写了一封信,信中指责哈密不干人事,自己为了帮助哈密,连鞑靼都敢碰,你们竟然背后拦截宋晟送给我的军需? 弃笔从戎的书生(三更) 朱棣、徐辉祖、刘儁等游览西安古都。 朱棣登上城墙,眺望着远山,沉思良久,说出了句:“大哥曾来过这里。” 朱棣畅想着,若朱标没有离开,若是他主朝廷,大明会有今日之盛吗? 自己这个侄子是个妖孽吧。 自己对他的评价就四个字: 看不起,不尊重,不甘心,这些自己都有过。 无奈之下,只能低头。 大哥,你的儿子继承了你的意志,他虽然没有选择西安作为大明未来的京师,却选择了北平,这是一个很好的决定,那里比西安更为合适。 大哥,我有些想你了。 徐辉祖与刘儁见朱棣出神,便走到一旁谈论起京师传来的消息,刘儁带着怒气,挥舞着手臂:“方孝孺怎么想的,他难道不知道阳江所的军士被杀,不知道船匠被掠走,竟然在这个关头还提什么以和为贵,宽怀远人?” “可惜一大儒,竟不知天下大势,不知人心所向。” 徐辉祖冷哼一声:“酸儒学子太多了,前些年的国子监可谓是书呆子云集,两眼呆滞,毫无朝气。这些年来,国子监革制,出了不少头脑灵活的监生,让我说,方孝孺此时跳出来,也是想要稳固传统儒学的地位,不惜赌上自己的名誉与前途……” 比如兵学院,只要你考核通过,是允许进入兵部或五军都督府挂职,然后去教场带兵演练与实操的。比如商学院,是可以自己发现商机,自己做买卖的,商学院里面不少监生还没肄业,就已经有了几间铺子…… 只不过,方孝孺终究还是儒得太多了,以至于处处以儒学思想为主,忘记了朱允炆的性情,忘记了大明的国情。 大明的国情是文胜武昌,朝廷既大兴文教,兴办教育,又推动武举考试,推崇尚武,还大肆宣传历史上立下赫赫战功的武将。 如此显而易见的事,也值得在朝廷上闹起来,实在是令人费解,唯一的解释,那就是方孝孺进退失据,下了昏招。 霍邻、宣青书肩并肩走着,看着黄昏的夕阳,霍邻放缓了脚步。 霍邻看着夕阳,轻声说道:“你听到消息了吧,燕王带十万大军西征,眼下就在这座西安城中。” 霍邻嘴角有些抖动,孙长威训导了不得啊,惹不起,此人可是见过建文皇帝的,还参与过社学、县学、府学教材编撰,严厉的很。 霍邻埋怨道。 霍邻跟着宣青书走向明伦堂,晚间在这里复习课业。 “应该是的。” 霍邻拿起毛笔,在纸张上简单地画了一张舆图,点了点,说:“帖木儿东征,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亦力把里,然后再图谋与我大明决战,你想想,我们是不是可以借此机会,将整个西域收回来?”制安南,可是派出了三十万大军啊。安南不过是弹丸小国,尤且需要三十万大军,如此广袤的西域,十万不够用,远远不够。” 霍邻忧愁地说。 霍邻无奈地叹了一口气,翻看着《兵策》,看到一句“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不由起身,对宣青书说:“我要出去一趟。” 霍邻深深看了看宣青书,拿起《兵策》就走出了明伦堂。宣青书嘴角默念着《春秋》,目光落在了桌案上的西北舆图上,粗糙的线条,简单的形势,透着不简单设想。 黑衣人从树后走了出来,看着不远处的围墙,五步开外就助跑起来,脚尖猛地一瞪围墙,将手伸向高处,然后脚底一滑,整个人撞在了墙壁上,强忍着痛苦倒在地上,不敢喊出声来。 一个黑影搬着梯子到了围墙下,将梯子一放,然后看着围墙看着地上的人,郁闷地开口道:“说你笨吧,你还能说点天下大势。说你聪明吧,连个梯子都不知道偷,就想翻墙外出?” “废话,你把我的《兵策》拿跑了,我不来找你找谁?” 霍邻呵呵笑了笑,走到梯子旁,一只脚已经踩了上去:“不瞒你说,我打算弃笔从戎,参军西征去了。这是我施展抱负唯一的机会,你也知道,四书五经我实在是厌倦的很,不乐意背它。” 宣青书扶着梯子。 宣青书看着霍邻上了墙头,然后跳了下去,跟着也爬上了墙头,对摔在地上的霍邻招了招手:“你就这样去找燕王,信不信燕王见不到,阎王倒是可能接见你的?” 宣青书拍了拍身上的泥:“我若不跟着去,他日怎么压你一头?想在我面前吹嘘,休想。走吧,我偷了损训导的御赐砚台,足够我们进军营了……” 霍邻感觉前景黑暗。 “我……” “啊,霍邻——” 宣青书吞咽了下口水,霍邻已经开始撒腿就跑了,再留下来,怕是会被孙训导给打个半死,没退路了,跑吧。 先生曾教导我们,应铭记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书生议事(一更) 霍邻、宣青书带着照身帖,离开了西城门,走出十余里,才看到灯火如海的大营。 宣青书回头看了一眼西安城的方向,也不知道孙训导会不会追过来,无论如何,都不能停下来,若不早点找到燕王,估计这辈子都要抄写四书五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