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节(1 / 1)

具体来说,是鞑靼、瓦剌! 所以,从帝都的安全性上来说,南京的安全指数是不错的。 若是鞑靼、瓦剌再次占领北平府,那将会造成事实上的大明割据,形成两个国家势力的对峙。 一旦北方防线被突破,鞑靼、瓦剌完全可以在一个月之内杀至北平城下。 太过南方,无法及时应对北方威胁,这是大明京师最大的问题。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在土木堡歼灭大明主力三大营,俘虏明英宗朱祁镇,同年十月十一日打到北京城下。 一百年后的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再一次打到了北京城下。 否则以当时的北京城几万老弱病残,基本上便是三鼓而下。 等南京派兵过去,春花都可以吟成秋月了! 朱元璋雄才大略,极有军事目光,他自然是清楚这一点的,别看大明朝是在洪武元年即1368年开国,改应天府为南京,但开国之后的十年时间里,南京都不是京师。 直到洪武十一年,朱元璋才改南京为京师,这才确定了南京的京师地位。 摆在桌案上的是四个选项。 正如谋士叶兑所言:“定国都于金陵,可以向南拓地,若向北拓地不利,可守江淮。”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明代初期的那几年,南京是应天府,而北京便是开封府,不是现在的北京。 第三个选择,便是朱元璋的老家凤阳。 于是,从洪武二年开始,至洪武八年,眼看着中都凤阳要收尾清渣,验收之后便可以拎包入住了,朱元璋突然下令,不建了。 第四个选择,长安。 朱元璋伤心欲绝,也没了迁都的心思。 要,不要,要…… 迁都不是说走就走的旅游,挥挥手,除了城池带不走,大部分家当都得带走。 但都,是一定要迁的! “遵旨。” 朱允炆携解缙等人沿城墙而行,权当是视察防务。 朱允炆问道。 朱允炆皱了皱眉,道:“这倒是问题。” “臣言说这些,自是忧其不利,然则长远来看,路引并不能长久,废除是理所当然的事。只不过在这之前,应做好筹备。” “不妨便让他们自己试试吧,废掉辖区内路引,但让他们想办法,解决好安防问题,加强城内治安与巡查。” 真正的大头,是户籍问题。 朱允炆打心里不希望藩王今年入京,毕竟路途遥远,来回小半年了,去年刚回去,还没睡两个月,这就要出门了。 一年到头,总需要让他们来看看老爹吧。 户籍问题太大,不是短时间几句话便可以搞定的事,说不得朝堂之上还会起风波。 解缙停下脚步,施礼道。 解缙和煦一笑。 将新商之策是否行于京师与官员态度挂钩,说明皇上希望缓和与百官的关系,不至于处处站在百官对面。 解缙自信地笑了。 任谁走了一天路,也会不好受。 马恩慧亲自给朱允炆挑了脚上的血泡,心疼地责怪道:“您是皇上,九五之尊,放着撵车不用,何苦来走那么远路?”的马恩慧问道:“皇后,外浣衣局那边可还顺利?” 朱允炆拉着马恩慧坐在一旁,叹息道:“现在的医用纱布,是否为计件算工?” “自施用此法之后,内宫医用纱布产量又增加不少。这个月应可以突破两万木匣。到时候我们便可以收得银钱……” 朱允炆抓着马恩慧的手,看着那双清澈的眸子,缓缓说道:“皇后算的自是不会错。只是皇后,外浣衣局那边,还是需要亲自看上一看,再如此下去,皇后的好名声,可就没了。” 既然朱允炆说外浣衣局出了问题,那必不会有错。 虽是晚间,但马恩慧想要出宫,谁能拦得住? 掌印是原浣衣局的老人,名为琥珀,今年不过三十五岁,但在浣衣局做了二十个年头,素日里勤勉,从不曾出错。 毕竟要洗的衣物并非是自己家里的,你不能任性泡三天发臭了再洗,也不能拿个木槌,咣咣乱砸,洗好了之后,如何晾晒,晾晒好了,如何整叠,这都需要教导。 可是很奇怪,人明明脚在地上,心思却会飘起来。 外浣衣局以件计工,一开始很正常,琥珀安排人均分下去,各房负责清洗,提前完事之后,大家便早点回家,该带娃的带娃,没家人的,想去哪里去哪里。 只不过,中国人都懂得。 我推过去,说不要。

最新小说: 重生年代:神医娇娇美又飒 纪晓岚:开局杀乾隆 不复合,别沾边,姜小姐又美又飒 神秘小小说宝盒 野欲!小娇妻被强权大佬亲哭了 再世倾城:医妃与权谋交锋 总裁的私人医生:偏执爱恋84天 回来的儿子 不一样的日本战国 灵气复苏下的诸天长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