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得?” 俞谷喟然道:“大人,偶然出一两个马车不足为奇,但晋商之中,罕有马车队,即便是大商之家,一口气也拿不出如此多马匹吧?再说了,商人代步载货,多以牛车、骆驼、骡子为主,谁会舍得用骏马?除了官,还应该是有些地位的官,才会有如此排场吧。” 俞谷也不由地担心起来。 一些有卫所关系的人也打探到消息,卫所已经在严格训练,开始动员军士了。 恐怕也只有武官,才能一次带出来这么多马匹吧? 马车队停了下来。 梁芳走上前,行礼道:“在下驿丞梁芳,敢问大人是?” 梁芳眯着眼睛看了半天,也不知道宣传司是个什么鬼,朝廷衙门里根本就找不到这个部门,但文书中的印章是做不了假的,只好安排俞谷带人接待,然后说道:“大人此行人员较多,驿馆这里还需多准备一二,还请诸位大人入驿馆休息。” 周孟简揉着腰,坐在了胡濙面对,抱怨道:“原以为跟着胡大人能吃香喝辣,不成想先被折腾了几千里,这个罪,堪比流放啊。” 胡濙放低姿态,道:“两位自然一点的好,我们现在是一条绳上的蚂蚱,皇上钦点,我们三人负责宣传司事宜,若办不好,是我们三人担待。眼下即将进入太原城,我们大明日报第一版,该如何写,需选好事才是。” 但令人意外的是,朱允炆竟在组建宣传司时,以胡濙为主,让自己与周孟简配合行事。 但自京师至太原,这一路奔波,让周述改变了对胡濙的看法,此人极是能吃苦耐劳,实干远大于言谈,且极为自律,说一日赶百里,那就百里,说一百八十里,那催马如飞,连夜赶路,也要走一百八十里,哪怕是不少人都累得吐了,也只是简单休息下便上路。 “第一版大明日报,自需要用心来选,不过依我来看,首版是不是需要先讴歌朝廷,赞赏建文新政?” 胡濙微微皱眉,周述的这个想法恐怕不是个例,跟随在队伍之中的还有一些新科进士,如黄宗晦、陈义生等,他们都希望将建文帝相关的内容放在首版之中。 赞美建文帝新政也好,写一篇辞藻华丽的赋也好,实在没文化,写几句“建文皇帝好,真的好”也是可以的。 这就是所谓的政治正确。 周孟简赞同周述的想法,提议道:“我认为,我们在抵达太原之后,先安置好先期到来的匠人,做好准备。至于这第一版内容,应听一听茹巡抚的看法。” 不过茹瑺在太原,倒很难绕过他去。 胡濙忧虑地问道。 “罢了,此事到城中再议吧。” 看来有时候太过看重别人的意见,会束缚自己的手脚。 没办法,驿丞看似是一个官,实则是不入流的官。 不管来的是什么人物,肯定都比驿丞官大,见谁都得小心伺候着。万一遇到脾气不好的,挨揍一顿,那也是没地方说理去的。 梁芳微微一愣,心思急转,看这些人一脸倦态,又不知山西大事,怕是从外地赶来,外地到太原的官,还如此多人手,怕也只能是京师来的了。 “哦,还请梁驿丞好好讲讲。” 梁芳眼神一亮,顺手便收下藏了起来,道:“这最令人不安之事,当属陕西白莲教作乱,山西风声鹤唳,卫所正在练兵,府衙、县衙也都在准备征召民力,似有大事。” 周孟简不解地问道。 胡濙一脸担忧,心中却静如止水: 卖报小郎君,建文报搞辟谣 什么文县失守,军兵战死无数,王金刚奴正在占领略阳,声势浩大…… 梁芳是这样想的: 耿炳文不是还活着的吗? 毕竟对王金刚奴而言,耿炳文的名字应该是个噩梦吧。定消息就会传到皇上耳中,到时候耿炳文出山,王金刚奴也只能为奴了。 胡濙很郁闷,皇上安排自己当宣传司郎中,为的就是宣传这种事,现在好了,人尽皆知,还宣传什么去? 这民间消息的传递速度,未必比那八百里加急慢啊。 等梁芳忽悠完,周孟简都已经有些颤抖了,拉着周述的胳膊,说道:“我们要立刻上奏朝廷,此间事,已成危局也。” 胡濙低沉着嗓音,厉声说道:“这些事自有巡抚处置,我们做好自己的事便好。走吧,去太原!” 茹瑺收到了胡濙入城的消息,并没有亲自出面,而是安排杨溥负责接待与安置。 胡濙安排众人打扫整顿,并传话休息一日,之后便与杨溥进行密谈。 胡濙沉吟良久,才说道:“依周述、周孟简等人所言,第一版最显眼之处,当以皇帝为尊,作诗行赋,彰显建文厚德仁政。然第一版内容有限,若此内容占篇过多,怕不利于大明报进入民间。” 但问题是,第一版最显眼的位置,它篇幅有限,都说好钢用在刀刃上,这好版面也得用在更重要的事件上…… “第二步吗?” 想到第二步的内容,胡濙眼神一亮,说道:“第一版的内容,就以第二步计划为准,不过在行文上,需要如此……” 茹瑺十分简单地解决了这个胡濙、杨溥等人认为十分棘手的问题。 大明建文报。 如果朱允炆在的话,也会点头认可,毕竟明代中期还出了景泰蓝陶瓷,景泰,不就是朱祁钰的年号嘛,用这个名字,那也是为了讨皇上开心起的名字啊…… 匠人筹备速度很快,相应的物资山西也不缺,随行匠人还带来了不少空白雕版,只要有文章,马上可以雕刻,刷印,晾干,整理成报,然后拿出去发卖。 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