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夏州数科从去年开始, 一直是州城的话题。
数科的境况大家都清楚,如今的地位更是了然。
其实到现在,情况也不算特别好。
毕竟州学共计三四百人, 数科也不过十五个学生,而且人家多是秀才, 也就他们, 一个秀才也没有。
至于夫子,更是少得可怜。
也就是广宁张玉春过来, 让大家有些意外。
不过也能看出整个平临国数学的情况。
一个数科大家,千里迢迢过来当夫子, 可见其他地方的数科,还不如曲夏州官学呢。
知道这一层,多数人也是唏嘘
没办法,谁让科举不考,学了也没前途。
没前途,是最大的问题。
刚开始那会, 不仅外人这样认为, 就连数科的十五个学生, 对此也很迷茫。
他们进到官学数科,一个是因为童试失利, 二是想找个门路。
好在有蔡夫子, 学生们忍不住想, 大不了学门手艺, 总不会饿死。
但事实上, 蔡夫子也好,其他夫子也好,教导的并非如何造东西, 更是拆解各项东西的原理。
大白话就是。
你们不是造机器的,而是设计机器的。
只是设计之前,必然要先了解原理,这也是大家一定要学锯木头的原因。
这让十五个学生陷入沉思,特别是祝亚祝耘之外的书生,以前都说数科跟工匠,都为奇技淫巧。
真正学下来,方知里面学问之深,绝不亚于儒学的艰难,而且自有其乐趣在。
所以不管外面的人如何认为,十五个学生反而稳住心神,认真学习。
更别说,他们早早知道,工司给了他们数科任务,那就是改进弹花机,这便是纯粹的设计范畴。
虽然如今跟他们没有关系,可却知道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有了方向,便有前进的动力!
他们这边是稳得住,外面却越来越奇怪。
尤其是经科的秀才们,他们没事就往新数科这里逛,嘴里还念叨着:“经科人满为患,也没有新官署,怎么就给数科了。”
“看看他们学生们。”
“学数学,有前途吗?”
“以后我们高官厚禄,你们呢?”
这些话比比皆是,但他们越说,在祝亚祝耘两兄弟带领下,众人就越稳得住。
流言蜚语而已,如果这都经受不住,那就别来数科了。
这种态度让经科子弟们有些挫败。
本以为备考之余,有个乐子看看,谁料真正的乐子竟然是他们。
不过很多人暗暗下决心,等今年乡试时候,这些人看到他们考上举人,身有功名,一定会羡慕的。
学生们之间的事,夫子们略略知道些,但大家更多的精力,还是在弹花机上。
蔡夫子跟其他三人,刚开始磨合并不顺畅。
前者纯粹的实用派,后者完全理论派,两者经常吵的不可开交。
多数时候,都需要小宋训导,甚至学生们过来调停。
好在争吵当中,还真吵出好结果了。
现在改良过的弹花机,便是一个证明。
两派夫子各有主意,终于改出现在的弹花机。
“看到这个把手没有,可以更省力了。”
“还有专门去棉籽的,剥得又快又好。”
纪楚跟工司左都事翻来覆去地看,自己也上手,同时还拿到弹花机的数据。
两人不住点头。
改良后的弹花机,物美价廉不说,只要三个人,就能支起一个摊子,专门用来弹棉花。
这样做的目的,便是最大程度节省成本,更方便下面百姓使用。
但现在,也出现另一个问题。
张玉春摊开一张图纸道:“纪大人,你看这个。”
另外三位夫子也凑过来,甚至蔡夫子都有点紧张。
这屋子里有一排排的弹花机,改良的方向非常一致,那就是用更便宜的成本,造出最高效的机器。
说白了,便是追求极致的性价比。
当初工司给的要求便是这样,不管蔡夫子还是其他人,都按照要求做。
但同样的,如今的五位夫子,还有另一个想法。
那就是在追求性价比之余,又设计出另一套弹花机设备。
“这张图纸上的弹花机如果造出来,一天至少弹一百二十斤棉。”
多少?!
旁边工司左都事掏掏耳朵。
方才的弹花机从三十改进到五十,他们已经很高兴了。
如今还有效率更高的?
“为何刚刚不拿出来?”左都事刚问出来,就看到复杂的图纸。
眼前的弹花机图纸,清晰标明各项数据,长约两米,宽约一米,需要至少五个人同时作业。
张玉春继续道:“不是不想拿,而是这不符合您的要求。”
眼前弹花机不仅体积大,成本也高。
可以说跟工司的要求完全不相符。
那为何还要设计出这样的图纸?
大家心里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