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瓦剌突然动作,消息已自大同传开,不久之后就会传遍整个山西,若有《建文报》安抚人心,会省了朝廷许多事。 胡濙看着淡然品茶的茹瑺,不由安心许多。 同知王仙赞同道:“大同有武定侯郭英,足定。” 刘贞有些为难,大同重镇易守难攻,守城是对付敌人的最好手段,若是主动出击,正面对敌,明军不占优势啊。 “都司的意见是防守,只要坚持两个月,天气冷下来,马哈木便会不战而退。” 茹瑺也清楚明军的战力,同时也清楚找山西都司问话实在是没多少作用,因为山西比较特殊,即有一个都司,还有一个大同都司,别看武定侯郭英坐在大同,但他管辖的范围可远不是大同一个城,而是大同东西数百里的防区。 茹瑺看向杨溥,问道:“你如何看?” 固若金汤的大同 山西大同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大宁与辽东。 若辽东有失,那整个关外地区,大明都将丧失,而丧失的结果,则是大明失去攻势,彻底转化为守势。 这一点,刘贞没有看到,杨溥也没有看到,他们只看到了山西大同与马哈木,却没有看到大明与北元。 丁景福回道:“布绢三十万匹,棉花十一万斤。” 茹瑺说完,语气变得严厉起来,道:“移民正是紧要关门,务必在十月中旬之前完成大移民。提请户部、工部与北直隶等地,务必做好冬日接纳,若有移民冻饿而死,本官定要弹劾到底!” 待议事结束后,茹瑺正在研究军略,杨溥走了过来。 杨溥恭敬地行礼,对茹瑺道:“茹大人,我打算请命前往大同。” 茹瑺有些意外。 茹瑺目光微闪,嘴角一动:“你是说,东征那一条?” 茹瑺欣慰至极,原以为杨溥目光短视,看不到其中厉害关系,没想到他早已看穿。 茹瑺认真地看着杨溥。 “大宁与辽东都不是好啃的骨头,哈什哈就算是与阿鲁台等人联手,倾力进攻,想要完全控制辽东也需要数月之久。可大人,毁掉哈什哈的大本营,可不需要几个月啊……” 没错,哈什哈很厉害,阿鲁台也很强大,马哈木也不好惹,但无论如何,杭爱山就在那里,它搬不走嘛,大同距离杭爱山,总比杭爱山距离大宁要近得多。 茹瑺皱眉道:“可是马哈木不可能让我们过去。” “你有把握说服马哈木?” 杨溥摇了摇头,叹息道;“很难。无论如何,大宁与辽东我们鞭长莫及,但大同不远,我想去试试。” 杨溥有些疑惑地转过身。 “胡濙?” 茹瑺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拍了拍杨溥的肩膀:“不要小看他,他是一个奇人。” 可惜杨溥来晚一步,等他到了宣传司时,胡濙已经先一步出了太原城,朝着大同的方向去了,还带走了三十几名匠人。 大同重镇。 同知王成名、千户张韬等人苦着个脸,郭英好是好,就这点不好,只要大同有警,他就不待在家里睡觉,非要跑城墙或城门洞里睡觉。 安全局千户顾云站在垛口后面,拿着个望远镜欣赏远处的风景,时不时还会将一旁的弓拿出来,将路过的老鹰射下来。 王成名点了点头,十分赞同:“估计还被踢了不止一次。” 大同城,可以说是真正的金汤之城。 况且大同城为战而生,设置门楼、角楼、六十二座之多。四门外还设置有瓮城,瓮城外还有月城,再外面还有宽三丈三尺,深近两丈的护城河…… 在张韬看来,郭英如此慎重有些过了,他只需要待在家里喝着酒,唱着歌,马哈木来了都不需要他出面,该怎么来,还怎么回去。 翻过一页,郭英抬起头,看了看远处的岗哨,心思已然飘远。 不知道朝廷如何应对,但看这一次哈什哈有点孤注一掷的打算,大宁与辽东,怕会有战事发生。 京师皇宫,武英殿。 朱允炆欣慰至极,朝廷耗资巨大,总算没有白费。 朱允炆看着激动的郑和,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继续说道:“那就是,量力而行,将带出去的军士,都安全的带回来。” 朱允炆抬手,示意郑和起身,然后拿出了一份舆图,交给郑和,道:“这里有一份海图,你不需要问怎么来的,只需要记住,你是大明的航海家郑和,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绝境,你都要回来复命!” 郑和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目光中透着惊喜。 郑和欣然答应,问道:“驻军旧港,是否携带军士家眷?” 郑和清楚朝廷的打算,这些驻军军士都有家人在大明,他们即便是在海外待上三年,也会日夜盼望着回到大明,而不会形成割据,留在旧港,即使是宣慰使有野心,军士也不会答应。 三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辽王、珉王与商人那边准备的如何了?” 郑和见提起此事,不由笑了起来,道:“前不久,辽王、珉王发来信件,说要随同南下,指明了要宝船上最好的房间。” 朱允炆有些意外。 虽然天下人都知道齐王朱榑该死,但同为藩王的辽王与珉王却很清楚另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