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宴余音未散,太子府与朝中却皆未敢松懈。 林婉儿一言一语虽未点破,但她的布局之意,早已昭然。 ——东宫虽立,储位虽定,但在凤后眼中,帝统之局远未终结。 宴后三日,一道密令悄然由凤仪宫发出,召入宫者,并非重臣,而是——礼部尚书许砚。 许砚,素与东宫关系疏远,历来奉守中庸之道,既不附太子,也不亲凤后。 是以他受召之事,尤显蹊跷。 当夜,他自礼部悄然进宫,入凤仪殿偏厅,避人耳目。 林婉儿身披夜纱,坐于帷后不现真容,语气却清冷: “许尚书,今日请你前来,是为一事私议。” 许砚躬身: “臣不敢,愿听凤后吩咐。” 林婉儿徐徐道: “帝位之传,历来重血统亦重才德。” “太子立储已有先帝遗诏,然先帝命太子册立之时,尚在襁褓,未见人心。” “今太子虽立,然清王之德,亦为人称道。” 许砚闻言,心中陡震: ——这是凤后在重启储位之争! 他沉默不语,林婉儿却已继续: “礼部掌天下礼制,册立储君,亦需礼部主持。” “若有一日,朝野有异议,本宫希望,你能居中调衡。” 许砚叩首: “臣乃臣子,不敢议立君之事。” 林婉儿冷声: “你若不应,本宫自会有人应。” 她抬手掷下一封封笔墨未干的奏本,许砚展开一看,赫然是—— 太子政务批示中数处“律断失当”之案,皆为中策堂与沈归所审。 其中竟列有数条“越权行诛”“未议擅迁”的罪责。 若这数本递上御前,即便太子不废,也将大伤威望。 林婉儿语气如冰: “我只让你在朝堂上多一句‘中立’之言。” “你若不说,便是与他同案。” 许砚额头冷汗涔涔,只能低头应下: “臣……谨听凤后调遣。” 与此同时,另一头——太学之中,清霁独坐竹窗之前,收到了来自南郊的一封密信。 信中,署名“桑仲”,乃是前朝遗臣,曾任谏议大夫,今为道院山长。 信极短,只写两句话: “林氏再动,欲分帝统。” “君主之道,不止于位,更在于人心之归。” 清霁拢信入袖,沉思良久,转身入书阁,开始查阅太祖年间帝位争议记事,通宵未歇。 白芷衣察觉异样,低声道: “你已料到她要动了吗?” 清霁抬眸,眼神如霜: “她的手,从未真正收回过。” “她让元君立太子,不过是先给,再拿,叫他永世感恩。” 而东宫之中,凤元君也接到了沈归暗中递送来的线报: “许砚夜入凤仪,语出密议,疑有策动再议储统之意。” 凤元君捏信而立,眼神如刀,沉声道: “她终于还是要走这一步。” “是要我亲手废了母亲,还是,要我亲自断我兄弟之路?” 沈归问: “殿下有何打算?” 凤元君缓缓道: “若她再启帝统之争,朝堂将乱,宗室不稳。” “我不能等。” “明日起,密调两卫入东宫,封闭宫门,遣人入宗正司,审查宗室在京往来。” 沈归一愣: “您是要……” 凤元君抬眼,冷然一语: “先她一步,布我之局。” “若母后不肯收手——” “那就让这江山,看看太子之怒,可震凤仪!” 当夜,太子密诏传下: —内卫统领更换,由沈归亲兼; —宗室文录重整,清霁代领宗正监调查宗亲; —三司上章不得未经太子印玺私呈凤仪宫; —东宫讲忠堂,设“禁谏封院”,暂绝密谏外流。 一切如疾风骤雨,未发一声,却步步锁喉。 而林婉儿得知之后,却并未惊怒,反而轻笑: “他终于也会先发制人了。” 她静静放下一封密章,抬手对宫女道: “告诉东宫——三日后,太后将于乾元殿亲召太子。” “是母子再见,也是……君臣初试。” 帝统之局,由凤后掀起,由太子接应。 三日之约,是攻,是守,是劝,是诛,谁也不知道。 唯有满朝风声鹤唳。喜欢冷宫有娇妃,权王日日来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冷宫有娇妃,权王日日来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